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青 方珂
2014年,世界军事安全领域在局部动荡中保持了大局稳定,在激烈竞争中维持了总体和平;但同时,国际社会原有热点并未消除,新的危机又接连涌现,影响世界军事安全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乌克兰危机引发的大国战略博弈,加剧了地区动荡局势;“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兴起并攻城掠地,给全球反恐带来新的挑战;各主要军事强国加快推进军力发展,区域内军备竞赛有所抬头。特别是中国周边已成为当今世界热点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海洋权益斗争复杂严峻,各种威胁和挑战相互交织,安全风险有所增大。
地区局势动荡此起彼伏,
安全形势稳中有忧
在大局基本稳定的背景下,乌克兰危机、中东乱局等地区冲突成为年内影响全球军事安全的主要因素。同时,恐怖主义威胁、印巴冲突等因素也对地区安全产生深刻影响。
一、大国博弈复杂激烈,乌克兰动荡乱局难消
起始于2013年底的乌克兰危机,因大国插手干预愈演愈烈,2014年2月,亚努科维奇总统被反对派推翻,乌宣布“弃俄投西”;3月,克里米亚举行“公投入俄”,随后并入俄罗斯;4月,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宣布成立独立“主权国家”;5月,乌克兰提前举行大选,亲西方的波罗申科当选总统。接连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使乌克兰陷入分裂和动荡之中,乌克兰政府始终拒绝承认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指责俄方“非法占领”该地区。在东部地区,乌克兰政府采取高压打击态势,政府军与东部民间武装爆发冲突,地区形势日益紧张,并发生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4700多人死亡,十几万人流离失所。
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俄乌关系严重恶化,美俄关系跌到冷战后最低谷,欧俄关系渐行渐远,美欧俄围绕乌克兰局势展开激烈角逐。俄罗斯在接收克里米亚后,迅速增强在该地区的军事部署,包括在黑海舰队组建新的潜艇旅,在克里米亚半岛成立可独立作战的部队集群等,以提升俄罗斯对该地区管控能力。而美国和欧盟方面,除对俄罗斯实施多轮经济制裁之外,还在军事上明显加强了对俄的防范。北约10月29日宣布:在之前的24小时中,八个国家以及北约紧急出动空军,拦截了26架逼近不同国家领空的俄罗斯战机。北约认为,俄罗斯军机如此频繁密集地出现在欧洲空域,近年来极为罕见,是十多年来克里姆林宫对北约的空中挑衅最为严重的一次。可以预见,美俄欧虽不至于因乌克兰危机走向直接军事对抗,但相互间的争夺博弈在一段时期内还将持续,地区局势恢复稳定仍面临诸多变数。
二、恐怖主义威胁加重,反恐之路任重道远
2014年,伊拉克局势再次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伊斯兰国”极端组织迅速发展壮大,在伊拉克和叙利亚边境地区攻城掠地,年初占领伊拉克重镇费卢杰后,又接连攻占多座重要城镇,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度告急。随着“伊斯兰国”的攻势迅猛,伊拉克局势更加岌岌可危,死于暴恐袭击的人员不断增多,难民激增,伊拉克安全形势不断恶化。
伊拉克局势牵动多国神经。6月14日,美国“乔治·布什”号航母被紧急调至波斯湾,并派遣275名美军前往伊拉克,以维护美国驻伊使馆和人员安全。这是自2011年美国从伊拉克撤军后,首次向该国增派军人。美军还从8月开始,频繁出动包括F-22战机在内的空中力量对盘踞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北部的“伊斯兰国”极端武装发动不间断的军事打击,摧毁了“伊斯兰国”部分指挥机构、武器弹药库、通讯系统,使该组织的扩张势头在年末得到一定程度遏制。
