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蜀宁
一代名机“米格-3”战斗机是一名“早产儿”,羽翼未丰就带着诸多缺陷飞向了蓝天。驾驶它的飞行员们甚至声称:“它比战争更加可怕。”曾3次荣获“苏联英雄”称号的王牌飞行员——波克雷什金这样评价道:“‘米格-3’好比一匹烈马,在有经验的骑手驾驭下它就是一支快箭,但是如果你没有驾驭它的本领则必将死于它的蹄下。”此外,许多优秀的飞机设计师还因为它的缺陷而在内部的“清洗”中陨命。
但当战争爆发的那一瞬,当180万德军同时从陆地和空中扑向莫斯科的那一刻,当克里姆林宫的尖顶出现在德军前线指挥官望远镜中的那一刻,有关它的一切缺陷、争论,甚至指责都显得微不足道。在最危急的时刻,它守护了苏联的天空和国土。对此,历史给出的评价是,它和它的骑士们忠实履行了斯大林的诺言——决不让纳粹的血手玷污列宁的陵墓!
早产之弊
1940年4月,由莫斯科第一飞机制造厂设计局X项目发展而来的原型机I-200被正式命名为“米格-1”战斗机,并试飞成功。该机型在6900米的高度上达到了648千米/小时的惊人速度,连当时最先进的“梅塞施米特Bf-109”战机(最大时速562千米/小时)都无法达到,这一成果立刻引起了斯大林的高度关注。就在“米格-1”还在试飞的阶段,第4架原型机的“加强版”再次试飞成功。苏联航空工业委员会迫不及待地将它定名为“米格-3”并大量生产。但是随后的试飞却暴露出一连串的问题,如战机重量、爬升速度和平飞速度都达不到设计要求。更要命的是,原定设计航程1200千米,结果却只飞到了820千米,这一重大缺陷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掩盖的。最后,飞机设计师米高扬不得不通过关系再次申请测定航程,在自己担任裁判员的情况下航程勉强达到了1180千米。不过,因为“米格-3”的诸多设计缺陷,还是有一大批优秀设计师被“清洗”。
应该说,“米格-3”战机在上世纪40年代确实是一款优秀的机型,并未因诸多的缺陷而胎死腹中是一件幸事,这让苏联在伟大的卫国战争初期保留了一款能与纳粹德国空军相抗衡的空战利器。然而,该机型的过早投产确实留下了许多隐患。首先,配制的7.62毫米机枪火力偏弱,且故障率高。在战争初期,曾多次引发飞行员在机枪失灵后,驾机奋勇撞向敌机的壮举;其次,座舱盖在紧急情况下无法打开,坠机时飞行员无法跳伞逃生。后来,飞行员为了及时逃生,他们在驾驶“米格-3”的过程中宁愿降低速度打开舱盖飞行,也不愿“闷”在里面;最后,“米格-3”虽然在速度上没有对手,但其低空盘旋性能和操作灵活性均无法和“梅塞施米特Bf-109”相比,在低空缠斗中经常在盘旋到第2圈时就被“梅塞施米特Bf-109”“咬住尾巴”。
雏鹰初战
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30分,德国启动了“巴巴罗萨”计划。苏联空军因此遭受空前损失,开战第一天就损失飞机1200架,其中800架被击毁于地面。当时,莫斯科第一飞机制造厂生产的99架全新“米格-3”战机被紧急运输到前线后,由于找不到接收部队,无奈之下只得全部炸毁,当时的混乱程度可见一斑。可这点损失与开战一周内苏军损失的4000架飞机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
这时,莫斯科第一飞机制造厂新出厂的“米格-3”不再进行拆解和装箱,也不进行铁路运输,而是由飞行员直接驾机飞赴前线。1941年7月,面对空前严峻的危机,该厂和米格设计局以及众多航空企业奉命转移。一个月产562架飞机的庞大飞机制造厂竟然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就从莫斯科转移到了885千米外位于乌拉尔山区的古比雪夫,而且该厂在此期间仍为苏联空军贡献了1508架“米格-3”,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苏联空军不但急需“米格-3”战斗机,而且飞行员队伍也亟待补充。