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勇
11 月10 日23 点59 分,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小米)董事长雷军与他的同事们紧张地守在屏幕前,再过一分钟,被誉为电商最大节日的“双11”将要来临。当时针重合在24 点的那一刻,迅速攀升的销售数字让雷军脸上笑开了花。此时的雷军太需要一份亮丽的销售数据了,以缓解外界对小米的质疑。
为雷军带来巨大压力的是10 月22 日市场研究公司Canalys 发布的一份报告,该报告称,2015 年第三季度小米手机销量下滑8%,华为手机销量则增长81%。
这是小米自成立以来,第一次经历销量下滑的态势,并且被竞争对手华为超越。5 年的高速增长之后,雷军遇到了难题。实际上,这仅是小米遭遇的麻烦之一,更大的危机在于小米手机在逐渐失去消费者的信任。这就是红米Note2 换屏门,不止一个消费者发现手机采用的屏幕是国产天马屏,而并非之前小米所宣传的进口夏普、友达屏幕。随后,红米Note2 用户组成了超过1000 人的维权群体,集体委托打假人士王海对小米公司发起起诉。随后,小米公司承认宣传失误,并在官网上修改了相关机型的宣传页面。
对于雷军而言,从万众期待的“神机”小米,到现在的大量消费者投诉以及销量下滑的现实,小米正在走向十字路口。要么,曾经创造的神话破灭,要么,雷军再次力挽狂澜。只是,小米前行之路,如同在暗夜中行走,而雷军的手中,却并没有一个照明灯……
小米的“麻烦”
小米是什么?5 年前,一句“为发烧而生”宣告了小米的诞生,一家专业生产智能手机的公司呈现在消费者面前。现在,同样的问题,小米是什么?消费者不再能够准确回答,它似乎什么都是,在小米的官网上,从T 恤、棒球衫,到电视、盒子、平板、路由器、手环、移动电源、空气净化器、移动电源等近数十种产品,它是服装公司?还是电视机公司?
曾供职于小米的张大伟,就面临如此的困惑。他告诉《中国民商》记者:“很多人因为小米战略定位得不清晰,而产生了迷惑,最后因与公司的发展理念不合而离开小米。我也有些困惑,特意找到主管聊了聊,将我的困惑说了出来,但得到的回答是,小米从来不缺人,想走就走,没什么好讲的。”
当初因为一句“为发烧而生”从而加入小米的张大伟,听到主管的回答后,几乎是愤怒地当场提出辞职。
雷军似乎没有注意到小米产品线庞杂的事实,而是为小米设定了显然更大的市场战略。在他为小米设定的市场战略中,国际市场更是重要的一环。他说:“我们需要证明我们的商业模式在海外地区也能够成功复制,至少在其中一个市场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尽最大的努力在一些新兴市场取得巨大的成功。”
2013 年4 月,小米正式吹响了进军海外市场的号角,当时雷军激情四射地表示,小米计划通过一年时间的努力,至2014 年登陆10 个海外市场。这份名单里,包括欧美和新兴市场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
印度市场,连续3 年智能手机市场增长超过30%,前景广阔,是雷军极为看中的市场。在印度市场,小米使出了和国内市场相似的策略,选择互联网的线上渠道作为最主要的销售模式。让雷军意想不到的是,小米在国外的发展初始,便遇到水土不服的麻烦,也因此小米国际化进程受阻。
北京志鹏营销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志鹏向《中国民商》记者分析,小米在国内市场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同样可以复制到其他市场。印度市场的互联网普及率目前仍然较低,很多消费者其实并不习惯通过网上购买的方式进行消费,而是通过门店销售来购买,这就等于是小米在互联网销售的经验,很难得到印度市场的认同。
小米面对的考验不止如此。张志鹏表示,电子商务的消费氛围并未完全成型的印度市场,也意味着围绕电商而建设的配套,比如说物流系统、支付系统等还未完善。这也就导致了消费者在购买手机之后,消费体验方面还存在差距。而对于小米而言,这家因电商的发展而迅猛成长的公司,试图在印度市场复制中国的成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另一方面,在印度市场,目前仍然是处于功能机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的消费阶段。张志鹏认为,印度市场上功能机的广泛使用,一个原因就是价格在300 元至400 元左右的手机深受消费者欢迎。而在印度市场上,几乎国内有些知名度的企业,如联想、金立、中兴、华为、 vivo、OPPO,一加、魅族等,都进入了印度市场,这些手机也素来以低价获得市场,有些甚至比小米的产品价格还要优惠。那么小米的低价优势,在面临印度市场竞争之时,实际上并无绝对优势。