但同时也应看到,美国空袭虽声势浩大,但效果有限。一方面,面对美国空中打击,“伊斯兰国”武装开始改变战术,不再进行大规模的军事集结,化整为零加以应对,并通过与其他国际恐怖组织整合力量,策划在欧洲和美国发动恐怖袭击,以分散美欧的反恐资源。另一方面,美、英以及部分阿拉伯国家,出于各自目的,难以形成反恐合力,在没有地面部队协同的情况下,仅依靠单纯的空中军事打击,难以从根本上铲除极端组织,反而使地区动荡局势更趋复杂。
此外,美军从阿富汗撤军后,南亚陷入巨大的安全真空,“基地”组织在中亚和南亚活动更趋活跃。12月,塔利班武装分子通过自杀式炸弹袭击了巴基斯坦西北部的一所学校,造成至少140余人死亡,120多人受伤。“伊斯兰国”的兴起和“基地”组织的活跃,使未来国际社会面临的恐怖威胁可能进一步加大,国际反恐形势面临更多挑战。
三、原有热点冲突频发,地区局势时紧时缓
全球多处既有热点在2014年又有所升温,摩擦乃至冲突事件时有发生,成为影响全球与地区安全局势的又一大因素。
巴以矛盾积重难返。7月,巴以局势因少年被绑架事件骤然紧张。占据加沙地带的哈马斯武装,开始向以境内发射火箭弹;以军方则对加沙地带发起“护刃行动”,针对哈马斯实施大规模空中打击。巴以虽一度达成停火协议,但旋即再度爆发激烈冲突。巴方统计显示,以军的“护刃行动”造成加沙地带2000多名巴勒斯坦人死亡,1万余人受伤,初步估算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亿美元。目前,尽管国际社会加紧斡旋,但巴以长期停火协议谈判进展缓慢,巴以冲突短期内难以平静。
利比亚局势动荡加剧。5月16日,曾在卡扎菲时期任高级军官的军阀哈夫塔尔发起“尊严运动”,以反恐为名向盘踞在利比亚东部班加西的伊斯兰武装发起进攻,造成70人死亡。同时,位于西部的黎波里的利比亚中央政府也一片混乱,宗教势力和世俗势力各自支持的民间武装“大打出手”,利比亚安全形势每况愈下,政府的控局能力明显不足。
印巴冲突不断升级。印度和巴基斯坦10月在克什米尔有争议的地区爆发严重冲突并不断升级,成为自双方2003年达成停火协议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军事冲突,造成至少30人死亡,50人重伤。印巴双方都指责对方先挑起军事冲突。因为印巴持续不断的交火,使得边境地区安全形势持续恶化,约2万民众已经从该地区迁移。
叙利亚国内多方混战。叙利亚危机已进入第四个年头,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长期对峙拉锯。加之,“伊斯兰国”攻占叙境内拉卡省等部分区域,同时与阿萨德政府军与反政府军开战。美俄等域外大国的插手干预,更使本已复杂多变的局势扑朔迷离,叙混乱状态仍将持续。
主要大国强化军力建设,
积极抢占优势地位
面对国际形势新变化,全球各主要战略力量从自身需要出发,加快调整军事战略,加大军备投入,推进军队转型发展。
一、美突出优势作战力量建设,确保军事领先地位
2014年3月4日,美国国防部发布了新版《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提出“保卫美国本土、塑造全球安全、力量投送并取得决定性胜利”三大目标。为此,美军强调发挥网络空间作战、太空作战、特种作战以及全球精确打击等新型作战力量的重要作用,确保在军事领域的绝对优势地位。
一方面,美军在精简体制编制的同时,扩充新型作战力量。美国国防部年内按计划裁撤合并了多个功能办公室,以实现扁平化改革;继续减少陆军现役兵力、退役现役飞机,同时扩大情报搜集、网络空间作战、太空作战和特种作战等新型作战力量。美军将总部设在弗吉尼亚州的海军网络部队正式转型为海军信息优势部队,并成立向舰队司令部直接报告的新型舰种司令部,为情报、网络作战和太空作战提供基干力量。
另一方面,加快研发先进尖端武器装备,确保技术优势。3月,第二艘“机动登陆平台”(MLP)舰“约翰·格雷”号被交付给美国海军,标志着支撑未来美海军和联合部队作战行动的“海基能力概念”已进入实质性阶段。同时,美国正加紧打造“全球即时打击系统”,力图依托遍布全球的前沿部署部队、空军远征力量和海军航母作战编队,60分钟内对全球任何地方进行打击。作为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海军X-47B型舰载无人攻击机年内多次进行甲板测试,已接近实战水平。
二、俄加快军事力量转型,增强战略威慑能力
2014年,俄罗斯继续加快推进军事力量转型,通过加大装备采购力度、调整兵力部署重点等措施,提升战略威慑能力。
