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屏”时代增强高校思想政治课实效性的对策探讨

2015-09-10 07:22关欣周杏芬
决策探索 2015年20期
关键词:触屏政治课理论课

关欣 周杏芬

“触屏”时代,多元、多样、多变信息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得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日益严峻的威胁与挑战。探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途径,增强其实效性,不单单是高校教育的客观发展需要,更是广大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在探讨高校思想政治课实效性的内涵及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增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对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肩负着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升大学生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重任,但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因受现代时代的特点、特定的教学内容和呆板的教学方法的影响,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欠佳、实效性不强等诸多问题,这显然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本文试图提出“触屏”时代背景下科学可行并且能够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和建议。

一、增强高校思想政治课实效性的涵义及其意义

(一)思想政治课实效性的涵义

思想政治教学的根本就是实效性。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实效的意思是产生的具体实际结果,这一解释主要是从价值方面对某种实施效果进行评判的。将这一概念运用到教学之中,教学实效性就是指教师通过教学传授给学生的理念,以及这一理念对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对思想政治课来说,实效性主要是指在课堂上通过教师教学水平的更好发挥、教学内容的更好设置、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好运用等找准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最终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使思想政治课达到实际的教育效果。由此可见,教学实效性是过程,它的最终结果是教育的实效性,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否顺利地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触屏”时代高校增强思想政治课实效性的意义

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触屏”时代的到来,大学生获取和传播信息的能力大幅度提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方式被开放性、交互性、多元性的互动模式代替。在高校课堂上,教师讲得头头是道,眉飞色舞,而学生不吵不闹,许多人成为“低头族”,这一现象在思想政治课堂尤为突出。由此而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赖度降低,权威性受到质疑和挑战。因此,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通过教学培养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二、“触屏”时代增强高校思想政治课实效性的对策

㈠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的吸引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问题的关键就是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单向灌输,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他们只是一个被动的受体。这不仅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而且助长了学生的学习依赖性,阻碍了学生全面发展。而进入“触屏”时代后,手机成为一个信息终端,课堂的思想性、有效性和课堂活力成为这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手机触屏满足了大学生求新、求异、求变的心理需求,手机上网浏览信息、看小说、看电影、看视频、QQ聊天、玩游戏似乎成了学生在课堂无聊时打发时间的最佳选择。因此,教师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形式的变化,改变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可综合使用启发式、问题引导式、学生参与式、专题讲授式、讨论式、案例式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等方法,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学效果。同时,也可充分利用QQ、微信、贴吧、博客等新媒介交流工具和平台,利用选修课、名著研读会、沙龙等与学生进行超越时空的交流和沟通,扩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辐射面、影响力和渗透力,使大学生把所学理论和规范内化为健康的价值取向,外化为适当的言语行为。

(二)更新教学内容,提升课程的实效性

随着“触屏”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单纯传递教材的教学过程往往显得滞后,课堂教学不仅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并且不能满足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思想要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了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努力反映时代发展要求,就要更好地更新教学内容,要贴近社会、贴近学生,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注意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他们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从大学生深层次的思想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着重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根据社会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教学,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如积极开展挫折教育与创造教育,造就大学生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民族精神;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可利用鲜活的案例,引导大学生,使大学生自觉朝着具有现代职业理念和良好职业操守的高素质人才方向努力,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三)创新教学形式,加大学生的实践力度

一讲起思想政治理论课,人们便离不开“灌输”二字。其实还是没有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要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有效果,不仅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生机活力,而且在课后也需要迁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力,也就是要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延伸到课外,带到现实生活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强化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也可以将其与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相融合,比如结合传统节庆日、重大事件、重大纪念活动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活动。除了充分利用校内实践资源外,高校应重点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应主动与校外行政机关、军队和各类企事业单位加强联系,力争在双赢的基础上共建一批实践教学基地。利用假期、小学期或春秋学期,以难点、热点问题等为导向,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以形式多样的实践小组为载体,积极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有机结合起来,并组织评优活动,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和指导教师进行表彰,将优秀调研报告汇编成书,这样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

猜你喜欢
触屏政治课理论课
触屏玻璃的数控成型磨削工艺研究与设计
触屏学习是孩子的生活常态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触屏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