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彩色童话(上)

2015-09-10 07:22张永朋
旅游纵览 2015年1期
关键词:马拉喀什菲斯骆驼

张永朋

提起非洲,人们往往只联想到落后与贫穷,而对灿烂文明的认识多数也只限于埃及。可是在非洲大陆的西北角,有这么一个奇妙国度,它四面“环海”:东南背撒哈拉大沙海,西临浩浩大西洋,北依地中海直布罗陀。它幅员不过湖广两省大小,却也有着文明的深度和广度。它七彩缤纷,眩目多姿:从马拉喀什的雕梁画栋千姿百态到古城菲斯的天方夜谭,从卡萨布兰卡大清真寺的万般惊艳到梅克内斯的惊喜满途,从撒哈拉沙漠的漫漫黄沙到直布罗陀的天涯海角,更有舍夫沙万的梦幻蓝彩和艾西拉艺术小清新。毫不夸张地说,其万千姿彩绝对超出一般人的想象。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四方朋友,人生乐事也。计划来摩洛哥旅游时在网上发帖子约驴友,这种千里约网友的事我还真是第一次尝试。很幸运在计划阶段就认识了3位在英美留学工作的小伙伴,大家都是旅游达人,去过很多地方,也喜欢摄影,可以说是志趣相投。我们在见面前的两个月就已经在微信群中变成无话不谈的朋友,所以当我们6月11日在马拉喀什聚首时就好像老朋友见面一样毫无违和感,这种缘分十分难得。

由于我行前做的攻略比较到位,而且天生方向感很好,所以从旅行的第一天开始我就带着小伙伴“按图索骥”,探索名胜。马拉喀什有着我们所向往的浓浓的异域风情。这里不只有精美绝伦的伊斯兰建筑,更有着迷人的历史人文风情。在马拉喀什的麦地那(指有城墙的老城区),房子全是粉红色的。弯弯曲曲的小巷如蜘蛛网般蔓延,一不小心极易迷路,但也因此更加迷人,因为下一个转角随时有惊喜。大街小巷的各色店铺摆满了五颜六色的手工制品,其中彩色瓷器堪称一绝,花纹精美,色彩艳丽,当整间铺子都挂满瓷器时,就是一道让人惊艳的风景。

马拉喀什的皇宫、神学院和博物馆等建筑雕梁画栋,同样令人叹为观止。伊斯兰教禁止偶像崇拜,认为人和动物都是有生命的,不应该画在墙上。建筑内外一般采用彩色马赛克以及各种雕花图案,马赛克用色大胆而雕花极其精致,有一点浮夸,却是伊斯兰文明最吸引我的地方之一。

位于新城区的马约尔花园也是一大惊喜。那是一座占地12公顷的美丽的植物花园,同时也是艺术家集聚的艺术圣地。院内花繁叶茂,小桥流水,种有数十种形态各异的仙人掌。最让人叫绝的是从小道到花盆,从亭子到房子都极其大胆地涂上鲜艳夺目的颜色,置身其中仿似童话世界一般。

傍晚时分,我们走到德吉玛夫纳广场,那里是马拉喀什人生活的一个缩影。炎热渐渐散去,而太阳的余晖恋盏良久。广场逐渐变得异常热闹,游人如织。摊贩摆起了烧烤摊档,不停地吆喝着。卖工艺品的小贩和兜售撒哈拉沙漠团的人会不停地切换日语韩语中文,向我们打招呼招揽生意。穿着各种奇装异服的柏柏尔人会邀请你一起合影然后要点小费。还有各种杂耍引起游人的围观。如果你不嫌小贩不停地缠着你,那么广场的千姿百态会让你流连忘返。

同行的一位小伙伴心血来潮要和一只巨大的禿鹫合影,结果大鸟一放肩上尖利的爪子就抓得他哇哇大叫,立即引起路人围观哈哈大笑。还有另外一段插曲,小伙伴们都看了网上的推荐帖,非要尝尝当地特色的蜗牛。我打着饱嗝本来是不打算吃,小伙伴特地端了一份给我,结果我刚吞下肚子,身后就听到小伙伴一声大叫。原来是看到蜗牛的触角觉得恶心,结果个个都不敢吃了。

我们走上广场一角的天台餐厅,每人点上一瓶饮料,静静俯瞰广场的万种风情。6月的摩洛哥要8点半才天黑,淡淡的天光与初上的华灯融为一体。广场一片繁华,烧烤摊升起片片白烟,朦胧了灯光,煞是好看。爱好摄影的小伙伴们把饥饿都忘了,不知疲倦地拍照。马拉喀什之美,让人欲罢不能。

在马拉喀什游览了两天后,我们参加了当地的沙漠团,前往南部的撒哈拉沙漠。第一天穿过北非的阿特拉斯山脉,沿途有不少有趣的景点,包括曾经在不少电影中出现过的阿伊特本哈杜村,还有让人万分惊喜的大峡谷。第2天的下午4点多才到达沙漠边缘的小村庄梅尔祖卡,在旅馆下车时热浪翻滚,估计有40多度。旅馆后面就是大片沙丘。

晚上我们要在沙漠帐篷里住一晚,进去前我们在旅馆放下大件行李,然后背个小包,装上一晚所需用品。撒哈拉的天气要么是暴晒,要么是风沙,严重点的是沙尘暴。原本还是烈日高照,出发前就吹起了风沙,还好没有到沙尘暴的级别。我们都得像阿里巴巴那样把头脸给包着。等到6点半左右没那么热了,我们才骑上骆驼向沙漠进发。

