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生命,80后女孩创办“死亡体验工作坊”

2015-09-10 07:22姜雪峰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 2015年11期
关键词:杨杨工作坊人生

姜雪峰

2015年5月的一天,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的报告厅内,一位面貌清秀的姑娘正在娓娓而谈:“其实,‘向死而生’并不难理解,‘死着’就是一种生存的状态,就是‘向死而生’……”她就是开办了“死亡体验工作坊”的北京女孩纪慈恩。这位80后女孩,在解读 “死亡”话题之际,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挚友病故,留下一段不堪回忆

纪慈恩1987年出生于北京,大学毕业后,又考取了医学心理学的研究生。

她有一个大她5岁的“闺蜜”李默,大学毕业后到阿姆斯特丹留学。2006年秋,毕业后的纪慈恩专程到阿姆斯特丹看望李默,却得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李默已经被确诊为肝癌晚期。

陪护的那段时间,纪慈恩见证了生命的残酷:由于癌细胞的侵蚀,每一分钟对于李默来说都很痛苦,最痛的时候,打了麻药也很难起作用,李默会用牙咬自己的胳膊来止痛,到最后牙都咬掉了,满嘴都是血……

由于无法再坚持下去了,而在荷兰,安乐死又是合法的。看着痛苦的李默,也架不住李默的反复恳请,最终,纪慈恩以亲友的名义为李默签下了安乐死同意书。从纪慈恩签下名字的那一刻起,痛苦便牢牢地将她禁锢了。

2007年2月19日这天,纪慈恩记得那天刮着很大的风,追悼会上来了许多人,大家开始悼念的时候,她听到有人窃窃私语。有人悄悄地议论她道:“以后会得到报应的。”还有人说:“她就是凶手,是她杀了李默!”听了这些话,纪慈恩简直快崩溃了。

追悼会后,纪慈恩陷入了巨大的自责,她的心理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回国后,她每天把自己关在家里面,反复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是我要面对如此糟糕的事情?那年年末,纪慈恩被确诊为PTSD——创伤后应激心理障碍,这是一种巨大自然灾难之后,很多幸存者都会患上的疾病。

纪慈恩的病症让全家人心急如焚,也让周围的好友们担心不已,大家想到了这样一个办法:让她为一些弱势群体服务,去充当志愿者,以缓解内心的压力。

2009年年初,经过一年多的心理指导之后,纪慈恩逐渐回归正常的生活轨道上。纪慈恩开始认真地做起“临终关怀”的心理指导,但是死亡是什么?人为什么会恐惧死亡?那些面临死亡的人士,他们人生路途中的最后一段,是否都处在黑暗的阴影之下呢?这些问题都引起了纪慈恩的兴趣。她的内心也暗暗下定了这样一个决心:曾经被死亡打倒的我,要到离死亡最近的地方去……

击破禁锢,创办“死亡体验工作坊”

2010年2月,有了一定“临终关怀志愿者”服务经验的纪慈恩竟把“临终关怀志愿者”做得风生水起,不过,对“死亡”极其着迷的纪慈恩,很快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她要开设一家“死亡体验工作坊”,她把直接面对死亡,作为自己未来的一种职业选项!按照纪慈恩的设想,在“死亡体验工作坊”中,健康人可以体会到“人之将死”时的各种感觉,也可以经历“溘然长逝”后的各种场景,以此唤起对生的敬畏!

由于没有和家里人商量,纪慈恩的家人纷纷表示了反对,尤其是纪慈恩的母亲。如何去说服母亲呢?纪慈恩花了不少的心思。

有一次,母女俩去看电影《非诚勿扰2》,当孙红雷饰演的“李香山”得知自己患上绝症后,在其尚在人世时,搞了一场模仿葬礼的告别会,并请所有的亲友上台发言,而李香山本人则坐在台下倾听,并为自己的一生作出“爱过,颓过,活过”的总结。

看到母亲 “入戏”,当晚纪慈恩又下载了《杨杨同学的人生告别会》的视频——和电影中一样,在沉重的音乐响起后,杨杨的朋友大喊放白鸽。正将面对“死亡”来临的杨杨,接受了其最好朋友的鞠躬,大家用一种幽默的方式对其告别。杨杨同学则答谢大家:“感谢各位装点了我的一生,今天又送了我一程。”

看罢这则视频之后的纪母也有些感动了,她对纪慈恩说:“人生告别会,让我对生命的逝去和重生,有了一种新的思考。”纪慈恩顺势对她说道:“其实,人生就是一场修行,如果像‘李香山’那样,像‘杨杨’同学那样,把人生告别会做得‘喜剧’一些,也不枉幸福二字啊!”看到纪慈恩如此执着,纪母终于点了点头……

超越死亡,明晰人生的真正含义

摆脱羁绊之后,纪慈恩的“死亡体验工作坊”正式开张了,不过,对于它能否得到大众的认同,纪慈恩的心里没有多少底气。因为在中国的文化中,触及死亡是一件十分避讳的事情。它意味着晦气、可怕、痛苦与终结。日常的生活中,极少有人会直接谈论这个话题,或是主动去了解生死之间,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2014年6月,纪慈恩在北京的商务花园举办了一场关于“死亡体验”的报告会,她在讲台上坦率地说出“死亡体验”的真谛:“我们唯有面对死亡,才能真正地看清人生到底是什么。人终究会死,人生只是一个所示人生意义的过程!”

此后经过两个多月的准备,纪慈恩正式理顺了“死亡体验工作坊”的体验内容:体验者首先观看约半个小时的视频资料,回答“坊主”纪慈恩的相关提问。然后,体验者们模拟飞机失事之后,为家人写下最后一封信。

最后的环节则是“虚拟追悼会”,体验者要亲自扮演死者,平躺在一张桌子上,一开始纪慈恩会给他蒙上一块白布,并让现场其他人手持鲜花,作为瞻仰者来“悼念”他,当一束束鲜花摆放完毕,纪慈恩便会去读他的“遗书”,让体验者来细心体会别人去“悼念”他的感觉。

奇妙的是,“死亡体验工作坊”开张后,她的创意竟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同与参与。在纪慈恩的有力组织下,参加体验的人群非常享受这种类似于游戏的形式,并真切地体验死亡的感觉。体验者以35岁到50岁的人居多,他们大多是亲人刚刚过世,没有办法从悲痛中走出来。可是,经过了工作坊里的体验后,他们的心灵大多得到了解脱。

一位体验者这样由衷地说:“也许我害怕死亡的最大理由,就是因为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但如果我勇于面对它,就会发现这个身份是由一连串永无止境的元素支撑起来的,有我的姓名、我的房子、工作、信用卡……死亡体验的过程中,我真真切切地有了它们全部被拿走的感觉,心灵也来到一片从未有过的天地!”

更多的体验者则这样感慨:“感受过死亡后,才知道生命的可贵。”“从床上重新‘跳’下来,过去的晦气真正地散去,我要准备好迎接新的生活,而这一次,要活得更有意义!”

2015年5月中旬,正在北京第一福利院做公益活动的纪慈恩接受了采访,如今的她已经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一家基金会的支持下,她的身边已经凝聚成一个团队,她也准备将这项事业进行到底。纪慈恩由衷地说道:“今后,我会将死亡体验向更深更广的社会场面推广,让每一个身处压力的人体验死亡,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猜你喜欢
杨杨工作坊人生
抗日小英雄杨杨
杨杨和希希
深山藏古寺
麻阳:相聚工作坊研修共提升
名师工作坊促农村教师成长
赫山区小学语文工作坊促教师专业成长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独一无二的你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