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竹青
课程教学改革不断融入高职教育理念,强调基于职业能力导向。本文以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类专业为载体,开展专业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构建“‘岗位、特色、竞赛’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实践专业课程改革,以引领和促进整个旅游类专业的改革与建设。
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今职业教育改革的趋势,高职旅游教育应以培养职业能力、确立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为核心,加大教学设计尤其是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旅游类课程教学改革更是融入了高职教育理念,不断落实实施旅游类专业的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强调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在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尤其重视实践教学改革,努力落实项目式教学的有效运用。
其中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核心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课程体系构建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旅游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旅游管理系一直将课程改革作为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基石,认真开展专业调研,加强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突出岗位;注重服务地方经济和产业,开发建设区域特色课程,突出特色;落实职业技能大赛的推动和引领,融入大赛相关内容,突出竞赛,逐渐构建旅游类专业“‘岗位、特色、竞赛’三位一体”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为不断适应未来社会角色的要求,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学院和系部深入旅游企业、旅游行政部门进行市场调查研究,力求使人才培养体现未来角色的要求。课程结构体系的知识结构强调“应用性”,即掌握旅游业务相关知识、技能;能力培养强调“实践性”,保持学校教育和实际应用的一致性,形成自己的特色。
并依据学生认知规律,按照从简到繁的典型工作任务顺序,进行任务分析,根据技能复杂程度和知识难易程度,归纳形成由简单到复杂的典型工作任务。从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课程,从典型工作任务→核心职业能力→核心课程的过程。
专业课程的排序也按照学生职业成长的规律,内部结构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串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职业能力为对象,进行递增培养,对知识的重构具有连续性,能力培养具有四个阶段的递进性。
第一阶段:“通用能力”,以培养旅游企业的服务意识为任务。第二阶段:“专业服务能力”,以培养学生的旅游企业各岗位的服务操作技能和专业能力为任务,在“校中店”——安徽中青旅校园门市店学习各岗位的服务操作技能。第三阶段:“运营管理能力”,以培养学生各岗位运营管理能力为任务,学生进入企业进行专业实习后在“校中店”担任基层管理人员和一般工作人员,进行轮岗实践,进行运营管理能力实训,培养学生运营管理能力。第四阶段:“综合职业能力”,以培养学生综合岗位技能及职业能力为任务,学生在旅游企业从事高级服务或基层管理岗位进行顶岗实习,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岗位能力锻炼,培养学生“高位就业”能力;并进行毕业设计,在理论与实践融合中进行总结、升华,提升“高位就业能力”。
该课程体系构建模式通过专业人才市场调研、工作项目和职业能力分析、教学载体和教学情境设计等课程开发步骤,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进行旅游类主干课程设计,从而全面推进教师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模式和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始终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主线,突出课程实践性:第一,坚持学校、行业、社会相结合,学习、应用、创造相结合的办学理念;第二,设计系统的职业技能训练,从而使课程体系有效将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第三,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创设真实的工作情境,融“教、学、做”为一体,通过“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方法,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线组织学习内容并进行教学;第四,实验、实训与资格证考核相结合;第五,依据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实施课程模块教学。
如在院级精品课程《客源国概论》课程教学中,课程组通过对省内外近百家旅游企业、景点和多名导游、近300名毕业生进行调研,教师将全书知识体系设计为6个教学专题,以此作为知识教学的载体,完成对本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和教学情境设计。每个教学情境都有对应的训练项目,学生通过完成训练项目,实现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课程内容上根据目前我国主要客源地区,设计六大专题模块,并配套设计开发六个专题实训项目,项目内容紧紧围绕我国主要旅游客源国和地区展开,全面介绍各客源国和地区地理、历史、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情况、旅华市场情况等。
内容组织上,本课程为专题项目导向课程,课程内容以输出定输入,即以职业发展对导游知识素养和技能的要求为依据,确定学习内容。教学内容以项目工作为特征的学习任务为载体,通过仿真训练、项目教学,完成知识、情感与态度、职业能力的既定目标。内容组织与安排分为知识、训练、实践三个方面。如表1所示。
二、“‘岗位、特色、竞赛’三位一体”课程体系构建
在专业课程设置中,本着专业课程内容与岗位职业能力对接原则,通过校企合作、产训融合,以工作过程岗位能力为导向,突出地方特色,融入职业技能竞赛内容,将三者相互结合、相互融通,构建一个岗位能力、地方特色、竞赛要求“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
(一)深入调研,课程对接岗位
针对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进行有效整合的调研,并邀请相关行业专家进行论证,讨论通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报告,制定详细的“旺进淡出,能力递进”培养模式试点方案。在专业核心素质业务模块的建设过程中,系部每学期组织召开专业课程改革的集体备课会,充分进行调研和讨论,完成导游、计调、旅游营销、旅游电子商务、景区开发策划与管理、旅游休闲服务与管理六个专业核心素质业务模块的建设调研,完成调研报告,并论证。进一步分析企业岗位职业能力分布,对职业能力进行分类、梳理和整合,从而确定岗位对接课程的设置及课程相互比例。
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按照“基本操作训练—基本技能训练—单项应用性实践训练—综合性、创造性实践能力训练”的程序,充分利用校内3D旅游数字实训室、安徽中青旅校园门市店、旅游策划实训室等,按照旅行社岗位群设计导游、接待、计调、旅游策划、旅游电子商务、旅游营销等实习任务,使实习实训贯穿于整个专业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能力锻炼的机会。
(二)有效结合,课程突出特色
为更好地获取行业、企业对旅游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对安徽本地的旅游行业、企业进行调研,了解安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对人才需求的信息。在调研基础上,听取专家的意见,本着以“服务地方,服务区域经济”为宗旨,将体现安徽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现在课程体系中,主要有《安徽旅游资源》《走遍安徽》等课程。
通过开设渗透安徽地区旅游资源、地域文化、市场发展的课程,进一步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行业、企业需求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更多的学生也通过地方特色课程的学习,更加加深了对本地区旅游资源、文化的认知和体会,在本地区就业的数量和质量均有较大的提升,也更加有力的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
(三)积极开拓,课程融入竞赛
每年的“系级-院级-省级-国家级”四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不仅是高职院校检验专业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通过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练”,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尤其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教育部主办的全国性的职业技能大赛,有效抓住了专业发展的最新理论前沿、技术和方法,按照专业教学标准,达到企业要求的人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旅游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十分注重开拓职业技能大赛作用,将竞赛内容融入课程。课程内容像竞赛的项目与任务一样以模块形式出现,根据市场变化与社会需求进行及时的增加、调整和完善。
在导游、计调、旅游营销等专业方向中分别设置了《导游词创作》《导游业务》《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政策与法规》《演讲与口才》《音乐与舞蹈》等课程,这些课程是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考试科目和内容,也是对接职业技能大赛中导游讲解、知识问答、才艺展示等比赛环节。如图1所示。
三、结语
通过构建“‘岗位、特色、竞赛’三位一体”专业课程体系,有效提升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进一步带动其他专业、促进相关专业群的发展,如酒店管理、导游、工商管理类和财经类等专业,发挥较强的示范引领作用。
并利用课程体系改革,逐渐完善课程教学的立体化资源,针对能力层次、岗位技能采用特色培养方案,培养目标针对性强,适应旅游企业对人才的不同要求,增强教学岗位针对性,解决原培养目标宽泛的问题,专业培养目标更加准确具体。实施效果明显,到旅游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的学生均受到社会和业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