一是有针对性地在克里米亚等重点方向增加部队编制,确保军事存在。8月普京在视察克里米亚时表示,他批准了建立和发展克里米亚军队集群的专项计划,并纳入俄武装力量整体发展计划。目前,俄已在克里米亚部署了可独立作战的部队集群,黑海舰队作战能力也得到相应增强。在新的一年,俄军还将继续完善驻克里米亚、加里宁格勒州和北极的部队规模,建立15个新的兵团和军区,并计划成立新军种——空天军。
二是加快武器更新速度,提升战略威慑能力。经过一年努力,2014年俄主要战略威慑武器发展迅速。俄国防部长绍伊古12月表示,三个装备第五代洲际弹道导弹系统“亚尔斯”的导弹团开始进入战斗值班;七架改进型图—160及图—95MS战略轰炸机加入远程航空兵战斗序列;最新型“尤里·多尔戈鲁基”号核潜艇进入海军常备部队并成功进行了三次“布拉瓦”导弹试射,海军2014年底还将获得三艘同级潜艇。另两艘该级潜艇也已开建。俄军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日解禁“集体自卫权”,军力扩张势头明显
在安倍的带领下,日本以“军事大国”为目标,加大军力建设投入,强化日美军事合作,意图构建所谓的“综合机动防卫力量”。
一是在保持原有的反潜、扫雷等领域的优势作战能力的同时,着力发展机动运输、两栖作战以及网络攻防等新型作战力量,实现军事力量的均衡发展。日本将在本州的装甲部队大举南调,以组建新型机动作战力量,增强两栖作战能力。3月还正式组建起“网络空间防卫队”,以整合自卫队网络作战力量,增强网络攻防能力。
二是修改宪法解释,解禁集体自卫权,扫清扩充军力的束缚限制,大大降低武力运用的门槛。安倍政府通过强行解禁集体自卫权,一定程度上架空了“和平宪法”对日发展军力的约束,使日本成为“能够进行战争的国家”,为日本军事力量走出本土,参与海外军事行动铺平了道路。
三是修订《日美防卫合作指针》,进一步强化日美同盟关系。日美时隔17年再次修订《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并计划于2015年上半年出台。根据10月8日公布的“中期报告”显示,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取消了对日本自卫队活动范围的限定,调整了日美军事合作中的分工任务,使日美两军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各种军事活动样式的无缝联接,大幅提升两军一体化程度。
通过上述举措,日本政府进一步凸显了军力建设的外向性和进攻性,使战后日本的和平主义路线和基本理念面临严重挑战。
四、印度加大军费投入,着力提升军队现代化水平
印度莫迪政府执政后,为扭转长期以来武器装备过分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大幅调高国防开支,加快推进印军现代化建设。据印度政府7月公布的预算案显示,2014年国防费较上一年度增长12%,创历史新高,达2.29万亿卢比(约合人民币2376亿元)。同时,莫迪政府打算在军工领域放宽对外资的限制,将国防领域外国直接投资的上限提高至49%,以便从海外引进技术,加快军队现代化的步伐。
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印军建设进步明显。2014年,包括印度国产舰船中最大级别的“加尔各答”号导弹驱逐舰,以及能够执行反潜作战任务的“卡莫尔塔”号护卫舰在内,印度共新增5艘舰船。其中,“卡莫尔塔”号护卫舰的零部件和装备国产化率达到了90%。印海军还计划,未来十年建造42艘舰船,其中包括3艘反潜舰。印度首艘国产核潜艇“歼敌者”号也于12月中旬开始海试,印度媒体为此欢呼本国成为“世界第六个能独立建造核潜艇的国家”。印度未来还计划建造5艘战略核潜艇和6艘攻击核潜艇,以增强对印度洋海域的掌控能力,并支撑其“东向”战略的实施。
中国周边地区安全形势
更趋复杂严峻,局部安全
压力有所增大
2014年,中国周边地区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但海洋方面的挑战仍然严峻,东海、南海形势依然复杂,周边国家军费开支持续攀高,军控形势不容乐观。
一、周边热点有升有降,海洋权益争端仍在持续
