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前君 肖启明 陈武 刘双清 李魏 周志成
摘 要: 针对《园艺植物病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增强园艺植物病理学教学效果的途径,指出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和引导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等能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 园艺植物病理学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园艺植物病理学》是园艺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如何有效增强该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是一个值得思考与探索的问题[1]。要求学生理解园艺植物病理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园艺植物主要病害的田间诊断和防治方法,培养学生田间独立识别园艺病害的能力。笔者作为湖南农业大学《园艺植物病理学》课程的主讲教师之一,负责该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以下就增强该学科教学效果的心得与体会进行总结。
一、因生制宜,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面对缺乏相应植物病理学理论知识背景的学生,要增强园艺植物病理学的教学效果,必须因生制宜,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目前很多学生感觉这门课程概念过于抽象,内容繁多,难以理解,同时缺乏植物病害方面的知识,认为与未来工作与生活没有实际联系,因而普遍缺乏学习热情和动力。为了消除学生对园艺植物病理学这门课程的“误会”和“偏见”,教师每次授课时都需要采取一些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理论知识趣味化
传统教学侧重讲解和说教,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需要,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全盘讲解往往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感觉乏味而昏昏欲睡,更有学生看课外书、玩游戏、手机上网等,一节课下来,教师和学生都感觉煎熬难耐,教学效果欠佳。《园艺植物病理学》是一门具有知识抽象性和应用性的综合课程,如何在缺乏背景知识的前提下将抽象理论知识趣味化,并嵌入实际应用中,是授课难点。因此,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趣味化,生动形象地表述出来。如讲授植物病原-病害症状时,先让学生在显微镜下观看各类病原形态图,以及病原引起的相应症状,学生见到这些微小的以前从未见过的病原物、各种各样的症状,引发好奇,激起兴趣,再通过故事化方式从西欧“郁金香热”引出花叶(变色)症状,解释变色原因,引入植物病毒概念,结合病毒的病原形态图和田间症状图,引出病症、病状概念,将理论知识趣味化和具体化;事物有害也可能有益,切入植物病原能带来有益的事例:青霉素,介绍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过程,并逐步剖析青霉素发现的细节,解释为何弗莱明能发现青霉素,学习他细致观察、求是探索的科学精神,这是学生需要学习和拥有的。同时科学家的科学态度是我们教育学生如何学习和做人的生动教材。
2.抽象内容具体化
园艺植物病理学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内容繁杂,概念多、枯燥、抽象,综合性强,学生学习时感到内容零乱、杂多,容易混淆,难以理解和掌握。同时由于涉及的内容大多是一些病原微生物及病害,肉眼不易看到,直观性差,同学们平时接触又少,缺乏感性认识,因而感觉抽象难懂。
人的认识过程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园艺植物病理学抽象概念多,教师可从身边简单实例出发,理论课前可让学生事先找些自行诊断为病害的样本,如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水果、蔬菜和园艺植物上常见的病害(例如:梨黑星病、柑橘青、绿霉病、白菜软腐病等),说明诊断的理由,然后老师详细指出该病害的典型症状特点、诊断方法和要点,结合挂图和多媒体图片、视频等,讨论讲解,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结合理论知识点,进一步识别其主要症状特点,学会病害诊断方法,进而理解菌丝、菌核、菌浓、孢子、症状等抽象概念,掌握病状和病症类型,区分各类病害。
3.授课知识前沿化
《园艺植物病理学》的发展非常迅速, 教材的更新常常落后于科学研究发展[2]。植物病理学知识更新快,新的研究方法多,研究成果日新月异。教师引导学生追踪园艺植物病理学科发展前沿和研究热点,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在讲述园艺植物病理学基础知识后,引入最新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等以开阔学生视野。通过学术报告、学术交流和网络等途径及时了解与《园艺植物病理学》课程相关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中,弥补课本知识性强、新颖性不足的缺陷[3]。如讲授病原物研究方法时,介绍当今最新研究技术,如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宏转录组学、蛋白组学、生态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并讲授这些方法的由来及应用状况,使学生了解这些研究方法的背景。近年来,食品安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园艺植物无公害化栽培技术成为研究热点,适时将新技术和新成果补充进课堂,使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贴近生活,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生物防治具有不污染环境、不易产生抗药性、对其他生物安全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在教学内容中增加新的生物防治方面的进展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生物防治新方法。这些研究方法和学科前沿动态的介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课后能积极主动查阅相关资料,并与老师、同学相互讨论、交流,巩固已学知识,拓宽知识面。
二、把握课程特点,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
教学方法指教师和学生为达到教学目的而开展的教学活动方式方法的总和。《园艺植物病理学》是一门具有知识抽象性和应用性的综合课程, 与内容相匹配的教学方法会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采用的教学方法应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引导学生善于学习、乐于学习。
