2015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形势与改革解读陈德胜

2015-09-10 07:22李洪侠
廉政瞭望 2015年8期
关键词:调控政策经济

李洪侠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但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必须切实落实已经出台的调控政策,守住就业、效益和风险底线,加快配套改革步伐,促进经济加快迈向中高端新境界。

经济“趋稳”背后仍有隐忧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新旧增长动力尚未完成转换,外部需求收缩、内部“三期叠加”,经济下行压力大有其必然性。但经济增速过低或下滑过快容易引发失业、金融和社会稳定风险。我国经济情况复杂,判断形势关键要区分主要矛盾。只有抓住了“大头”,才能看清发展的“势头”。

消费回升的基础不稳固。从需求看,消费是“大头”,占比达60%。近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小幅回升,但如果考虑到基数低、去年曾现小幅反弹后继续下滑等情况,则目前回升难说已成定局。从增加值看,作为消费主要内容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二季度分别增长6.1%和5.4%,虽然略高于一季度,但比去年各季度明显放缓,也低于GDP增速。中长期内,消费主要靠收入增长和新消费热点的带动,但这涉及要素结构调整、制度变革和科技创新,不是朝夕之功。

第三产业提速难以带动经济提速。从产业看,第三产业的贡献超过第二产业,占比达49.5%。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比去年同期和一季度均高0.5个百分点。但类似情况2012年一季度也曾出现且持续近两年,结果GDP并未同步提速。而占比43.7%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6.1%,连续第7个季度回落。部分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的确发展较快,但在经济中占比十分有限,如战略性新兴产业在GDP中占比不到10%,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仅为11%,难以弥补传统产业下滑缺口。

居民收入增速持续回落。从收入看,劳动者报酬占GDP一半左右,企业收入占1/4,生产税净额占比不足1/5。近似代表劳动者报酬的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连续五个季度双双回落,二季度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3%和6.7%,较一季度分别低0.6个和0.3个百分点。财政收入6月当月虽然有所提高,但往年也呈现类似月度间波动规律,难言趋势性回升。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速降幅连续收窄,但这只是部分企业,而且与上市公司情况并不完全吻合。

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支撑经济企稳,内生动力尚未形成。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4%,其中国有控股投资增长12.3%,而占比65.1%的民间投资增长11.4%,今年以来持续放缓,说明市场对投资仍然谨慎。融资角度,银行贷款在社会融资中占七成,上半年投资资金来源增长6.3%,国家预算资金增长18.6%,国内贷款和外资分别下降4.8%和30.9%。这说明,占比5%的财政投资在发挥逆周期调控作用,而银行对市场化投资前景仍不看好。

下半年经济形势谨慎乐观

我国经济基本面良好,新四化进程加快,“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将拓展增长新空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将释放制度新动能。但这些战略性、全局性、系统性举措需要逐步推进,近期在增长速度上的反映有限。

近几年我国经济持续下行,财政、投资等调控基本没有停止。如果说今年上半年的政策下半年开始落实,那么去年也呈现类似规律,也就是去年下半年基数偏高。今年下半年经济提速需要更大力度的调控尤其是投资,目前看没有也不允许这样做,因为“强刺激”可能会积累新的矛盾。

货币政策下半年有望结束时滞期。但是,一方面,中外都有通胀时期货币政策效果好于紧缩时期的规律。另一方面,我国货币政策关键问题在于传导机制不畅,国有企业、国有银行、地方政府等对利率不够敏感,货币政策难以通过利率渠道传导;商业银行主导的金融结构,在经济下行和趋于紧缩期,政策难以通过信贷渠道传导;股票市场大幅涨跌和由此反映的证券市场不规范,政策难以通过资产价格渠道传导;汇率形成机制使货币政策大打折扣。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受阻,政策加码的边际效应递减。

房地产市场在供求总量基本均衡、利率进入下行周期而居民投资渠道有限、调控政策放松背景下出现小幅反弹,中长期房地产难以承担也不应再赋予其过重的经济发展职责。

经济下行压力大的政策原因

同时也要看到,中央近两年推出的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是经济下行压力大的主观政策性原因。

国家出台多项稳增长政策。货币政策方面,先后三次降息降准,专门针对“三农”、小微企业定向降准,累计增加近3万亿元左右的可贷资金,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下降0.75个百分点。财政政策方面,地方债置换2万亿元,已超过地方政府今年偿债1.86万亿元的需求,地方政府推荐了近2万亿元PPP项目。投资政策方面,上半年,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机场建设等项目投资就超过8000亿元。截至5月底,7类重大工程包累计完成投资3.1万亿元。此外,还有大量消费、出口、“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政策。

调控落实不到位的“时滞”影响政策效果。受行政审批程序复杂、地方政府抓经济积极性降低、利益受损方抵制等多种因素影响,上述各项调控政策执行相对较慢。新形势下,有些地方政府在执行中央政策方面表现出能力不够、意愿不强、迟缓犹豫等现象。政策执行中的时滞效应,导致很多政策特别是投资类政策无法立竿见影。比如,有调查表明,在中央不断简政放权之际,基层企业真正反映负担减轻的却十分有限。再如一些地方批到了资金和项目,但迟迟不能开工,财政资金趴在账上,影响资金运行效率和经济增长。

