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平
班主任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其目的在于“立德树人”,手段在于“言传身教”。笔者曾撰文提出,班主任批评语言要做到“谨言”“和言”“实言”“要言”的统一。其实,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无论是面向个体的沟通,还是面向群体的交流,班主任都要注意“言传”的适切性和有效性,让语言真正成为有效沟通的桥梁。为此,班主任应努力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技巧,做一个舌尖上的舞者。
作为一个舞者,其最高的境界在于通过丰富的舞台表现力,深深地打动观众,引发观众情感的共鸣。作为班主任,又何尝不是通过自己丰富的“言传身教”的表现力,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触动学生的自觉自省,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那么,班主任该如何做一个舌尖上的舞者呢?
一、“我辈岂是蓬蒿人”——班主任要乐于“点赞”
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看,“点赞”是一种“正向强化”手段,目的是使学生符合某种规范或期望的行为坚持下去,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和驱动力。班主任乐于“点赞”不仅能有效激发“被点赞”学生的荣誉感和上进心,更能通过“榜样示范”引导班级形成并巩固积极健康的风貌。然而,在日常班级管理中,不少班主任更多的是通过巡视、安插“内线”等方式去“找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没有发挥“点赞”的功效。有的班主任虽能认识并积极运用“点赞”的手段,但收效甚微。笔者认为,班主任要乐于“点赞”,但要点得及时、点到实处、点中要害,切不可隔靴搔痒、空洞无物。
如在成绩管理上,每次重要考试后,班主任都会召开成绩分析会,并采取物质和精神奖励方式对学生学业进行评价。对个体成绩,班主任经常会说:“本次考试,我们班某某同学在年级排名第几名,某某同学年级进步了多少名,我们要向他们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然后掌声响起来。这与其说是“点赞”,不如说是一种汇报,本质上与“点赞”无关。在笔者看来,优异成绩的取得固然可喜,但班主任更应“点赞”学生成绩背后的努力与付出,因为那是一种基于事实的过程性评价,更是一种鞭策受表扬同学再接再厉、鼓励其他同学“见贤思齐”的正向性评价。
比如对于进步较大的学生,笔者会说:“某某同学取得的进步来之不易。他总是能每天早早地来到教室,或大声朗读,或自主默写;他能坚持独立、快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他能尽量做好学科知识的系统整理、纠错等工作,并且不断去巩固消化……”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溢美之词,却字字点到实处,点中要害。相反,对于取得优异成绩但课堂表现并不是很理想的同学,我则会说:“某某同学取得了令人尊敬的成绩,在通往‘学霸’之路上,他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起点。这将会促使他树立更高远的学习目标,形成更严格的自我规范,付出更踏实的自我行动,产生更具引领作用的示范效应!”将“点赞”与“隐喻”融合,将期望与指正结合,避免了老套的“但是……”语式,对学生会更有启发。
二、“一语惊醒梦中人”——班主任要巧于“棒喝”
班主任工作事无巨细,且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班级管理不仅需要“点赞”,也需要“棒喝”。“棒喝”旨在帮助学生纠正思想偏差、端正行为举止、养成良好习惯,促进健康成长。但“棒喝”不是疾言厉色,不是劈头盖脸,不是不留情面,因为“真正的教育是需要柔软的”。“即使是惩罚和批评,它的颜色应该是绿色的,虽然有些难受,但学生却心服口服了;虽然受罚了,但不伤害学生自尊和人格,分寸刚好。”所谓“分寸刚好”,指的是“棒喝”的策略切中要害,所谓“心服口服”,指的是“棒喝”的效果——一语惊醒梦中人。
全国知名班主任郑英曾讲述了她与学生子轩的故事。子轩时常炫耀过去“好得不忍直视的成绩”,郑老师没有给予祝贺,而是劝诫他:“如果你昨天的成绩显得很了不起,说明你今天做得还不够好。”当别人答错题时,子轩会脱口谓之“白痴”,或讥讽人家“智商缺斤少两”,此时郑老师会说:“你的发动机性能超好,但刹车不太灵,容易撞上别人。善于驰骋的人,油门与刹车踩得同样好。”郑老师或直白、或幽默、或一语双关,巧妙地将自负的子轩引导到了自信的轨道上。
一段时间里,我发现啸天总在课间玩“转书”。开始时我善意提醒,但发现他并未改正,甚至还带动了周围的个别同学。于是,我准备课间到班级突袭“抓现行”。果不其然,见啸天正“指导”两位“新手”“转书”,我叫他们各自带一本书到我办公室后,拿起手机,对他们说:“挺有水平啊!开始学习新技能了,来给我展示一番,我顺便拍一下,看看谁转得最久,谁转得最好,有奖励喔!”他们低着头,抿着嘴想笑。“看来你们几位以后工作是不成问题了,可以去街头卖艺了。哦,不对!应该去街头表演‘转书’艺术!或是去办个‘转书’艺术培训班!”说到这里,他们实在忍不住地笑出声来,但也感到挺难为情。接着他们逐个表示,以后再也不玩了!见此,我告诫说:“‘转书’容易,但青春不容打转!”
让“棒喝”充满些温情,饱含些柔软,你我都可以做得更好。
三、“此时无声胜有声”——班主任要善于“倾听”
高超的语言艺术不在于多么语重心长,不在于多少千叮万嘱,因为有些时候,不说比多说好,说少比说多好,这就好比艺术上的“留白”。在舞台上,在山水画中,“留白”都是非常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有了“留白”空间,也就有了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韵外之至、味外之旨了。在班主任的“言传”中,笔者认为也要讲究“留白”的艺术,即要善于倾听,让学生充分地思考和表达,以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和同伴教育,最终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本学期,我对班级进行了大规模的制度改进,其中一项是取消负责收缴作业的小组长制。但我刚公布这项决定,便引发了学生的惊愕与“吐槽”。小露在周记里写道:“张老师已经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而是一个空想主义者了!”
在试行一周后,我召开行政班委及部分学生代表座谈会。我首先了解了这一周收缴作业的情况。同学们表示,他们再也看不到熟悉的身影(原来固定的小组长)了,而且作业也收得比较乱,甚至上课了还在收。同学们仍觉得取消小组长不合适,有同学甚至引经据典说:“小组长制度从小学到高中都有,存在就是合理的!”我没有辩解,因为他们也了解我取消小组长制的原因,关键是如何让收缴作业更顺畅、合理。于是,我问:“那怎么办呢?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这时学生注意力开始从纠结于“取消”和“恢复”转移到讨论如何优化方案上来。最后,杨艺同学的建议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和通过。一场关于“小组长制”存废问题的争议,在班主任的“倾听”下,化为班级的集体议事合力。
其实,做一个舌尖上的舞者,并不是要求班主任必须口吐莲花、舌战群生。无论是“点赞”“棒喝”还是“倾听”,本质上都要求班主任做一个教育的有心人,用专业的心做专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