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海红
“当我离别故乡的时候,妈妈她眼泪悄悄地流,一滴滴的泪珠是一串祝福,一滴滴的泪珠是心灵的挽留”……
这是一首有关外来务工人员的歌,它承载了我们这个年代外来务工人员对家乡的依恋和对新生活的期盼。确实,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无数外来务工人员告别了家乡和亲人勇敢地走出大山,在异地他乡用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融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洪流。
市十四届人大代表刘家秀也是他们中的一员。刘家秀是奉贤代表组的农民工代表,这些年,从一线农民工到市人大代表,她有着看得见的成长和变化。2013年,刘家秀刚当选市人大代表,笔者采访她时,30多岁的她明显还带着迷茫,对媒体“围追堵截”的不适应。2年后,刘家秀代表休息时间少了、视野开阔了、表达能力提高了,对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也更坚定了。人大代表履职,给了她学习奋斗的新动力,也让她有了更多看得见的成长,她用自己的汗水赢得了选民的称赞。
贫穷孩子 走出大山闯世界
2002年春节刚过,老家在安徽的刘家秀和父母依依惜别,只身来到位于奉贤西渡工业园区的和汇公司打工。初到上海这个陌生而繁华的大都市,一切都要从头开始,饮食、语言、气候都要适应。凭着农家女特有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刻苦钻研不服输的劲头,她的技术进步很快,处世为人也深得公司领导和员工的赞赏,不久就从一位普通的车间女工晋升为公司里最年轻的车间主任。尽管车间员工从当初的寥寥几人发展到后来的几百人,她始终爱岗敬业,带领所有员工共同进步。从接到生产任务开始,不管是何种订单,她都能带领她的团队保质、保量、及时完成生产任务。她所负责的车间,产量、质量和安全等方面的工作一直是公司车间中数一数二的。一晃十几年,刘家秀已把和汇当成了自己的新家,并倾注了全部的心血。
作为新一代的劳动者,不仅要有相关知识,还要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2009年春季,刘家秀说服几位同事一起参加上海电视大学(EBA)学习,在取得该校初级工商管理(EBA)培训资格证书和专科毕业文凭后,又于2012年春季继续攻读工商管理本科的学业,在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环境氛围中,她的思想得到升华,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要知道,外来打工者在职学习是非常辛苦的,劳累的工作之余,还得放弃难得的休息时间,经常是挑灯苦读到深夜。有人不解地问她:打工妹有个大专文凭就可以混混了,还读什么本科,何苦呢!刘家秀告诉他们:“我真的不图什么文凭,我只是想能够不断地学些知识来充实自己,能更好地做好工作。”
2011年5月底,因工作需要,刘家秀担任和汇公司采购中心运营副经理,主要负责生产部门的物料采购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她不断进取,细致探索,主动思考并实施降低成本的可操作性方法,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受到领导的一致肯定。除了本职工作外,刘家秀还一直兼任和汇公司工会的组织委员,积极配合工会主席,为公司有困难的员工捐款捐物献爱心,送去一片片关爱和帮助,让企业的员工真正感受到工会的温暖。
在和汇公司的这十几年,刘家秀和她带领的团队多次荣获“优秀员工”、“优秀团队”、“来沪人员金点子”证书等荣誉。2008年5月,刘家秀作为外来务工者的代表,光荣地出席了上海市工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2009年,她被评为奉贤区“五一劳动模范”;2012年,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2013年,刘家秀当选为第十四届上海市人大代表;2013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勤奋努力 换来成功的喜悦
