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勇毅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课堂有效的教学时间内体现出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在当前教育形势下,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在数学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搭建合作交流的平台,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方法和思想,获得广泛的数学实践经验.数学课堂教学就是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任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让数学课堂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焕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广大数学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下面我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创设良好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新课改以来,“创设情境”成为高中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根据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创设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有思维价值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探究的需要.因此这个学习情境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挑战性的.例如:教材在讲到分段函数概念时,先是提出画y=∣x∣及“招手即停”的车票规则.可以创设生活实例,加深学生印象.
出租车计价标准问题:
案例1:某市出租车计价标准:4km以内10元(包含4km),超过4km且不超过10km的部分1.5元/km,超过10km的部分2元/km.
问:①某人乘车行驶了8km,他要付多少车费?②试建立车费与行车里程的函数关系式.③如果某人付费35元,他乘车乘了多少km?学生对这个例子比较熟悉,问题①一般来说对学生都没问题,关键是问题②,怎么样建立这个函数关系式.自然,学生会想到,对于不同的行程,车费的表达式是不一样的.那么具体有三个关系式:
1.y=10,(x≤4).
2.y=10+1.5(x-4),(4 3.y=10+1.5(10-4)+2(x-10),(x>10). 很自然用到了分段函数.既然函数表达式得出,问题③也就迎刃而解,此案例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分段函数的认识,而且在实践生活中体现了分段函数的实际用途. 问题情境的创设,在教学的引入阶段要引起注意,而且应当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少而精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这样,学生自主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可能. 二、转变课堂观念,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教与学是构成教学过程的两个基本要素.教是指老师及其教的系统活动,学是指学生及其学的系统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相互依存、对立统一、密不可分的整体. (一)让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行为中得以充分体现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笔者通过自身努力研究与探索,认为要把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出来,以下几点很重要:首先,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意识.因此就需要广大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成为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真正主体.其次,营造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在师生互动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教师首先要从根本上转变自身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另外培养学生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此,教师应该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与其教学生这样,还不如教学生为什么这样.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让学生由“要我学”、“我要学”变为“我会学”、“轻松学”、“快乐学”. (二)让教师主导地位在教学行为中得以充分体现 首先恰当而精心地组织数学教学过程.教师应了解和熟悉学生实际,吃透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对每一章、每一节的要点、难点,所讲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要反复推敲每节课中的每一句话,从而使课堂中语言精练、有条理.其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如何才能调动起来,关键还在于教师的“导”.“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说,在教学中若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就不能搞好教学,所以教师必须精心设计特色教法,设计新颖的新课导入方式,创设巧妙的问题情境与和谐的教学氛围.还要灵活变换教学手段和活动形式.如:讲故事、搞竞赛、做游戏等形式诱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埋怨,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消除思想障碍.另外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建立和谐、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著名教育学家斯宾塞曾说:“在教育中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让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自学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每节课教完知识后,都要让学生总结,这节课你明白了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其主体的能动作用,与此同时,教师也会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由此可见,只有建立好师生间和谐民主、融洽的关系,互相理解和尊重,才能充分发挥教与学的能动作用. 三、在数学课堂上搭建不同平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发展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有效方法,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同时要注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长足发展做好引路人.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让学生有文化的积淀和哲理性的思想,让学生成为有思想的博学的文明人.我们的教育者一定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些,今天的教育不仅仅就局限在眼前的分数和升学率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学生的未来发展上,我们作为教育者一定要真正做到以学生的终生发展为目标,以学生的长足发展为追求,要真正让学生受益,让学生的人生从这里起飞. 学生的思维品质,理解能力有差异性,所以因材施教是符合教育原则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个人自学、小组讨论,组织交流中,巡视指导接受能力相对弱一些的学生,鼓起他的学习勇气,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提示他们学习的方法和思考过程.也要巡视另一部分接受能力相对强一些的学生,对他们提出较高的要求和问题,引起他们紧张的思维活动. 总之,我们要细心处理学生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各样的反馈信息,处理得适度、合理、及时,可以诱发内因,靠学生内部状态的优化,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提高思维品质的目的.关注差异,鼓励不同的学习历程,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