开战后的半年时间里,苏联空军对2412名飞行员进行了“米格-3”的适应性训练。每位“米格-3”飞行员只进行了20~25架次飞行训练,飞行时间仅为5~7小时。然而,“菜鸟”从来就不缺少敌人,这些“米格雏鹰”没有时间训练,却有大把时间去战斗。飞行员波克雷什金仅仅在开战后的第一周,就击落了6架敌机,成了名副其实的王牌飞行员。但这背后却是九死一生的考验。在经历了最初的拼死抵抗后,波克雷什金所在的飞行团仅剩3名飞行员。他本人驾驶的“米格-3”曾被2次击落,其中一次被4架“梅塞施米特Bf-109”战机围攻。这些纳粹飞行员平均都喝过数百小时的航空燃油,飞机上都涂有数量不等的代表战绩的纳粹标志,波克雷什金在击落其中1架之后,全身而退已经不可能,年轻的“米格鹰”再次被击中坠向地面,万幸的是波克雷什金仅受轻伤。
日复一日的残酷搏杀,使波克雷什金总结出了被证明是克敌制胜的秘诀:“高度—速度—机动—火力”,就是充分利用“米格-3”的速度优势,在接近敌机前急速爬升,而后向目标俯冲,在获得更大速度的情况下让敌机无处闪躲,从而避免落入与“梅塞施米特Bf-109”战机在低空缠斗的不利处境。这一战术在苏军中被广泛运用,歼灭了大量的敌机。后来,这些受到惊吓的纳粹“老鸟”们再遇到波克雷什金和他所指挥的飞行团时,都会相互提醒:“小心,小心,波克雷什金来了!”他最终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击落敌机59架,成为仅次于阔日杜布(62架)的苏联第2号王牌,也成为3次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的3人之一(另外2人是朱可夫元帅和阔日杜布)。
3次“苏联英雄”称号获得者——波克雷什金和他身后的“米格-3”
绝地反击
1941年9月30日,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发动了代号为“台风”的总攻行动,约180万德军、1700辆坦克和1390架飞机从地上和空中汹涌而来,莫斯科就像风暴眼中的一叶孤舟,处于万分危急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斯大林号召全国军民“决不让纳粹的血手玷污列宁的陵墓”!
担负莫斯科空中守卫任务的600余架战机主要由I-15、I-16以及“米格-3”组成,前两者是参加过西班牙内战、苏芬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的“老兵”,其性能已无法与“梅塞施米特Bf-109”相比。因此,守卫莫斯科天空的重任就落到了占总数不到45%的“米格-3”的身上。
1941年7月21日夜,德国空军出动250架轰炸机集中轰炸莫斯科。在距莫斯科140千米时遭到“米格-3”拦截,此后又遇上密集高射炮火力拦截。一位被俘德国飞行员这样描述:“莫斯科突然变成一座迸发的火山……”由于莫斯科防空部署严密,德机首日空袭即损失惨重,为空袭出动的约10%的飞机未能返航。次日夜,德军空袭兵力锐减为115架,第3夜又进一步减少为100架。此后,德军空袭兵力急剧减少。德军原计划千余架轰炸机的大规模空袭战役还没开始,就悄悄结束了。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苏军将德军118个前线机场作为实施多机种联合轰炸的首选,实现了“制空于地”的战役目标。纳粹德国空军深切感受到了在地面就已被“米格鹰”的利爪撕扯的切肤之痛,始终难以集结足够规模的兵力。二是莫斯科的防空体系极为坚固,德军空袭效益过低,代价过大。三是自1941年11月下旬开始,苏联境内-30℃的低温使纳粹德国战机陷入半瘫痪状态,但苏联空军却懂得寒冷环境下如何照顾好这些“米格鹰”。至此,这场战役的制空权终于被苏联所夺取。
