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国际形势大事述评

2015-09-10 07:22
当代世界 2015年10期
关键词:安倍朝鲜经济

一、抗战胜利大阅兵完美谢幕和平发展成为必由之路

201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成功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宣布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65位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政府高级别代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负责人、前政要,30个国家的外军观摩团团长等出席大会。在随后举行的盛大阅兵式上,由中国军人编成的50个方(梯)队和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十多个国家方队或代表队接受了检阅。在天安门广场前震撼通过的武器装备均为国产主战装备,其中84%是首次亮相。

铭记历史,是中国此次高调纪念抗战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二战东方主战场,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容抹杀。和平发展,是中国在大国崛起之路上必须选择的前进方向。维持强大的军事实力,是中国追求和平的基石;裁军30万,是中国维护和平承诺的重要体现。我们永远不能对和平抱有一劳永逸的幻想,只有坚持在和平的道路上不断壮大自己并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彻底驱散战争的阴霾。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习近平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振臂高呼,吹响了中华民族和一切维护和平与发展的国家和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号角。

二、达沃斯聚焦中国经济“新常态”总理发声坚定改革信心

2015年9月9—11日,世界经济论坛2015年新领军者年会(第九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大连举办。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发表特别致辞。来自世界九十多个国家的1700多位嘉宾共同探讨“描绘增长新蓝图”,关注在科技创新背景下影响中国和世界经济增长的新问题。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七年来,世界经济增长乏力,中国经济也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如何看待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李克强总理亲自把脉,向世界传递出中国改革发展的最“强”音。

“形有波动,势仍向好”,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阶段,增长难免有波动起伏,这是正常“脉象”。而针对国际上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李克强坚定地指出,中国不是世界经济风险之源,而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源之一。一方面,中国经济的支撑并非独木一根,而是“四梁八柱”,具有很强的抗冲击能力和韧性。2015年上半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0%。另一方面,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强大动力的结构性改革,推动中国经济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对内,中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处在深入推进阶段,蕴含着扩大内需的强劲需求。对外,国际产能合作深入开展,人民币国际化改革,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中国主导的全球性机构对全球治理体系构成重要补充。中国对内改革发展,对外开放合作,这也必将惠及世界更多国家和人民。

三、难民危机撕裂欧洲内忧外患酿成中东悲剧

9月2日,一名年仅三岁的叙利亚男孩伏尸土耳其海滩的照片引发了世人对中东难民潮的强烈关注。自2015年年初起,数十万来自利比亚、叙利亚、伊拉克甚至阿富汗的难民疯狂涌入欧洲,寻求避难。已有数千名试图偷渡的难民不幸葬身地中海,而数量庞大的难民潮严重打乱了欧洲各国的阵脚。由于缺乏紧急的应对措施和统一的政策立场,欧盟国家对待难民的态度不一,但谁也无法独善其身。德国、瑞典和法国等国明确支持欧盟提出的16万难民分摊方案,而波罗的海三国却坚决反对。愈演愈烈的欧洲难民危机不仅冲击了申根协定,而且正在日益撕裂欧盟国家。

欧洲难民危机并非天灾,而是人祸。一方面,曾经依靠政治强人进行高压统治的中东人民长久以来缺乏国家认同,民族宗教矛盾尖锐,世俗力量与宗教势力长期对立。另一方面,在美国的“大中东民主计划”的推动下,美西方接连推翻伊拉克、利比亚等原有政权,又不断策动叙利亚反对派挑起叙内战,导致中东地区生灵涂炭。一旦既有秩序被打破,内忧外患的中东国家必然破碎。为了逃避战火和恐怖主义的肆虐,中东人民只好背井离乡,逃往他处。可以说,此次欧洲难民危机正是欧洲长期追随附和美国中东政策的自然产物,而作为始作俑者的美国却企图置身事外,这彻底撕掉了美西方伪善的面纱。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依靠中东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帮助,尽快实现中东国家秩序的重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欧洲难民危机。

四、朝鲜重启宁边核反应推半岛局势恐再升级

9月15日,朝鲜原子力研究院表示,宁边所有核设施都已开始正常运转。前一天,朝鲜国家宇宙开发局表示,朝鲜将在既定的时间和地点发射卫星。针对朝鲜连续祭出的“卫星牌”和“核武牌”,美韩23日在韩国首尔国防部举行第八次联合国防协商机制会议,重点商讨了应对之策,朝鲜半岛上空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

