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浩
北极圈是地球上一个非常寒冷的地方。这个白色的圈圈自白垩纪以来,便开始越来越冷。随着地球板块的运动,北美的阿拉斯加等地在当时就已经到达了今天的北极圈附近。那里的陆地上有恐龙吗?如果有,它们能够熬过漫长的极夜吗?
这里真的有恐龙
最开始,人们并不认为北极圈里有恐龙。因为那地方很冷,人们最初认为恐龙是冷血动物,无法保持体温,会被冻僵。不仅如此,一旦冬季来临,北极极地进入极夜,一整个冬季都看不见太阳,恐龙在那儿怎么活?
但是,随着恐龙温血说的兴起,科学家开始认为至少有一部分恐龙像今天的鸟类一样,是可以保持恒温的。特别是1980年前后,罗伯特·利斯康公开了1961年在阿拉斯加找到的埃德蒙托龙的遗骸,更是提供了极地曾经有恐龙生存的铁证。目前已经确认了9种生活在极地的恐龙,其中5种食草、4种食肉,大部分都生活在7 500万~7 000万年前。
这9种恐龙中,以厚鼻龙类恐龙的化石最为引人注目。厚鼻龙类恐龙是分布在北美地区的角龙类,目前已知3种,其中的佩罗氏厚鼻龙的化石就被发现于阿拉斯加的地层中。厚鼻龙的长相有点出格:它有颈盾,但没有鼻角,而是在鼻角相应的地方长出了一块极度增厚的骨垫,使得那里的骨骼极度粗壮。和犀牛一样强壮的厚鼻龙也借此与同类争斗,甚至抗衡、撞击肉食恐龙。
那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它们怎么去适应极地的生活呢?
往返迁徙的北极生物?
科学家根据化石记录推测,白垩纪时期的极地环境还没有今天这样冷酷,那时的平均气温应该接近3℃~13℃,尽管冬天还是很冷,但夏天可能凉爽宜人。所以,恐龙会不会也有迁徙的行为?就像今天的鸟类那样,夏季去北极圈繁殖,冬季再南下到温暖的地方。
至少有一部分恐龙很可能就是这样生活的。2011年,有研究发现,食草的圆顶龙就确实存在季节性迁徙的行为。如果食草的恐龙们都在迁徙,那么,我们可以根据今天非洲草原上食草动物迁徙的场景来推断当时的场面:成群的食草龙在前面缓慢前进,后面跟着魔鬼龙之类的掠食者,伺机猎杀那些老弱恐龙……
可是,在分析另一些恐龙的时候,科学家们为难了。他们试图证明阿拉斯加的恐龙,比如说鸭嘴龙,也存在这样的迁徙现象。但他们发现,幼年的鸭嘴龙发育得不够快,第一次参加迁徙的1岁左右的小鸭嘴龙,身长也许只能达到成年鸭嘴龙的27%~37%,体重估计只有成年鸭嘴龙的11%,差距太过明显。它们可能完全跟不上鸭嘴龙群体长途跋涉的速度,也缺乏相应的耐力。
难道极地的鸭嘴龙根本就不曾迁徙?可是,目前并没有发现可以证明鸭嘴龙全年生活在极地的繁殖巢穴和恐龙蛋化石。如果不迁徙,它们如何越冬呢?难道身长10米的鸭嘴龙要自己挖个大坑,躺进去冬眠?
也许真能留守在极夜下?
伤齿龙化石的出土也许能回答这个问题。从出土的化石看,伤齿龙应该有一双特别大的眼睛。在现代动物中,拥有大眼睛的动物一般能够适应夜间或者低亮度的环境。伤齿龙可能也是如此。如果真是如此,它便有了可以对抗北极漫漫冬夜的资本,因为,它可以潜伏在幽暗的树林里,等待捕猎的时机。而且,有趣的是,北极的伤齿龙的体型是南方的伤齿龙体型的两倍,这也可能暗示着伤齿龙在极地更具有竞争优势。
那食草的鸭嘴龙会不会就这样,成为了诸如伤齿龙之类的食肉恐龙的猎物呢?也许,至少小鸭嘴龙是要为此提心吊胆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