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昌方
1942年12月10日,新四军与日本侵略军在朱家岗(今江苏泗洪县境内)进行了一场喋血战斗。遵照彭雪枫师长的命令,新四军四师九旅第二十六团在团长罗应怀的指挥下,击退日伪军1000余人的重重包围和数十次冲击,歼灭了日本侵略军平林师团280余人,新四军73名指战员为国捐躯。为纪念这些抗日英烈,淮北抗日军民竖碑建亭,修筑公墓,于1943年10月10日建起了“朱家岗烈士陵园”。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朱家岗不仅镌刻着革命先烈的热血丰碑,还记载着一段彰显中华民族博大胸怀的感人故事。战斗中,由于日军仓皇撤逃,丢下了13具尸体。战斗结束后,大仁大义的淮北抗日军民打扫战场时,将这13具尸体收殓埋葬(葬点位于陵园西北一角),并由日本反战同盟淮北支部竖立一座用日文刻写的“日本阵亡将兵之墓”墓碑。译文曰:
日军千余名和新四军作战之后,1942年12月10日冬,小队长以下13名令人惋惜地离开这个世界,永远告别父母妻子而长眠于草地,新四军把死者尸体给予埋葬,这表明侵华战争的残酷性及日本军部和大资本家谋私利为目的的一个罪证。
淮北日本反战同盟支部
昭和18年10月10日立
在同一个战场、同一次战斗中,敌我双方的阵亡者共葬于同一墓地,也许在世界墓园史的记载中都绝无仅有;也许在这个世界上,唯有中华民族能有如此博大的胸怀——允许侵略者的尸体掩埋在自己卫国战士的身旁!将兵墓,载史实、现宽容。中华民族的胸怀,惊天地、泣鬼神!
中华民族是淳厚、宽宏与理智的。尽管这13名日本将兵手持武器在中国的土地上杀掠,然而他们却是军国主义的受害者,是战争狂人的牺牲品。正因为此,淮北抗日军民才以宽容之心,给阵亡的日本将兵留下一席他们用枪炮绝对不可能得到的“葬身之地”。
抗日烈士陵园里的这座“日本阵亡将兵之墓”墓碑,既是一座胸怀博大的“宽容碑”,更是日本侵略者留下的“罪恶铁证”。倘若有一天,一些有良知的日本人有机会看到这座墓碑,也许会汗颜、内疚和悲愤。
这一天,果真来到了。一个偶然的机会,日本友人、浙江海盐泽铃精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田中隆先生,在互联网上获悉朱家岗抗日烈士陵园里葬有二战时日本阵亡将兵这一信息后,颇感惊奇。遂于2006年10月4日专程到墓园。田中隆一行先是在“抗日烈士纪念塔”前敬献了花圈,深深三鞠躬,以代表其父辈们向抗日英烈和中国人民谢罪,后又到“日本阵亡将兵之墓”前,凝神默读碑文后,感慨陈词:“要把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和宽容之心向日本人民广泛宣传,并以实际行动为促进日中两国人民的世代友好作出贡献。”
历史是一面镜子。长期以来,日本右翼势力明目张胆地参拜靖国神社,恬不知耻地为军国主义扬幡招魂,为战争罪犯涂脂抹粉,妄图为侵略战争翻案。日本右翼势力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深刻反省侵略战争给中日两国人民和亚洲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那么,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就存在着极大的可能性和危险性。中日两国人民和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决不允许历史的悲剧重演! (责任编辑 魏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