2014年,中日钓鱼岛争端处于相持阶段,东海形势虽有所缓解,但升温的可能性不能排除。4月奥巴马访日,首次明确表态钓鱼岛适用于《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让日本备受鼓舞,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更趋强硬。日方对中国舰船进行抵近侦察、跟踪监视,屡屡干扰中国正常执法或训练船只,发生偶发性摩擦的风险始终存在。虽然11月在北京举行APEC峰会期间,中日首脑会面并确认四点原则共识,强调要建立危机管控机制,但日本在东海强硬乃至挑衅举动仍给中国及地区安全带来重大挑战。
南海问题较之2013年有所升温,致使中越、中菲关系一度出现波折。2014年5—7月,中国“981”钻井平台在西沙海域进行的正常勘探活动,遭到越南方面的频繁骚扰,越国内还因此爆发大规模反华游行,致使两国关系陷入紧张。菲律宾政府多次无故抓扣中国南海作业渔民,并拒绝与中国就南海争端举行双边磋商,执意将南海问题提交国际法庭进行所谓“国际仲裁”,使南海问题的双边谈判陷入僵局。
在西南方向,印度政府动作频频,不断对中国进行蚕食渗透,时常引发中印两军边界对峙。虽在双方的协调磋商下,对峙事态在9月被最终平息,但印方在争议地区对中国的压力并未减轻,中印之间的争端在较长时期内还将存在。
二、美借联合军演与多边安全合作之机,积极介入中国周边事务
2014年,以美为主的双边或多边联合演习、训练在中国周边接连举行,数量与频率均呈递增态势。以年初的“利剑”联合演习为序幕,美在亚太地区内同盟国和伙伴举行了约170多次联合演习以及600余次联合训练。
其中,美先后与菲律宾在南海或南海周边举行了例行的“肩并肩”和“克拉克”等联合军演。通过联合搜救、海上拦截、岛礁登陆等科目演练,重点磨合了美菲两军间的协同作战能力。同时,美还积极拉拢日、韩,借军演巩固原有的军事同盟关系。针对钓鱼岛争端态势,日、美分别于1月、9月和11月多次有针对性地举行联合夺岛实战演习。美韩也依据半岛形势变化,在例行“关键决心·鹞鹰”和“乙支·自由卫士”两场年度军演在内容和科目上作出调整。此外,11月份在澳大利亚举行G20峰会期间,美日澳三国首脑实现自2007年以来的再次会面,就东海和南海局势展开安全合作达成一致。
借助各类联合军演及安全合作,美军既强化了在地区内的军事存在,又拉近了与地区内盟国关系,使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更加复杂,面临的挑战增多。
三、周边多国加大军费投入,军控形势严峻复杂
近十年来,亚太成为军费开支增长较快的地区之一,军费总量翻了一番。2014年,周边多国军费开支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军备竞赛有所加剧。
较之2013年,2014年日本增加防卫开支1300亿日元,达4.88万亿日元,并将2015年防卫预算继续增加至5.05万亿日元,达到战后历年最高值。安倍政府还计划未来五年增加5%的军费支出,总量达到24.67万亿日元,主要用于更新购买武器装备。俄罗斯也将国防预算进一步提高,占其GDP4%以上,并计划未来三年提高44%,预计至2016年将达到980亿美元。韩国年度国防预算高达300多亿美元,占GDP比重高达2.7%。越南国防预算增加更大,2014年越南的军费开支达到37.8亿美元,到2017年前,军费开支将达到49.2亿美元,总体将增长30%。此外,菲律宾和印尼等国军费开支也有不同程度上涨。尽管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的军费预算在减少,但到2020年东南亚国家的军费开支仍将达3400亿欧元,占全球军费开支的28%。
综上所述,2014年的世界军事安全形势保持了总体和平稳定,局部紧张动荡的基本格局。展望2015年,和平、发展、合作仍是国际形势主调,但诸多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难以消除,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仍将面临诸多挑战。
(第一作者系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第二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
(责任编辑:张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