改革进展慢的体制“漏出”影响政策传导。中央深改组14次会议已经审议50项具体领域改革举措,通过了其中的37项,但相关领域和地区改革进展有限,比如户籍制度改革在很多省份没有变化,金融领域部分改革仍在徘徊。体制机制不畅不仅导致政策漏出,也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制约。比如商业银行顺周期特征明显,传统行业贷款质量下降,银行可贷资金受限,其他融资渠道不够健全,降息降准政策难以促进资金流向真正需要的领域,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难缓解。再如PPP计划已经拿出来了,但由于法律制度不健全、契约精神得不到尊重等原因,社会资本对PPP项目持观望态度,无法及时发挥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作用。

落实政策守底,加快改革步伐

由于我国经济总需求收缩、新供给不足的局面短期内很难改变。下半年,经济运行的关键,是抓好已出台政策的落实。未来几年,经济走出困境,要靠科技创新和转方式调结构。因此,要突出解决好经济运行和宏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落实调控政策,守住就业、效益和风险底线,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将制度红利变成创新动力和增长活力。

抓好调控政策落实。近两年,国家不断创新出台货币、财政、投资等稳增长政策。下一步落实政策的关键在于:一是财政政策关键是降低企业负担和成本,发挥财政杠杆作用,精细化设计调控政策,预先设定调控政策的时间、力度和效果检验标准,针对PPP的制度、法律、诚信环境等问题,加快堵住漏洞,确保参与各方平等协商、诚信守约、优势互补、各得其所。二是货币政策不宜再密集降息降准,要继续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资本市场的逆周期管理作用,关键要加快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使利率、信贷、资产价格、汇率成为货币政策有效传导中介,定期公开调控政策执行效果报告。三是持续稳步推进城镇化投资,补齐农村短板,持续增加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补齐社会发展短板,持续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投资,补齐总供给短板。四是动态跟踪监测经济形势和改革进程,做到每项调控政策和改革举措都有跟踪、督促、评估和问责,整体统计第三产业财务情况,分别监测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生产和效益,按季度分别公开经济形势和改革进展报告。

守住经济发展的风险底线。一是守住就业底线要把握好企业破产退出的节奏,平衡好就业和生产率提高的关系。煤炭、钢铁等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一些企业经营困难严重,山西、内蒙等地煤矿60%~ 70%停产,大量工人面临失业,但如果全部集中下岗,工人家庭、地方经济、社会稳定都无法承受。东南沿海很多企业加快机器换人的升级进程,客观上加剧了失业。目前就业数据表现仍然良好,主要因为来自两个方面的就业压力仍然没有累积到临界点。政府要分批分类处理企业破产和人员就业问题,多措并举鼓励创业。二是保持企业效益要把控去产能节奏,加快新产能形成。既要通过政府投资、政策性金融、挖掘消费潜力和支持经济社会短板,适度放缓钢铁、水泥等去产能节奏。也要通过降税、补贴、贷款优惠、上市等支持产能升级和新兴企业发展。还要缩减政府定价种类和项目,改革资源、能源价格机制,缩小价格扭曲导致的产业链不同环节企业效益差异。三是防控金融风险要平衡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均衡发展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分类对待出现质量问题的贷款,传统行业还款无望的,早作损失准备,必要的启动法律程序;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通过贷款展期、资产证券化、兼并重组等多种手段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对于有稳定还款来源的企业也可以通过资产转让和证券化等腾出信贷额度,通过与资本市场合作积极支持创新创业型企业发展。打破刚性兑付,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协调推进股票、债券、基金、保险、信托等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分散化解实体经济和金融领域风险。

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核心是要重构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互补性作用。一是落实以简政放权为主要内容的行政体制改革,通过培训学习转岗、引进市场人才、运用现代科技、决策流程优化等途径提高政府事中事后监管能力,维护市场秩序。二是理顺商品、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加快推进价格体制改革,最大限度缩小政府定价范围,让价格信号引领能源、资源、资金、商品等流动。三是加快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政府集中力量管好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少数关键国有企业,多数国有资本通过国资运营公司和国资投资公司形式,确保保值增值目标,而不纠结于控股与否,使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四是改革财税金融体制,细化透明财政预算,完善地方税体系,构建稳定合理的央地关系和政府企业关系框架。推进银行综合化经营改革,引导储蓄流向多元化,完善资本市场,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完善的低成本高效率的金融服务。五是优化创业创新环境,降低各行业市场准入门槛,建设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应用,激发创新积极性,完善政府、企业和居民诚信体系,营造失信者寸步难行、守信者一路畅通的市场经济环境。

(来源:《学习时报》)

猜你喜欢
调控政策经济
政策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政策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助企政策
如何调控困意
政策
经济稳中有进 调控托而不举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顺势而导 灵活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