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龙
大家在网上可以看到,微信公众平台里面有一个口号: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这句话来自最早设计这个公众平台时,我们在思考微信公众平台的目标和方向后提炼出来的一句话。这个口号包含着几个方面。
第一,我们是希望鼓励有价值的服务。几年以前的博客时代,博客非常红火,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博客慢慢地也就衰退了。当公众平台出来以后,我们非常惊讶地看到自媒体以及以前的一些博客作者重新投入进来,并且在公众平台里面出现了越来越多优秀的原创文章。微信公众平台对很多的内容会采取一些比较严格的措施来控制,但是我们会始终把握一点:哪些内容是对用户有价值的,哪些是没有价值的。譬如说,各种诱导类的,诱导用户去分享到朋友圈的;又譬如说,可能有一些版权问题或者一些H5的游戏,我们最终都做了一些限制。
第二,是帮助人们消除地理的限制。地理位置曾经是过去商业上的一个重要因素。譬如说,一个商铺可能要找到一个非常好的地段它才会有价值,但是移动互联网的人流量并不依赖于地理位置。互联网带动人们的交流已跨越了地理上的一种限制,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以来,所有的人都能够卷入到一种跨越时空的交流。设想一个场景,一个盲人按摩师,他可能不需要去租一个铺面,只要他的手艺足够好,那么他就可以在一个不是很好的铺面里去提供他的按摩服务,我们希望能够给那些没有地理优势的商家也能带来非常好的顾客访问量。
第三,消除中介。所有的商业可能都依赖于非常多的中间环节,但自从公众平台出来以后,我们是希望商家能够消除中介,通过公众平台直接提供一种服务。这种服务之所以有可能是因为如果商家卷入到公众平台的同时,消费者也卷入到公众平台,那么他们是可以互相连接起来的。这种模式可能在以前是难以想像的,然而公众平台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商家和消费者能够在公众平台里面直接对话。
第四,真正地去中心化。一个新的用户安装了微信以后,他没有关注任何公众号的话,可能看不到任何公众号或公众平台的存在。但是每天有近千万的公众号活跃在在微信里面,他们的活跃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带来的,微信并没有一个中心入口来提供给他们。同时,我们鼓励所有的商家或者第三方的服务商能够通过公众平台,自身去组织各种资源。
第五,搭建一个生态系统。很多人担心微信什么都做,最终取代了自己怎么办,现实是微信不会什么都去做。微信希望搭建一个生态系统,而不是我们自己把生态系统里面的每一块都给做了。简单地说,我们是希望建造一个森林,而不是说要建造一个自己的宫殿。我们希望整个森林是去培育它的一个环境,让所有的生物能够在森林里面自由生长,而不是去把它建造出来。
第六,做成一个动态的系统。一些朋友认为微信的平台规则不够明朗、清晰,以至于觉得这里面存在一些混乱。但我们并不认为一个规则100%确定的系统就是一个很好的系统。相反,我们认为一个动态的系统是更加能够获得动态稳定的系统。从而,我们认为第三方应该与我们共同建造一个系统,一个动态自我完善的系统,而不是个僵死的系统,甚至整个系统也是我们和第三方一起定义出来的。
第七,建造社交场景。在微信里很少会发现一个提供中性化的流量入口,但是并不妨碍很多需要流量的场景应用被活跃起来。譬如说,微信里的微信红包、微信游戏,甚至包括一些硬件相关的,譬如运动类的手环。手环也是很好的例子,我们会把手环的记步数据标准化,使得一个手环的用户可以和其他手环用户进行一个PK,这就是一种典型的社交流量的场景。
第八,我们认为所有的考虑都要基于一个前提,就是用户价值第一。譬如朋友圈的管理,用户是需要在朋友圈里看到各式各样的内容,但是我们又会去治理它,把一些骚扰到用户或用户不愿意看到的内容清理出去。众多的微信理念,最终都必须把用户价值放在第一位,否则可能会损害到整个平台的健康。
[编辑 周慧陶]
E-mail:zht@chinacb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