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堂生成出发 适度调控教学节奏

2015-09-10 07:22:44杨卓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预设性质节奏

杨卓

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教师将各种信息传达给学生的同时,学生也会将信息反馈给教师。学生所形成的反馈或创造性的信息,就是课堂生成。本文将结合数学课堂,讲述如何从课堂生成出发,对教学节奏进行调控。

分清主次,适可而止

在教学讨论中,学生有时会跳离重点,讨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如果一两句话可以解释清楚,又不冲淡主题,教师可以正面解释;如果展开说明就会喧宾夺主,则要适可而止,将问题留给学生课后去思考,在课后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

在一个讲授等边三角形的案例中,教师让小组讨论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在交流成果时,有一个小组探究得到三条性质,但是,第三条正确但并不是本节的重点,并且要证明此问题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与精力。课例中的教师在指出这个结论正确的同时,直接告诉学生,这个问题不是这节课所研究的,将在下节课讨论这类比较复杂的问题,并让同学们对这一小组给出的结论报以掌声。这样的处理方法在保护学生积极性的同时,避免了课堂偏离主方向,同时为有余力的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

分析原因,适度调整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通常有明确的教学意图,并对学生可能做出的所有回答进行预设,但总有学生的回答在预设之外。此时,教师首先要冷静分析原因:是提问不够明确,还是学生思维混乱?然后根据教学环节的需要调整:如果时间充足,可以调整方式重新提问;如果节奏紧凑,则直接引导学生的思路重回主方向。

例如在一个案例中,教师从图片中抽象出矩形、菱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以及梯形,并提出问题:这些四边形的对边有什么位置关系?该提问意在引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而学生给出的回答很混乱。如果一一纠正,不仅问题的设计意图达不到,而且影响整体教学节奏。因此,教师没有顺着学生的思路去解释对错,而是先按照预定的主方向讲清楚这个问题。然后,再对学生所做的回答做轻描淡写的一个处理,这样,课堂的整体节奏就没有因为一个细枝末节的问题而受到影响。

分清对错,适时理清

学生有时会出现科学性的错误,不仅影响本节课的重点,还对学生建立整体科学知识体系、形成严谨的治学态度有负面作用。当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教师应当停下来,将问题彻底理清。

还是在讲授等边三角形的案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各组讨论探究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而学生给出的却是等边三角形的判定。由于这节课的重点就是探究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因此学生必须能够分清两者的区别。同时,在数学的知识体系中,分清性质与判定对于几何的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案例中的教师停下来,让其他学生对此给出判断和解释,再由教师做进一步的总结。这样做不仅没有影响整体节奏,反而让学生更加清晰什么是性质,什么是判定,更有利于落实本节课的重点。

推波助澜,制造高潮

学生都有创造性,有时会契合、甚至超越教学设计。如果抓住学生的精彩生成,推波助澜,会为平淡无奇的课堂增添几分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一个案例中,教师给出下面的题目:

矩形纸片ABCD,AB=3,AD=4,折叠纸片,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与边AD、BC的交点分别为M、N,求折痕MN的长。

给出第一种解法的学生与教师预设一致,在教师点评了这种解法后,又有学生要讲新的方法。此时,是冒险让学生来表述,还是放到课后处理?经过思考,这位教师决定放手让学生展现:仍然先证明全等,然后由△MOD与△BAD相似,求出OM,进而得到MN。这位同学提出了全新的思路,在计算方面远比第一种解法简单。教师的大胆尝试,不仅使学生得到了锻炼的机会,而且使全班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课堂节奏可以说达到了一个高潮。

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具有不可预定性。教师只有理性、灵活地应对课堂生成,才能真正实现课堂节奏的自然流畅,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猜你喜欢
预设性质节奏
花有自己的节奏
幼儿100(2023年35期)2023-09-22 07:28:40
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性质的应用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今日农业(2021年6期)2021-06-09 08:05:24
完全平方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中等数学(2020年6期)2020-09-21 09:32:38
九点圆的性质和应用
中等数学(2019年6期)2019-08-30 03:41:46
厉害了,我的性质
YOUNG·节奏
现代装饰(2017年1期)2018-01-23 03:31:17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国企反腐开启“一天查处一人”节奏
现代企业(2015年4期)2015-02-28 18:48:41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