在上述竞争对手的产品线中,智能手机之外,大多同时生产功能机。而小米的产品线,目前仅有智能手机。如同中国手机发展的过程,要经历功能机向智能手机的转变,关键因素之一便是通信网络的建设。而印度的通信网络建设并未完全普及,某种程度上,也制约了智能手机的发展。
张志鹏表示,这也就意味着以智能手机为唯一产品的小米,市场容量并不大,还处于开发阶段。而在印度市场,几乎国际上知名品牌都进入该国市场,高端机由三星和苹果等国际品牌掌控,中低端市场则是几十家手机生产公司在厮杀,相对而言,小米的优势并不明显,几乎不能发挥出来。
据了解,目前仅有一家电信服务商能够提供4G 网络,并且,4G 信号仅覆盖印度大城市,而农村地区则未能覆盖。这也意味着,智能手机所需要的互联网体系尚不健全,也限制了包括小米在内的智能手机生产公司的销量。
专利的软肋
试图在国外市场取得成功的小米,阻力最大的就是专利。比如说,在欧美市场销售的手机,必须获得如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加拿大标准协会(CSA)和欧盟委员会的批准,才能够进入。但是因手机核心基础专利掌握在如爱立信、苹果、三星等公司手中,小米的进入,在没有取得专利授权的情况下,随时可能遭遇专利纠纷。
而雷军显然意识到此问题,他多次表示,智能手机领域专利众多,苹果、三星也遇到很多知识产权纠纷。小米在美国和欧洲没有直接推出小米手机,主要是因为要一步一步来。
小米在新兴国家市场,比如说印度市场也遭遇专利纠纷。争议来自“ 标准关键专利(Standard EssentialPatents)”,正是手机制造的核心基础专利。2014 年12 月5 日,爱立信在印度对小米提起诉讼,认为小米手机的部分产品(红米1S 和红米Note,红米1S 采用的是高通400系列的MSM8628 芯片, 红米Note 采用的是MTK 的6592 芯片)侵犯爱立信专利权益。随后,在当年12 月8 日,印度德里高院判决小米侵犯爱立信8 项标准必要专利,并且,对于小米的侵权行为下发了售前禁令。
随后,爱立信官方强调:“小米在哪里侵犯爱立信专利,我们将保留日后在哪里起诉的权利。”而小米现已进入的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等市场,爱立信在包括上述国家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拥有相关专利。这也意味着,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印度的专利纠纷,那么在未来小米所进入的其他国家市场,必然遭遇爱立信的专利侵权起诉。
对此,从事知识产权研究的魏立舟,在谈及小米印度专利纠纷事件时表示:“同一项专利在不同国家采用的是一份文件,只是翻译成了不同语言。爱立信的8 项专利,在其他国家和印度的权利是一致的。”而对于与小米的专利纠纷,爱立信官方代表更是直言,专利是产业老牌厂商的重要商业武器。苹果、三星等厂商也常常发起专利战,这对于新进入者是非常不利的,HTC 在几年前就因为专利问题受到极大的挫败。小米也与联芯科技成立合资公司,但是目前来看,小米的专利储备是极为薄弱的。
爱立信近乎赤裸裸地表达,当然不能轻易达到目的。小米也不会就此退出印度市场,当然更不会立即妥协。对于爱立信紧逼的专利诉讼,小米采取了另一种方式,这就是与各方协商。最终,印度法院做出判决,小米可以在2015 年1 月8 日前,正常销售搭载高通芯片的智能手机,前提是每部需缴纳100 卢比押金。张志鹏认为,这100 卢比的押金,可以理解为保证爱立信的权益,而提前支付的备用金。小米不可能放弃印度市场,但也不会立即向爱立信低头。押金的方式,可以给小米提供一个充分的时间,为日后的协商留下余地,同时又不影响在印度市场的销售。
实际上,并不是小米一家遭遇爱立信的专利纠纷,值得注意的是同样遭遇核心专利纠纷的三星,爱立信曾在美国起诉三星,后者受此影响,同样影响了产品的销售。但经过协商,目前双方已达成全球专利授权和解。双方签署的专利交叉授权协议内容包括与GSM、UMTS 和LTE 网络和终端标准有关的专利。通过此项协议,爱立信获得42 亿瑞典克朗(约5 亿美元)财务营收。张志鹏表示,按照爱立信惯用的打专利纠纷官司的经验来看,没有一家公司在涉及到核心专利时得以避免,那么,小米唯一的办法就是与爱立信达成一致,签署相关专利授权协议。
解决了与爱立信的专利纠纷,也并不意味着小米就可以顺利进军国际市场。事实上,拥有手机核心基础专利不仅是爱立信一家,包括苹果、三星、谷歌(收购摩托罗拉)、微软(收购诺基亚)等公司均拥有大量核心专利。而小米与爱立信达成的结果如何,也就为上述拥有核心专利的公司提供了参照。
如果小米与上述拥有专利的公司签署不对等的专利授权,这将降低小米的盈利,而对于以低价攻占包括印度等海外市场的小米而言,将会陷入为爱立信等拥有核心基础专利的公司打工的境地,这将是一个艰难的选择。这也是为什么小米在遭遇专利纠纷后,并不急于与爱立信签署相关授权的原因。