1941年10月,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米格鹰”们也加入到了最为残酷的对莫斯科每一寸土地的争夺中。这时,第120战斗机航空团未经上级批准,擅自在“米格-3”上安装了8具RS-82型火箭弹发射装置。没想到这种DIY出来的反坦克“神器”居然展示出惊人的杀伤力,攻击场面极具震撼效果。就这样,“米格鹰”们有了新的利爪,“变身”成了战斗轰炸机。该团在迟滞德军第3装甲集群突击行动中,共实施了124架次对地火力支援,“米格-3”发射的RS-82型火箭弹,对德军坦克和行军纵队发挥了“老鹰抓小鸡”一般的巨大杀伤力。在莫斯科最危急的11月30日,德军单单在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这一处就被“米格-3”“扑杀”了77辆坦克、18辆卡车和13门火炮,数千德军官兵被打散。在之后的战斗中,“米格-3”战机换装了威力更大的穿甲火箭弹,有效配合了地面部队实施的全线反攻。苏军空地协同战术在这种生死存亡的搏斗中逐步成熟起来,运用得也越来越娴熟。据记载,在为期2个月的莫斯科保卫战期间,苏联空军共出动51300架次,其中占86%的架次是执行近距支援任务。
1941年7月至12月间,纳粹德国空军对莫斯科共实施空袭8500架次,仅229架次成功临空,成功率仅为2.7%,而纳粹德国空军却因此损失了多达1305架飞机。1941年11月7日,即“十月革命节”阅兵式当天,没有一架德机能够突入市区,成就了那次彪炳史册的阅兵。德机的空袭造成莫斯科城区内2家企业严重破坏,115家企业局部破坏,167幢建筑物损毁,死亡1356人。反观英国国土防空保卫战,英军共计击落德机1733架,击伤943架,自身伤亡14.7万人,伤亡人数占英国对德国作战伤亡总数的20%。此外,德机空袭造成英国被毁坏的房屋超过100万幢。与之相比,莫斯科遭受的损失可谓轻微。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在伟大的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那段壮阔雄浑的历史画面和英雄的身影轮回般地再现于眼前。他们的功绩仍值得我们传颂,他们的牺牲仍值得我们敬仰,他们的精神和勇气仍不断激励着我们!
你知道吗
莫斯科保卫战中的防空作战经验
一是集中优势兵力于主要作战方向,夺取局部制空权。莫斯科保卫战初始阶段,苏联空军总兵力为602架战机。至11月中旬,即莫斯科要地防御即将开始时,苏军作战飞机增加到1058架。而此时,德军的飞机仅剩670架。为了保证集中兵力于主要作战方向,坚决夺取莫斯科上空的制空权,苏联统帅部于1941年11月9日,决定组建国土防空军总司令部,具体负责协调和使用有限的航空兵,使城市防空和野战防空相互支援,协同行动。
二是各种防空兵器密切协同,组成多层次环形防空布势。苏联空军的雷达预警纵深为200~250千米,预警时间约40~45分钟。苏联空军的歼击机主要部署在西部和南部,在距莫斯科市中心150~170千米距离上实施尽远拦截作战。探照灯照射区距市中心70千米,高炮部队在莫斯科市区周围构成绵密对空火网,地面对空射击区划分为24千米、22千米和18千米3层,并在重要地段上形成火力纵深和火力密度,使敌机每飞行1千米就会遇到200~240个炸点。同时,苏联空军在市区重要目标周围施放大量拦阻气球,在莫斯科市区周围组成了高中低空和远中近程结合的防空配系,使德机难以突破。
莫斯科防空部署图(1941年)
三是适时进行空中反击作战,将德机摧毁在地面。突击德国空军主要机场,将德军轰炸机、强击机摧毁在地面。据苏联空军资料统计,从1941年9月到11月中旬,德国空军第2航空队损失的1020架飞机中,被击毁在机场的占54%,在空中被苏联空军击落的占20%,被高炮或以其他方式击毁的占26%。可见,在防空作战中,适时组织空中进攻,效果相当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