撒哈拉沙漠!一个在初中地理课上认识的名词,一个存在于天方夜谭中的世界,一个曾经只在脑海中闪现过的神秘地方,就这样展现在了眼前!颠簸在骆驼上看着一望无际延绵起伏的沙丘,单调而新鲜,索然又刺激。风一直刮个不停,可以看到沙丘表面轻尘的快速流动,也可以感受到沙子吹打在身上,渗进眼睛里。虽然蒙着脸,依然能够嗅到沙的气息。由于风沙不算太大,所以能见度没有受到很大影响,但还是朦胧了太阳,看不到影子。

骆驼骑久了大腿内侧会被磨得很痛,有位小伙伴在印度有过痛苦的经历,早就跳下了骆驼步行。在沙漠走路不比沙滩,并不是那么轻松的事,不过他只要能够自由拍照就不会觉得累的。骑了一个多小时的骆驼才到达营地。那里搭了几个帐篷,每个有十来平米大小。我们4人住在一个帐篷里,有4张床垫,中间以毯子分开男女。

在餐厅帐篷用过薄荷茶后,我已经累得不行了,躺在沙发上都不想动。晚饭差不多10点才上,我草草吃了几口回帐篷休息。晚上的帐篷还是很闷热的,床垫上还是能摸到一些沙粒。我的手脚皮肤都沾满了沙子,而且很干燥,辗转间将就着睡了一晚。

第二天早上风沙停了,天蒙蒙亮,风平沙静,气温清爽,这时的撒哈拉最是温驯。我爬到附近最高的沙丘上欣赏一望无际的沙海。沙丘曼妙的曲线,特别迷人,而我对曲线又有特别敏锐的触觉,觉得好看得让人感动。由于天空中没有云的映衬,所以沙漠的日出没有各种绚烂的色彩。缓缓升起的太阳让沙漠披上一层金色,顺光的方向天色逐渐呈现出浅蓝。光线还很柔和,西边还挂着一轮圆月,身影淡淡。

我们在沙丘上滑了一会沙,然后就骑上骆驼趁热起来之前往回走。这回有太阳了,骆驼连成一排走,投射出长长的影子,非常好看。沙漠少了风沙的朦胧,照片拍出来是清澈而金黄的。

从撒哈拉地区坐车到摩洛哥中部的菲斯古城几乎花了一整天的时间。几年前我在西班牙旅游时读过《西班牙旅行笔记》,里面有这样一段话:“摩洛哥的菲斯,是令所有旅人欣喜的地方,因为整个城市是一个活着的天方夜谭,要是有一张载着阿拉伯人的飞毯突然飘起来,你也不会感到奇怪,人们还维持着那神话里的生活。”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会选摩洛哥,最初的最初,我就是冲着这段迷人的描写而来的。

到达后的第二天我们专门请了一位当地的导游带我们游览,顺便介绍一些人文历史。我用“迷城”来形容菲斯,是因为菲斯麦地那(指有城墙的老城)如迷宫一般,堪称极致。我们从城外高处俯瞰,麦地那建在低矮的丘陵之地,米黄古旧的老房子密密麻麻的簇拥在坡上,一直延伸至低地。大大小小的清真寺传音塔散布于城中。建筑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全景非常大气磅礴,非三言两语所能概括,也非相机所能完美表达。据向导介绍,菲斯的麦地那占地不过3平方公里,却有9400条巷子,126座清真寺,住着35万人!其密集的程度可想而知,在里面走没有向导很容易迷路。

参观完外城及皇宫大门,我们从蓝色的布日卢门进入麦地那,有种穿越千年的感觉。比起马拉喀什,这里的巷子更窄更曲折,街道两旁的小铺卖着各式传统工艺品:地毯、丝绸、围巾、绣花鞋、长袍、首饰、银器、瓷器、铜器、皮革制品;还有市场卖蔬果肉类各种香料和无数不知名的当地小吃,将琳琅满目眼花缭乱这等词表现得淋漓尽致。由于巷子太窄,这里除了步行就只能骑矮小的驴子和骡子,马太大是不行的。以前我是分不清这几种动物的,在这里可以很容易地区分出来。小巷相交的地方还有专门的交通标语,标明哪些巷子是可以给驴骡通过的。

偶尔会经过一些清真寺,非穆斯林是不可以进去的,但从门口可以看到里面的小庭院和精美的马赛克。穆斯林4到7岁的小孩子需要在这里学习可兰经,7岁后到学校学习阿拉伯语和法语,如果是柏柏尔人,还得学习柏柏尔语,高年级才会接触英语,但不是都会学。我们碰到很多人就不会说英文。不过一般店主都会说英文。

菲斯的瓷器铜器围巾都是我的最爱,可惜箱子太小不能多买。除了瓷器,菲斯的皮革制品非常有名。城里還有传统的皮革染整作坊,是到这里旅游必须一看的地方。我们登上作坊周围的天台,就可俯瞰作坊内的一片大染缸。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随便拍一张都可以做明信片!

我不记得天方夜谭里描述的世界是怎样的,但正如《西班牙旅行笔记》中写的一样,菲斯就是一个活着的天方夜谭,诚不我欺!这是一个多年的向往,而今亲历,完满而无憾。

猜你喜欢
马拉喀什菲斯骆驼
《马拉喀什条约》在我国的实施路径研究——兼论图书馆实施之策
欧盟加入WIPO《马拉喀什条约》
大骆驼
马拉喀什记忆
骆驼
蜡 烛
我想要一个妈妈的吻
论著作权法中分层式合理使用制度的构建——以《马拉喀什条约》为视角
骆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