市场不能放弃,但专利问题也必须面对,处于两难局面的雷军为此感慨地表示,专利战是小米的成人礼。他甚至认为:“专利战几乎就是手机行业的拳王争霸战的一部分。”雷军说:“看一下苹果被诉讼多少回,三星被诉讼多少回,苹果和三星互打多少回,专利是智能手机行业游戏规则。起诉我们,说明我们已经进入了规模。”
而对于小米专利这场仗,雷军预计可能要打上5-10年。小米的发展无论如何不能受限于专利,这是小米上下的共识,对于国外的专利纠纷,雷军也进行了补救。在遭遇纠纷之后不久,小米聘请了高通前全球高级副总裁王翔加盟小米。雷军对此表示,王翔加盟小米,主要是负责小米的知识产权事务。他说:“我们应该能够在该领域取得进展。小米非常重视创新。去年,我们申请了2700 项专利,而今年的目标是4000 项。”
但相对于掌握手机基础性专利的爱立信相比,小米的专利仍然少了许多。据了解,爱立信先后在世界各国申请并获得了35000 多项专利,专利组合涵盖了2G、3G 和4G 技术。而且,爱立信已达成100 多项专利使用许可协议,授权方包括行业内所有的主要厂商。
张志鹏向《中国民商》记者分析,小米重视专利创新是好事,但问题在于全球手机市场并非停滞发展,而是每家生产手机的公司,都在力图占领更大市场。尤其是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战争,实际上早已开始。比如说手机基础专利的持有,基本都掌握在国外的一些手机生产公司,小米想绕开是很难的。某种意义上来讲,手机的相关专利就是一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国内一些手机很多都是将手机零件组装起来,仅有外观等一些不重要的专利,这不是核心竞争力。
据了解,专利类型技术的“含金量”,第一为发明专利,第二为实用新型专利,第三才是外观设计专利。张志鹏表示,爱立信拥有大量发明专利布局,小米则在外观设计方面拥有较多专利。但小米的专利结构,并不利于未来发展。小米在意欲获得更多专利,对方同样在获取更多的专利,以形成更为强势的技术壁垒。所以说,在短时间内,实际上小米仍然是难以进入美国等一些国外市场。
前景难料
供职于小米的张亮,在接受《中国民商》记者采访时,谈起小米目前的处境,他提到了雷军说过的一句话“做小米手机我不可能输,输了从此我就踏实了认命了。这句话显示了雷总的自信,但现在小米遭遇的种种难题,也让外界质疑小米的未来,现在,同事们都将希望寄托在雷总能够带领大家走出质疑。”
事实上,雷军也在认真反思,他说“5 年前,我们没有包袱,我们从零开始。现在所有人都在挑战我们,我们感觉我们必须得紧紧抓住点什么才行,我们需要赢下每一场战斗才行。我想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可能会容易在这场竞争中迷失。”
张志鹏认为,如果小米迷失了,那么迷失的原因,就在于小米产品线的多元化。他说:“小米如果再继续坚持多元化的市场战略,包括服装、净水机等产品线,都贴上了小米的品牌标识,这就是过度的消费购买者对品牌的信任。多元化路线如果不改变,那么小米的问题就不是迷失,而是很难有曾经的辉煌了,很快就会被竞争对手超越。”
事实上,多元化难题、国内销售下滑、国外专利纠纷等,并非小米面对的最大的问题,而未来小米是否能够持续盈利,则是小米发展的关键节点。根据IDC 分析师莱恩·瑞斯(Ryan Reith)的估算,尽管售出了大量移动设备,但小米的硬件业务利润率仅为约1%。同时,因小米并非上市公司,财务信息透明度并不高,但在小米与美的的合作中,美的一份财务报告却显示出小米的盈利堪忧。
在美的集团发布的与小米的合作公告中,美的将以每股23.01 元价格向小米科技定向增发5500 万股,募资不超过12.66 亿元。发行完成后,小米将持有美的集团1.29%的股份,并可提名一名核心高管为美的董事。随后,深交所发布的一份关于小米投资美的公司的公告显示,小米科技2013 年营收约为265.83 亿元,净利润约为3.47 亿元。这也是小米科技首次对外公开自己的财务数据。按此计算小米产品的综合毛利率仅为1.31%。2013 年,小米科技的营业利润约为4.86 亿元,利润总额约为5.24 亿元。截止到2013 年12 月31 日,小米科技总资产约为64.52 亿元,总负债60.57 亿元。
如何解决问题?在张志鹏看来,就是回归到初心,砍掉和小米主要产品如手机等无关的品类,尤其是服装等,进而收缩产品线,专心去做手机。而雷军也不止一次地说:“我们想要的是,成为智能手机行业的强者。”
但事实的情况是,小米的产品线目前并没有收缩,反而是越来越多,同时国内竞争激烈的商业对手,比如说华为专注做手机,现在销量已经超过小米。甚至华为的余承东直接喊出来:“小米只能与华为的子品牌荣耀竞争,而华为的品牌是跟苹果、三星竞争的。”
小米的员工们当然看到了余承东的喊话,在张亮看来:“这就是一句狂言,毫无根据。”但数据的支持,却又让张亮无语。他说:“我相信小米会改变,我们需要时间。”
但市场会给小米时间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只能由市场去作出回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