朝鲜的一系列举措引发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西方媒体普遍认为,朝鲜此轮动作主要有几个方面的考虑:首先,朝鲜劳动党成立70周年纪念日(10月10日)日益临近,宣布发射卫星和重启核反应堆有助于加强朝鲜领导人在国内的强大领袖地位。其次,美伊就伊朗核问题达成全面协议以及美国古巴实现复交,极大地触动了朝鲜的安全神经。朝鲜或借机对美国进行政治施压,从而谋求谈判的优势地位。此外,由于朝鲜之前一直宣称要从质量上改进核武器,此次重启核反应堆,朝鲜很可能在寻求核技术上的突破。若朝鲜在随后发射卫星甚至弹道导弹,势必会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和制裁,从而不排除朝鲜以第四次核试验作为回应。中国一贯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希望有关各方能够保持克制,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

五、美联储决定暂不加息中国因素成为政策风向标

9月17日,美联储召开会议,考虑到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形势或将拖累经济活动,短期内很可能导致通胀率走高,因此决定维持利率不变,并将其保持在2008年12月以来的同一水平上。这无疑让全球市场松了口气。近年来,美国经济复苏势头持续向好,就业市场不断改善,美联储因此考虑转变货币刺激政策,促进货币政策正常化。然而,美联储一旦决定加息,将对巴西、南非等对外资依赖程度较大、国内信贷扩张较快的新兴市场国家带来较大冲击,从而可能引发新一轮的全球经济动荡。

美联储官员在记者发布会上着重提到了中国因素对推迟加息决定的影响,认为在中国经济放缓的背景下,推迟加息有利于维护全球市场的稳定。这一方面凸显了中国在全球经济中不断增强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全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的共生关系。如果美国加息,无疑将加速中国资本流出;这进而可能反作用于美国,导致中国减持美国国债以支撑人民币汇率,最终会导致美国政府融资短缺,并加大美国利率的上行压力。因此,美联储加息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连最激进的华尔街也不得不谨慎行事。然而,加息就像是等待扔下的“另一只靴子”,迟早会到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中国需采取更多举措改善经济基本面,将国际经济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六、安倍强行通过安保法日本离“正常国家”渐行渐远

9月19日凌晨,以解禁集体自卫权为主要内容的新安保法案获得日本国会参议院通过,标志着安倍晋三强推的法案将在9月国会落幕前被予以正式立法的地位。日本新安保法的通过,实质性地改变了日本宪法第九条规定的“专守防卫”政策,使得和平宪法“成为废纸”。与此同时,美国政府第一时间宣称对日本新安保法表示欢迎,期待日本“在地区和国际安保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反对派的不信任案和国会大楼前数万人的大规模抗议都未能阻止安倍的一意孤行,不禁让人想起了55年前,安倍外祖父、时任日本首相岸信介强行在国会通过美日安保条约的一幕。历史的轮回总是惊人的相似。1931年,日本以自卫为借口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侵华战争。而今解禁了集体自卫权的安倍下一步直指“修宪”,妄图以重返“正常国家”之名,行海外用兵之实。借着自民党内“一人独大”的政治地位和美国亚太“再平衡”背景下对日军事力量倚重的国际环境,安倍在右倾道路上越走越远。然而,任何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势力和阴谋家都难逃失败的命运。正如岸信介当年违背民意、被迫下台一般,若罔顾珍惜和平的国内民意,安倍恐将把自己和整个国家拖入难以救赎的深渊。

七、习近平主席成功访美增信释疑成为主旋律

9月22—25日,应美国总统奥巴马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两国元首继2013年“庄园会晤”和2014年“瀛台夜话”后的第三度重要双边会晤,双方就网络安全、气候变化、反腐建设、人文交流、国际金融合作以及互联网时代下的商业贸易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坦诚且富有建设性的会谈,达成广泛共识,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此访是在中国进行深化改革和美国大选即将拉开帷幕、中美关系总体向好但隐忧不少的背景下进行的,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在过去的半年多时间里,中美双边关系起伏不断。美国在网络安全、南海岛礁建设等问题上多次指责中国,并在亚投行等国际金融改革问题上与中国针锋相对。同时,美国政界和学界集体唱衰中美关系,敦促美政府“制衡中国实力的崛起”,而中国的学界普遍认为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矛头就是针对中国。在中美战略互疑日益加深的不利环境下,习近平此次访美意在“增信释疑,聚焦合作”。习近平强调,中美“要以事实为依据”,“防止三人成虎,也不疑邻盗斧,不能戴着有色眼镜观察对方”。中美两国需正视在竞争中不断深化合作的双边关系实质,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用两国人民的高超智慧和切实行动,跳出“修昔底德陷阱”,为世界和平发展和繁荣稳定多作贡献。

(执笔:苏童)

(责任编辑:魏银萍)

猜你喜欢
安倍朝鲜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朝鲜国庆"轻松"阅兵显自信
印度8公里“路演”示好安倍
朝鲜试爆氢弹,中方坚决反对
安倍 避谈“道歉”
朝鲜平静度过“金正恩生日”
韩要求朝鲜为泄洪道歉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