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斌
学习是学习者个体独特的经历,需要个体积极地、头脑清晰地、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经历中。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应在教学中创造出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教学是需要设计的
影响教学的因素有四个:学科知识、师生互动、教学设计和课程管理。我认为,教学设计这一因素对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是最大的,因为教学设计意识的缺乏和设计方法的不恰当运用是制约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的最大因素。教学设计在科学性上的优势是凭借教师个人经验式的备课方式所不及的。
经验式的备课模型可表述为“在条件A下,如果实施教学策略B,会出现教学效果C”,即解决“做什么”的问题。经验式备课的不足经常体现在注重教学内容而忽略了教学形式或方法,也常体现在注重教学手段而忽视了学习的实际效果等等。
教学设计的模型可表述为“在条件A下,为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C,需要实施的教学策略B是什么”,即“怎样做更有效”的问题。教学设计就是应用系统论的思想与方法,对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诸多要素进行分析、规划、安排。
什么是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有意义的学习经历应该是教师的教学能给学生带来一些东西,使学生见了就会有一种感受“这种学习经历对我的生活和成长多有帮助和价值啊”!有意义的学习经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础知识、实际应用、知识的综合、人文维度、关心学科和学习、学会学习。
设计有意义的学习经历过程中应注意几个主要问题:
1.教学设计中应尽可能多地包含更多种类的学习。课堂中所包含、支持的有意义学习的种类越多,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因为课堂教学中设置的广泛目标可以确保兴趣不同、能力不同的学生发现吸引他们并具有挑战性的目标,更重要的是,能拓展学生的智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2.将一堂课设计成两个或多个短课。由于当今的学生适应了环境的快速变化,多数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在同一主题上。原因何在?我们发现,学生在一节40分钟的课堂上注意力不可能始终保持高度集中,会有高效期和低沉期。因此,教师设计学习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和利用高效期和低沉期时间分布这一因素。一般来说,在高效期尽量进行新信息的学习或总结归纳。而低沉期,可以安排学生站起来活动活动,或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组织讨论或放一段音乐,这样学生更容易重新集中精力。
3.教学设计中应明确包含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做听课笔记。有研究提出,学生笔记中记录的大约90%来自黑板上的文字材料,而诸如证明、方法、思路的选择、观点、疑问等信息在绝大多数学生的笔记中是找不到的,但它们的价值却远大于简单的文字材料。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做笔记的话,建议在教学设计时可以安排出课堂上一些小的停顿,关注和指导学生做笔记或补充笔记,反复提示笔记的重点。
学会做归纳和总结。归纳和总结的能力是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首先,教师要善于归纳和总结,有意识地在需要学生归纳和总结的时候给学生明确的指示,不要轻易代替学生归纳和总结。具体方法教师要有明确指导。如:列表格找异同、用概念图找相互关系、用思维导图组织知识结构等等。
学会方法还是学会策略?学习方法或技巧是可以训练和模仿的,学习策略则需要教师长期有意识的训练。我们应重视和突出学习策略的教学,尤其是学科问题要解决的内容,如:阅读、写作、解应用题等。
及时反馈是好的教学方法。有心理学研究显示:及时、积极的反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认同感,促进形成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主学习。反馈的形式很多,如:课前、课后的随机交谈;作业后让学生附上简短的感受;作业批改时积极的评价和具体指点;定期的学生座谈等等。
在此,介绍一种叫做FIDeLity的反馈方法,包括经常性的(Frequent)、迅速及时的(Immediate)、有区分度的(Discriminating based on criteria and standards)、以充满爱意的方式表达(Delivered Lovingly or supportively)。
我相信,每个教师在内心深处都有自己的教学梦想,而实现这些教学梦想的起点在于每节课的精心设计。从这个意义上说,投入时间和精力设计出有意义的学习经历是值得而且必要的!
编辑 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