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午睡
小秧的第一个人生物质目标,就是出国旅游时买得起能躺着睡觉的商务舱。
小秧第一次想当有钱人,是在我们第一次乘坐长途飞机之后。下飞机路过商务舱时,小秧发现商务舱的座位可以躺着睡觉。她立刻惊喜地说:“妈妈!这些座位可以躺着睡觉,下次我们坐这里吧!”我当时就笑了,说:“小秧呀,这些座位可贵啦。买一个这个座位的钱,够咱们整个旅行啦!如果我们出来玩都买这个座位,恐怕两年才能出来玩一次。”
小秧对我们坐经济舱表示了理解,也觉得还是多玩几次更重要,毕竟飞机上再受罪,也不过十几个小时而已。但同时她也明白了,原来我们家并不是有钱人,以及,有钱人的生活可以更舒适一些。从那以后,小秧经常就“如何当一个有钱人”进行严肃思考——小秧的第一个人生物质目标,就是出国旅游时买得起能躺着睡觉的商务舱。
最初,小秧把目光锁定在职业上。她觉得,是不是学了什么就可以有钱呢?基于这个思路,她观察了很多职业。我们在美国看牙医,完后小秧就对医生这个职业发生了兴趣。大家都知道,美国医疗是全球最贵的,诊所的上下班时间还很固定,休息时间也长。小秧感受几次之后,就热切地问我们,怎样才可以当医生。但没多久之后,小秧又发现,医生收入不错,但并不是她心目中真正的富翁。我告诉她,你观察得对,医生这种职业,入行门槛高且收入稳定,但不是一个发大财的职业。
有天我们去某大型连锁超市,回家以后正吃着刚买的酸奶,小秧突然无师自通地对我说:“妈妈,我猜超市老板就一定特别有钱,因为他有那么大一栋楼,里面有这么多的东西。而且,到处都有这个超市。”我回答说:“你说得太对了,连锁超市的老板确实超级有钱。”
小秧问:“那这个老板可以买头等舱吗?”我说:“是的,他可以。”
小秧继续:“妈妈,那他怎么就这样有钱呢?他怎么就能开起这么大的超市呢?”
嘿嘿,这就问对人了。于是,我给小秧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妈妈虽不认识这家超市的老板,但是妈妈认识很多有钱人。因为妈妈是建筑师,能开发大楼盘的老板们都非常有钱。其中有一个人,妈妈知道他是怎么攒起钱来的。
“这个有钱人小时候家里非常的穷。他出生在一个小山村里,走到有汽车的地方,都要好几个小时。因为穷,他也没办法上学,初中毕业就要出去工作养活自己。他的家乡卡车司机多,有很多修车铺子,于是他就去一个修车铺子里当学徒,工资非常低,但是能吃饱。
“他当学徒非常认真,很快就成为了这个铺子里修车最好的人,很多客人都点名只找他修车,于是他很快攒了点小钱,自己开了一个修车铺子。当他存了更多的钱以后,又开了一个生产汽车配件的小工厂。工厂和修车铺子可不一样,流水线一开,配件一个个生产出来,挣钱的速度可比修车快多了。你想想,他天天修车,知道怎样才是好的配件,所以生意越来越好,然后他就开了一个更大的厂。
“就这样,他的工厂一个变两个,两个变四个,越开越大,越开越多。现在,他的厂是世界上生产同类型产品中最大的厂。他现在超级有钱,除了工厂以外,还有很多大楼和小区。妈妈那次出差,就是帮他开发的小区设计一个养老院。
“这就是那个有钱人的故事,现在,你有没有发现他变有钱的奥秘呢?”
小秧说,他很聪明。
我说,是的,但是更重要的是,他把每一件事都做到了最好。他当学徒的时候,就是最好的学徒。他做配件,就做最好的配件。学徒也是一种学生,做学生你是有经验的啦,班里那么多小孩,并不是每个人都认真听着老师讲的内容,总是有小孩走神发呆,只顾着自己玩,上完课什么都没学会,回家再傻玩,几年下来,懒学生没积累到知识,懒学徒也没挣到第一桶金。
酸奶吃完了,故事也讲完了。类似这样现实故事,我还给小秧讲过许多。有的家长在孩子问及金钱,甚至问到一些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现实问题时,都喜欢简略带过,我不会,我总是认认真真地像和成年朋友聊天一样,和孩子诚恳地沟通。更何况,我觉得孩子注意到钱,注意到社会地位是好事,说明她在观察,在思考。我不回避事实,也乐于和小秧分享我的想法,我心目中的教育,不是在她某天突然长大成人后,才开始和她讲道理,而是在她混沌之时,就开始依着正路引她向前。
所以,当小秧在七岁时想当有钱人,我会与她认真地讨论这件事的可行性。结合现实对孩子进行教育,比单纯地对孩子唠叨“你得考高分,好好听讲”或者“你看人家谁谁谁”之类效果要好。当然,小孩子的志愿总是会变的。也许小秧很快又有了新想法,又喜爱别的生活状态。但是无论小秧将来选择哪一种人生,我希望她都能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你必须把事情做得比大部分人好,然后才谈得到人生的选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