1.启发式与互动式教学相结合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不断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限制学生学习主动性。在老师指导下的启发式、讨论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各抒己见,积极参与讨论、敢于创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解决学生学习疑问。老师可以在课后提出与生活实际相关的讨论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让学生课后查询相关文献资料,扩大知识面,形成“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形式有效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在教学中层层设置启发式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回答,保持高度专注度;学生有疑问,可以随时举手提问,同学讨论参与解答,老师解答学生难以解答的问题,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局面。教师在课堂上以讲解重难点、有争议性问题及最新研究进展为主,给学生预留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探索性的题目[4]。
2.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园艺植物病理学》课程中病原菌形态、症状特点和传播途径等内容,通过简单文字描述、各类标本和挂图让学生难以完全理解和掌握,采用图文声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明显增强教学直观性、趣味性和科学性。园艺植物病理学教学发展迅猛,随着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多媒体课件建设比较全面、完善,网上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下载优秀的多媒体课件,结合自身特点加以改进。如在讲授各类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时采用图片展示,以鲜活动态的图像生动地再现它们,讲解革兰氏染色原理及操作时,可播放教师录制的操作视频,加深学生对操作流程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利用flash 动画技术演示锈病病菌孢子的侵入过程、真菌菌丝变态结构-吸器的形成等,将微观世界放大化,模拟孢子的侵入过程和吸器的形成,使学生有更好的直观认识。下载网络资源并结合课堂实践教师自行拍摄,将园艺作物上重要病害的发生及防治过程制作成视频或动画,每讲解完一种病害,用图文声并茂的短片小结病害的发生和防治过程,通过这些直观材料的展示,将肉眼看不见的病原物生动形象、图文声并茂地展现出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学生对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
目前媒体教学手段日新月异,已广泛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彻底弃用传统教学手段。例如:板书设计能概括性地、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的脉络, 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教学内容,学会宏观和微观地全方位思考,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合理设计课堂,结合运用两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既直观地观察病原微观形态和病害发生过程,又全面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
3. 实验-理论-实践教学相结合
秋季正是园艺作物各种病害的高发时期,本课程安排在秋季学期前半学期是比较恰当的。课程教学完全可以适当按照实验-理论-教学实习的模式进行。如园艺植物病害症状诊断是病害防治的基础,先课堂理论讲授,内容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根据学校实验教学基地病害发生情况,首先进行实地实验教学,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到田间观察病害的发生情况和病害症状特点,根据自己的背景知识对病害症状进行描述,并自行诊断病害类型,说明诊断理由,采集病害标本带回理论课堂;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病害的症状特点、诊断要点和易混淆病害的区别点,结合学生诊断加以讨论、纠错、答疑,理论结合实际,激发起学生对课程的浓厚学习兴趣和强烈求知欲望;再安排教学实习,进行病害调查和采集标本,观察各类园艺植物病害症状并鉴定病原,进一步巩固抽象的理论知识,全面了解园艺植物主要病害种类、症状特点和识别要点,掌握病害诊断方法和防治技术,学会标本制作,丰富其实践经验,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
三、引导学生建立正确学习方法
1. 传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5]
教师在“授人以鱼”的同时注重“授人以渔”。《园艺植物病理学》中病原种类繁多、病害多样,不同病原可能引起类似症状,难以区分和诊断,但不同病害的症状特点、发生规律、诊断方法和防治理论都是运用正确方法仔细观察、辨别,不断实验实践验证和总结而获得的,掌握正确学习方法能使复杂的理论和问题简单化。例如:病害的田间诊断,发现疑似病害,首先根据有无发病中心,有无病症,可传染性和可恢复性区分侵染性或非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再根据病症和病状类型、气味等区分真菌性、细菌性、病毒或其他病原引起的病害;然后根据具体症状特点确定病害的种类。另外,教师可教授学生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了解园艺植物病理学发展的国内外现状、动态和研究热点。包括常用的中文期刊网(CNKI、万方、维普) 和英文网(NCBI 、GoogleScholar、ScienceDirect、Springer),鼓励学生加入小木虫、丁香园、生物谷等生命科学专业论坛进行交流、学习、讨论,扩大知识面。
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园艺植物病理学课程以病原类别为系统介绍病害,引导学生依据章节标题回忆起章节的主要内容和关键知识点,学会系统整理,同类病害列表归纳总结,找出知识点的前后关联和区别,比较记忆,温故而知新,及时组织复习,以章节为单位,以教师提问、学生作答的方式系统回顾知识点。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当引导,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增加学习经验,增强教学效果。
总之,园艺植物病理学是一门内容丰富、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极富挑战性的学科。如何将这实用性极强的园艺植物病理学知识教授给学生是对每一位授课教师的挑战。教师感觉在教学中收获颇丰,教学促使我们更努力提高知识水平,另外为教师进行科研研究提供良好基础。今后《园艺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中,我们将根据实际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作刚,王建明,高俊明.《园艺植物病理学》的教学与体会[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6):3-4.
[2] 王绍敏. 《园艺植物病理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8:179-180.
[3] 张王斌等,但红侠,朱天生,王兰. 《园艺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0,3(1):118-120.
[4] 孙正祥,周燚.《园艺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考试周刊,2013,1:15.
[5] 田雪亮,郎剑锋,陆宁海.提高《微生物学》教学效果的途径[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6:95-9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目“利用传毒介体分子伴侣蛋白基因分子调控双生病毒研究”(项目编号:311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