熟悉刘家秀的和汇员工都知道,她有一句座右铭:“勤恳做事,踏实做人”。刘家秀现在每天都要与人沟通,与客户谈判,但在当年刚到采购中心时,她其实有些忐忑,一度流露了畏难情绪。因为刚到采购中心工作时,刘家秀已快四十岁了,需要重新学习采购中心的完整流程,还需要与外部供应商沟通谈判,这的确是个挑战。谈及她愿意并勇于接受挑战的原因,刘家秀坦言:“周围的同事和领导给了我许多帮助和鼓励,他们教了我很多,虽然这个过程我走得很辛苦,但也有成就感和满足感。”
职务变了,责任重了,但刘家秀敬业爱岗的秉性不变。工作期间,细心的她发现,车间工人的物料申领都由个人操作,每天来申领的人不同,显得很凌乱,既分散了工人的精力,又给采购中心带来不必要的重复操作。经过反复思考,她向领导提出建议:规范各车间物料的申领工作,由车间统一申领。这个合理化建议当即被领导认可并立即予以实施,从此各车间物料的申领走上了规范化轨道。实际工作中,刘家秀不断钻研,大胆改进物料安排采购的流程,使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为了有效有序地安排物料正常供应,刘家秀亲自审核采购订单的内容,并要求相关采购人员进行详细的物料跟踪,追踪每一个环节,跟踪每一款物料的到料品质状态。每当发现不良信息,刘家秀总是在第一时间快速反馈给供应商,催促供应商快速补货,在为公司节约成本的同时,又保质保量完成生产目标,受到了公司领导的肯定。
在公司这个大家庭里,车间的同事都喜欢和她聊天,倾诉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当听说车间一位女同事的年仅20岁的弟弟患上了尿毒症,家里急需用钱给他治病,刘家秀的眼睛湿润了。她迅速跟公司工会反映情况,积极努力呼吁周围同事献爱心,还亲自带头捐款。短短半天时间,她就募捐到5600元善款,解人燃眉之急。
当选上海市人大代表 她是农民工的骄傲
刘家秀说,来自全国各地在上海市的务工人员共有几百万人,而这次当选上海市人大代表的来外务工人员只有几名,这是上海市民对他们这些务工人员的充分重视和信任:“既然大家选择了我,我就一定要认真做好,不辱光荣使命,依法履职履责。”刘家秀表示,希望通过自己体现外来务工人员的新形象,也让外来务工人员更好地融入上海这个大都市。
几年来,她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履职,在人大代表这个职位上不断成长。她觉得人大代表当得好不好,评价标准是看人民对她的工作满意不满意。因此,当人民满意的人大代表就是她努力奋斗的目标。
为了做到工作、履职两不误,刘家秀因地制宜、不拘形式,在工作中、在茶余饭后闲聊中注意听取选民的反映。在每次人代会前,总是走访选民,广泛听取选民意见,并抓紧时间向有关职能部门同志咨询、了解政策,认真调查和分析研究,选准题目,形成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她总是能带着群众关心的问题参加人代会和视察、走访等活动,并做好发言准备。她不仅敢于提出问题,同时也善于酝酿对策,便于政府部门操作。几年里,她提出的《关于优秀农民工落户细节工作处理的建议》、《关于控制非机动车辆行驶在闵浦二桥的建议》、《关于改善外来人员群租现象的建议》等都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
在人代会期间,刘家秀代表结合自己的体会建议政府引导外来人口更好地融入上海这个大都市;加强居住在农村的外来人口管理,尤其要在治安管理、保护农村环境等方面予以重视。在代表联系社区的过程中,选民直接找她反映问题,她积极沟通,在镇人大的协调下,解决了居民间持续了好几年的纠纷。
当人民满意的人大代表,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合乎时代精神,踏准时代节拍,要用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知识武装自己,要适应新形势,要开拓创新。刘家秀代表坦言,她要进一步发挥代表作用,在遵循法律规定的前提下,积极探索为民代言、为民谋利的新途径和新举措。
代表履职民为本,它体现在每一名人大代表所做的每一件细微的小事上。给人一朵玫瑰花,手上常有一缕芳香;给人一个微笑,自己也一脸灿烂——这就是刘家秀,一位普普通通的打工者。
几年里,刘家秀代表提出的《关于优秀农民工落户细节工作处理的建议》、《关于控制非机动车辆行驶在闵浦二桥的建议》、《关于改善外来人员群租现象的建议》等都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