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究

2015-09-10 07:22:44蒋炎富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语言思维英语

蒋炎富

《北京市中小学英语学科教学改进意见》提出:高中英语教学重点之一是要鼓励学生尝试运用英语进行思维;在学习方式方面要加强英语学习的开放性和实践性,鼓励学生通过模仿、体验、实践、探究等活动提高英语表达和交流能力;学科不低于10%的课时用于实践;作业形式兼顾口头与书面,使学生拥有自主选择作业内容、形式的空间;学习评价方面要强化对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考查以及从阅读材料中获取、分析信息答题的能力。建构主义认为,教育就是赋予学习者独立思考的权力。教育者应为学生提供富有个人意义的学习经验(就外语学习而言,即丰富的语料和语境),由学生自己从中建构知识。基于以上理论,笔者认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重点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与思辨能力。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创新课堂教学和评价方式,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要将语言工具性、人文性和思想性相统一

首先,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与扩展。除创新运用教材的语言材料外,还可积极拓展资源渠道——互联网、杂志、报纸等,从中挑选健康积极、地道自然的视频、音频、文字等语言材料,如励志演讲、著名大学公开课、励志英文电影、正能量的英文歌曲、中外优秀文学作品等,作为课程内容。

其次,改革课程安排及课程实施方式。常规课程应创新整合教材,实践课程要注重思维与表达,文学体验课程则要注重人文思想。

常规课程要充分地挖掘、整合、创新运用教材提供的语言材料。词汇课可将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例如,让学生自编crosswords,用所学单词自编绕口令,创作六词微小说,用单词编故事等;语法课将知识性和人文性相结合,如通过创作诗歌、故事学习语法;阅读课可将自主性和创新性相结合,如读课文自主提问,自主创作流程图并进行讲解等。这一系列的课程,以活动为导向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以问题为导向培养了学生批判性思维,以文学诗歌等创作为导向培养了学生的人文思想、想象力、创造力。

实践课程要注重思维与表达。可采用辩论课、电影配音展示、电影片段模仿、英语歌曲演唱、学生讲坛等形式。辩论课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辩论的话题可结合单元话题,如高一的辩论话题有:英语是否应该从高考中推出,国家是否应该拥有核武器,英格兰是否应该独立,中国是否应该申办2022冬奥会,是否应该支持动物园圈养动物等。学生讲坛能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学生如果对于教材中的某个话题感兴趣或非常擅长,可以申请承担此话题的授课任务。如必修二第五单元话题为“Music”,一位学生对音乐非常感兴趣,主动承担此单元的授课任务,其授课表现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两位喜爱物理学科的学生共同承担了必修三第四单元“天文学”的授课任务,他们对物理现象及生命起源进行了精辟分析和推理,还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拓展和延伸。学生在完成授课任务过程中,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文学体验课程要体现人文性。有三种方式。首先是利用教材提供的英语剧材料,如人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的“百万英镑”。其次可以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进行课本剧的改编,如必修三第二单元“健康饮食”,笔者让学生改编成剧本,拍成微电影。此外,还可结合课文进行文学创作活动。如必修一第四单元“地震”,笔者鼓励学生根据“唐山大地震”的主课文进行“唐山大地震长篇英文诗”创作与欣赏;必修二第一单元“文化遗产”的主课文与“琥珀屋”的历史及神秘失踪有关,笔者鼓励学生根据阅读及听力材料创作“寻找琥珀屋”相关小说。

课后实践活动要个性化和多样化,兼顾口头和书面

课后实践活动主要致力于知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兼顾个性化和多样化,兼顾口头和书面。可实施个性化语言实践活动和主题活动。

个性化语言实践活动。首先,要有利于学生独立思想的形成。可让学生欣赏美文、分享感悟,阅读观点类文章并表达自己的观点,观看电影写影评,观看公开课记录要点并分享观点,定期读书并完成读书报告等。这些活动与学生的人生意义相关,学生感觉是在与自己的内心世界交流,思维以及语言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其次,要有助于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可让学生制作简报、手抄报,学习“机器人”后自己设计机器人,或者依据说明文画流程图,阅读后用图来表达文章内涵与思想,根据图片写文章,创作英文诗或英文歌词等。

主题活动。教师可以结合单元话题开展主题活动。如必修三第二单元话题为“健康饮食”,笔者则指导学生组织英文的“食品节”(Food Festival)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家自主完成主食、沙拉、肉食、素菜等套餐制作,写下英文菜单和操作步骤,录下制作过程,随后在班级介绍,最后大家分享食品。此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语言能力,有学生认为这是最有意思的英语活动。还可以举办“旅游节”“文化节”“体育节”等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活动中充分调动自己的语言知识和思维储备。

学习评价要聚焦于思维与表达,与生活相结合

在改革课堂教学和开展课后实践活动的同时,要改变评价方式。力求过程性和终结性结合,实践性和技能性结合,评价聚焦学生的思维与表达,方式多元。评价包括笔试与口试。口试由外教与中方教师两部分进行,外教与学生进行话题交流,中方口试内容则为美文朗诵、电影配音、英文歌曲演唱、课本剧表演、英文诗朗诵、电影片段模仿等。笔试部分没有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大意、篇章结构、细节等方面的理解、推理、判断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作文题目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内容,具有开放性和选择性,同时提供分享自己观点的平台。如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的作文一即为阅读一篇感人故事,总结故事主要内容并谈谈自己的感悟。作文二为三选一。分别为:描述学校刚结束的运动会;谈谈你最喜欢的英语课活动并阐明原因;描述你和父母的关系并用事例说明。这些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把它看作分享交流自己思想观点的媒介,从而享受英语学习的过程。

英语是思维和交流的工具,英语教学要让语言的工具性、人文性、思想性、实践性和谐统一,让学生的语言技能和思维能力同步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英语基础。

栏目编辑 肖佳晓

猜你喜欢
语言思维英语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语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读英语
我有我语言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