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梅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新课改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有效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根本追求,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渠道。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靠的就是高效课堂,构建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是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的繁重任务。
一、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1.教师准备不足,不能准确把握教学。
由于教师自己的数学理解不到位,导致数学教学出现如下问题:不“准”——数学概念、思想方法教学不准确,有的甚至教错了;不“精”——没有围绕核心进行教学,消耗学生大量的时间、精力却达不到对知识的实质性理解;不“简”——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同时对学生数学认知规律了解不够,再上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教师经常要求学生在没有对数学概念理解的情况下,进行大量解题训练,盲目、机械的训练导致学习低效。
2.有些环节流于形式,数学教学效率低下。
有的数学教师虽然意识到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过程的重要性,但往往心理上还不能完全放下来,怕课时不够,习题讲少了影响学生成绩,而匆忙走过场的现象也比较多。常见如下现象:情景简单化,活动形式化,操作活动没有有效的升华,探索活动没有必要的指导。如今在几乎所有的数学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学生之间缺乏实质性的合作。
3.缺少反思,不能提高数学能力。
对学生来说,绝大部分学生缺乏自觉反思的意识和反思的习惯。在解题后不反思、总结解题关键点,也就不会进一步追求更好的解法了,更不会考虑将思想方法推广到同类问题中及对问题进行推广引申,不能举一反三。由于缺乏对数学学习过程的反思,造成数学思维发展水平不高,严重制约了数学的有效学习。对教师来说,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偏重于知识讲解,很少要求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也不给学生以反思技能的指导和训练,这就使得学生很少自觉进行反思。这使得中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心理能力的发展,缺乏批判精神和求证精神:习惯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很少提出自己的见解,更谈不上去求证。
4.学法不科学,不能合理数学思维。
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普遍对教师有依赖心理,缺乏主动钻研精神。上课时,许多学生只是跟着老师的节奏被动学习,没有计划性,惯性运转,老师讲什么,自己就学什么,完全不能围绕学习内容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遇到数学题目时,往往习惯在自己的知识库里找寻现成的公式、定理等进行套用,而很少灵活变通,使用头脑中与之接近或相似的原理、方法、结论或命题灵活求解。往往只会使用单一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不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更谈不上灵活使用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做作业时乱套题型,总希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进而一步一步地生搬硬套。平时不善于归纳总结,期望教师替自己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述。另外,许多学生轻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和训练,经常“眼高手低”,知道怎么做之后,就不去认真演算书写,遇到需要经过深度思考的问题,就束手无策。还有的学生不懂不问,对问题一知半解:有些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某些数学概念、公式、定理一知半解,对一些数学题的解法似懂非懂,难以掌握教材中各项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疑团一个接一个,日积月累,学习意志力变得薄弱,一旦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受到挫折与打击,便会轻易放弃。
二、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教与学低效的成因,在深入认识新课程标准下,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教学准备,促课堂教学增效。
教师只有通过钻研理解教材,才能掌握教材的编排意图、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才能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重视课本,在课本内容的教学上狠下工夫,减少复习资料,不搞题海战术,既可减轻学生负担,又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要用教材教数学,而不是教教材上的数学。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能完全照搬教材,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深入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掌握大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知识临界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或补充某些内容,删减学生已经掌握的某些内容。
2.优化教学内容,促课堂教学增效。
有效教学关注的教学内容的“量”不单是知识、方法的多少,还要关注带给学生思维量的多少。我们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该考虑不同的教学对象,当教学内容过难或者过易时,对于我们的教学对象都是无益的,教学将是无效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效果。教学效果不取决于教学内容知识、方法的多少和教学时间的长短,而取决于有效的知识量。学生已习得的知识,或者是他们听不懂和无法接受的内容,都是无效的教学内容,因此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学生的智慧发展、能力提高也都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内容的“量”与“度”的把握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
3.创设高效提问,促课堂教学增效。
对于新知识的学习,通过问题形式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探索。创设高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那么怎么样的数学课堂提问才能达到好的效果呢?从学生角度看,提问必须具有可接受性、障碍性和探究性;从教师角度看,提问必须有可控性、针对性和目的性;从数学知识角度看,提问必须有可生性、开放性和启发性。因此,数学课堂提问是否有效关乎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
4.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课堂教学增效。
正确认识及实现学生的角色定位,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主体参与”成为学生的一种积极自觉的自然行为。教师在科学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行之有效的调节方式,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沉浸在智力高度紧张、情绪异常愉悦的氛围中,使学生不知不觉投入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各种活动中,让他们在解决问题后感觉到自己的进步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