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炉生
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个十分头疼的问题,学生当众说话能力比较差。声音细小、畏畏缩缩、期期艾艾者为数不少。由于平时语文教学中注重传授文化知识,而忽视说话能力的刻意培养。能说会道、能言善辩是适应素质教育这般大潮流的,也是人的必备素质。要切实加强小学生说话能力培养,顺应时代需要。
我在以往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小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愿说
一个人只有心情愉悦、情感激动的时候,才会具有强烈的“把心里知道的事,心里闷着的话说出来”的念头。在培养说话能力这一阶段,我们可分为两方面工作。一是挖掘说的素材,诱发说的兴趣、愿望。素材要从学生十分熟悉的方向找,包括家庭、邻居、伙伴、游戏、电视、逛街等。比如,前一天晚上看的动画片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说起来不难。学生在广播里听到了什么,村里村外看到了什么,由事物想到了什么,不妨鼓励他们讲一讲,题材拓宽。趣味性浓了,学生自然就愿说,它们会想,说这些老师也高兴。从此,就会越说越想说,说话训练就从这里开始。创造良好的说话氛围,消除紧张感,提高说话兴趣。教师应该在此时加入到谈天说地行列中,做孩子与他们争一争、乐一乐;做忠实的听众,静静地听,微微地笑,轻轻地鼓掌;做个优秀的组织者,组织他们进行“一分钟演讲”、“我说我自己”、“谁的新闻是新鲜”等活动,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心里有话一吐为快的愿望。愿说是说话能力培养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教师应高度重视走好这一步。
二、消除顾虑,使学生敢说
部分学生胆子特小,老是拿眼睛看你。可当你想叫他说的时候,他又忽然间眼睛转向别处。这是由于他们想说又没有勇气说,缺乏自信,怕受嘲笑、讥讽,这些是说话能力培养中的拦路虎。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积极引导,讲明道理。要让学生明白,在大家面前发言是一个极好的锻炼自己、证明自己的机会,你心里有想法而不表达,别人就无法知道,你的想法也许是最好的一种。当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需要每个人具有高超的表达能力。要有好的口才就要从现在练起,当学生说得好时,教师不要忘了表扬,而只是一句简单的“请坐”。表扬是一剂良药,能起到十分好的效果,甚至有时候可以夸张地表扬。学生说得不好时,要制止自己的愤怒,制止其他同学嘲笑,要鼓励,找出好的地方加以肯定,可以是声音响亮、口齿清楚,站得正或发音准确,等等,绝对不要以一时的暴怒压断一颗刚出土的幼苗。教师鼓励的作用是巨大的,在“说错了可以帮你改正、提高”、“胆子大、敢说是好样的”这样和谐的环境中,学生的说话潜力才会被发掘。学生敢说了,迎来的将是说话能力的迅速发展。在这一环节,教师要真正认识到说得不对、说得不好都是正常现象,不要奢望他们全说得很对,也许学生中一些怪诞的想法正是他们想象发展的源头,应循序渐进。
三、指导方法,使学生会说
敢说不等于会说。学生说话过程中,总会出现语无伦次、无头无尾、任意粘连、啰唆等毛病。这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说话方法,指导学生把话说顺、说细、说话、说准。(一)有中心。指导学生说话要表达一定的目的,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说。(二)有内容。告诉学生说话内容要具体,围绕中心取舍材料,与中心关系密切的,说具体些;与中心关系不大的,只需带过或干脆不说。说具体些指说什么呢?如你要说一件事情,就要说清事情的六要素,其中,经过部分要说的曲折。说人物,就说他在心目中留下印象最深的那件事。(三)有顺序。这是解决该从何说起的问题。如说校园的景物,可以按一年四季时间顺序来说,也可以按方位顺序来说,或突破重点(先说自己最喜欢的景物),再说其次;说动物,可以从外貌→性格→作用的顺序进行,说场面可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阐述。教给学生说的顺序,就等于交给学生说话的钥匙。按什么说明白了,上面“有内容”这一环节也解决了大半。(四)有感情。说话是为了表明自己的某种立场、观点。启发学生说话时必须投入感情。喜爱、感激、赞美、怀念等种种感情要发自内心,溢于言表。这样才使话语具有说服力、感染力。
做到了有中心、有内容、有顺序、有感情,就能逐步做到出口成章。
四、掌握技巧,使学生善说
当众说话能力培养在经历了前几个发展阶段后向更高层次发展。愿说、敢说、会说,还要善于说。善于说包括(一)语言脉络要清晰,语言要流畅,在会说的基础上展开这一层次的训练。(二)或站或做,或颦或笑,动作表情切合说话内容,注意形体美和姿态美。要求学生根据说话内容采用一定手势与文配合。说到高兴时神采飞扬,说到哀伤时悲悲戚戚。要让人感受到那是真正的肺腑之言。说话者本身要融入说话内容中。(三)要有礼貌。说话时切忌吐舌头、玩小辫、摸耳朵,卷衣角,搔脑袋,这一些洋相都是对听者的不尊重,必须时时提醒,坚决改正,从而形成一种落落大方的良好姿态。
经历了这一系列的发展阶段,学生当众说话能力会有很大提高。教师应为培养学生这一现代人必备素质而不遗余力,同时说话能力的提高,必定会带动其他方面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