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枫兰
【摘要】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各种虚假新闻也相伴而生,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面对出现的新情况,传统主流媒体应该积极应对,从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制度建设、接受社会监督等方面进行防范。
【关键词】新闻真实 虚假新闻 主流媒体 防范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主流媒体赢得读者信任的根本,是树立权威性、公信力,提高引导力的关键。然而,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媒体的大量涌现,“随时能上网、人人是记者”,各种信息不加过滤被随意发布出来,放大发酵,其传播力远远超过传统主流媒体,而一些传统媒体为了竞争不加甄别地进行转发,把虚假的新闻逐步演变成所谓真新闻,严重混淆了受众的视听。比如2014年8月4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记者在云南昭通地震灾区报道:震中龙头山镇的龙全中学目前食品匮乏,只能吃外面输送进来的泡面,地下水和自来水因为地震,水质现在比较浑浊,救援人员也只能用浑水泡面做饭。后经证实,这是一则不实新闻。再比如“湘潭产妇手术台上死亡”;95后女子“用身体换全国游”,每到一地征临时男友;南京市一副区长在女儿婚礼上被带走;殡仪馆招聘月入1万到10万元,有提成,身体强壮、杀人犯、抢劫犯、奸淫掳掠、有10年以上有期徒刑经验者优先等等,不胜枚举。这些在网络上的所谓热点新闻,最终均被证实为虚假新闻。但很多都被一些传统媒体不加甄别地转发,使其流传甚广,影响极坏。
一、当前虚假新闻产生的主要原因
通过前面列举的一些事例分析,虚假新闻产生大体是如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第一,随着媒体间日趋激烈的竞争,抢发新闻成为一种通病。为了在第一时间刊出,搞独家新闻,制造轰动效应,许多媒体不去核实新闻事实,有时连明显的不合情理的情节都视而不见。其目的无非是为了博取读者的眼球,进而扩大发行量,能争取到更多的广告等。但这无疑给虚假新闻有了可乘之机。尤其是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的传播模式的快速发展,丰富多彩的内容在提供给传统媒体选择的同时,也潜伏着一颗颗虚假新闻的“重磅炸弹”,其后果不言而喻,严重的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2007年5月,某报在头版刊发武警官兵为做好抗洪防汛准备工作,苦练船艇操作技能的图片新闻,读者发现图片上方的第三、第四艘船其激起的水波丝毫不差,明显是造假者为了增强画面效果采用复制、粘贴方法,移花接木复制一艘船合成后的照片,这种造假行为严重违背了新闻摄影界公认的职业道德规范,也影响了党报的公信力和形象。事后,相关责任人受到了严厉处理。
第二,少数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素质低,社会责任感严重缺失。这些媒体从业人员为了获取名气,或者为了个人私利,往往不顾客观事实,主题先行,虚构新闻事实,夸大渲染,发挥所谓合理想象,更有甚者漠视客观事实进行新闻“策划”。丧失职业操守,追逐功利,无疑为虚假新闻的产生提供了温床,让新闻的生命线受到了挑战。
第三,一些商家利用媒体进行商业炒作,恶意制造虚假新闻。对媒体来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重要,但如果被商家绑架成为牟利工具,通过利益交换获得广告收入,或者利用新闻报道从事创收活动等,这势必会导致“炒作”之风盛行,虚假新闻横流。2015年7月14日晚间,一对青年男女优衣库试衣间的不雅视频在网上广为流传。有网友指出,此举或为优衣库营销炒作。还有深圳一90后女孩“文芳”跪地给残疾乞丐喂饭的消息在微博上爆红,后证实这所谓爱心行为是某商业展览的炒作。
第四,目前监督机制不健全,对虚假新闻的防范不力也是造成虚假新闻产生的一个原因。由于在新闻传播管控上法制尚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督,加之一些媒体缺乏社会责任感,内部管理松懈,防范意识淡薄,以及网络传播的推波助澜,使得虚假新闻得以蔓延。
由此可见,虚假新闻不仅损害了媒体公信力、损害了新闻队伍的形象、损害了新闻工作的声誉,同时也损害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严重的虚假报道不但会误导广大读者,甚至会造成社会生活的混乱。
二、传统主流媒体防范虚假新闻的对策
面对各种内容千奇百怪、无孔不入以及手段不断翻新的虚假新闻,传统主流媒体该如何防范非常关键。我们知道,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的道德准绳,也是新闻工作者诚信度的试金石。新闻真实与否,关系到传统主流媒体社会舆论引导力、公信力、权威性的建设,因此,传统主流媒体防范虚假新闻,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第一,媒体从业人员必须具备正确的新闻观和价值观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必须提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规范素质。通过对从业人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真实性原则的教育,尤其是传统主流媒体从业人员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充分认识到虚假新闻对社会的危害性,从思想源头上杜绝虚假新闻的产生。其次要转变工作作风。作为记者脚板要有泥巴,要深入社会实际,深入老百姓生活,调查研究,对新闻素材不夸大、渲染、拔高,实事求是地写出有血有肉、客观真实的新闻报道来。作为编辑,在转载新闻时要严格按照规定,通过合法稿源来选取有价值、真实可信的内容,并认真核实确保准确无误,特别是对于论坛、博客等发布平台上的信息更要认真甄别,去伪存真。同时,新闻从业人员要具备职业操守,不能利用手中的话语权谋取私利,要少一份名利,多一份社会责任和担当。
第二,要加强防范虚假新闻产生的制度建设,从源头上进行杜绝,同时建立健全各种奖惩制度。制度是保证,完善的规章制度对防止虚假新闻的出现具有重要意義。传统主流媒体要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采编管理流程,明确各环节的责任来从严把关,把住政治关、事实关、技术关。比如在重大报道上,要建立完善的请示、汇报、送审制度,坚决杜绝失实报道,确保传统主流媒体在重大报道、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上发声的权威性。与此同时,对出现虚假新闻的情况不但要及时进行纠正,必须要有相应的惩罚措施作保证,做到有错必改、有责必究。比如,安徽日报为进一步深化“走转改”,践行“三贴近”,确保党报新闻报道内容的真实、准确、全面、公正,提高党报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出台了专门规定。规定除编委会规定的特殊情况外,新闻报道一律署实名。不是记者自采的稿件不得署名,非权威部门发布的信息须认真核实。未参与采访,记者一律不得在通讯员稿件上署名,对违反者,一经查实,予以通报批评,取消稿费并扣发当月绩效工资;年度考核不得确定为合格以上等次;取消当年评先评优和职务晋升资格。对给报社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者,调离采编岗位,并上报有关部门取消其新闻从业资格等等。
第三,完善社会监督机制,接受群众的监督批评也是传统主流媒体防范虚假新闻出现的一个重要方面。开门办报是新闻工作的一个优良传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要求,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新闻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传统主流媒体在杜绝虚假新闻上要敞开大门,自觉接受全社会的监督。通过公布社会监督电话,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认真对待群众批评和监督,努力改进自身工作;还可通过民意调查、读者信息反馈等方式和社会各界共同配合,齐抓共管,真正从源头上堵住虚假新闻的产生。通过邀请社外监督员开展监督和举行座谈会等形式,发现问题,查找不足,商量改进新闻报道的对策,从根本上杜绝虚假报道,从而赢得广大读者对传统主流媒体的充分信赖和满意。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