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庞泉沟褐马鸡的生存现状调查及其旅游经济提升参考

2015-09-10 07:22何晔宇
旅游纵览 2015年10期
关键词:普者黑自然保护区山西省

何晔宇

褐马鸡,是中国特有珍稀物种,被定为山西省的“省鸟”。近年来,在生物学和生态学方面对此物种已有很多项研究,但对于其潜在生态经济价值的研究并不充分。本项目以山西省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生存的褐马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褐马鸡的栖息环境、生活规律、生存现状等情况的调查分析,为制定其保护措施提供资料,为庞泉沟生态旅游提供依据,并为山西省的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性的新思路。

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别名“角鸡”“黑雉”“耳鸡”,在分类学上属于鸟纲、鸡形目、雉科、马鸡属,为中国特产珍稀鸟类。褐马鸡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并被华盛顿公约(CITES)列为Ⅰ级保护动物。因此,它的保护越来越受到有关学术界的关注。由于山西省历来以资源开发为主,对褐马鸡野生种群及栖息环境的保护缺乏足够重视,导致其栖息环境被严重破坏,一度使得褐马鸡的生存受到威胁。如今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采取科研手段、人工孵育、法规政策等多种措施缓解其易危的程度。

一、庞泉沟褐马鸡的生存现状调查

(一)栖息环境特征调查

位于山西西北部关帝山一带的庞泉沟是典型的华北高原森林物候区,是中国拥有褐马鸡数量最多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10 470公顷,其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十分适合褐马鸡的生存繁衍。通过已有研究对山西五鹿山褐马鸡栖息地选择的观察表明,在不同季节褐马鸡对其栖息地的选取有着显著的差异。褐马鸡在其繁殖期期间对灌丛和落叶阔叶林的利用率较高,在越冬期则对阔叶林具有较为明显的反向选择趋势。褐马鸡在不同季节活动区域的海拔高度也有着明显变化,夏季海拔最高,其余依次是秋季、春季、冬季。

褐马鸡种群对栖息环境的选取受到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等综合作用的干扰。未建立自然保护区前,森林资源被不断开发利用使得原本拮据的褐马鸡栖息地范围日渐缩小,一度使得其生存状况岌岌可危。而今庞泉沟自然保护区的设立有效地为褐马鸡物种的生存繁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并未为其潜在生态经济价值的发掘创造了基础条件。

(二)生活习性特征调查

1.集群特征。褐马鸡基本是以地栖方式生活的鸟类。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它们在繁殖期和越冬期都以集群方式生活,但在越冬期间其聚集程度较之更高。在进入越冬期前,褐马鸡的抗逆能力较往常显著提升,在此阶段它能对一般的环境产生较好适应性而独立生活觅食。而迈入越冬期后,褐马鸡则通常以集群方式活动,目的是为了适应外界复杂多变的环境、提高自御能力和觅食效率。

2.食性。据资料显示,褐马鸡的食物种类多达80多种,其中植食性食物有50余种,动物性食物约有20种。其主要食物为大花韭、沙棘、黄刺玫等的嫩叶和花果以及虫卵、蝗虫等一些小型昆虫。通过初步观察统计,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内恰好具有大量的沙棘、大花韭等适合褐马鸡食用的食物。

(三)种群数量特征调查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中褐马鸡数量已从建区初期的1982年调查的558只,到2009年监测数量达2 000只左右,如今由于人工保护与繁育工作的进行,其种群数量也在稳步增加。褐马鸡以植食性食物为主的特性决定了人们若要了解褐马鸡在一定区域内种群数量分布特征,就应着眼于其栖息环境中的植被种类分布情况以及引起植被种类变化的地形、气候等因素。

褐马鸡多栖息于山地针叶林带和山地次生针叶阔叶混交林带区域内。为了研究褐马鸡的数量垂直分布状况,将庞泉沟自然保护区中的调查工作区由低至高选定三个垂直带谱,分别为:低中山针阔混交林带(海拔1 600-2 000米)、中山针叶林带(海拔2 000-24 00米)、高中山针叶落叶林带(海拔2 400-2 800米)。采用的调查方法为:实地观察为主,辅以相关历史材料佐证。具体流程是:分别在这三个带谱上设定相同面积的观察范围,在统一的特定时间段内分别观察统计各带谱上每一公顷范围内褐马鸡的遇见数量(参考了庞泉沟自然保护区褐马鸡数据统计资料,对调查数据加以辅证),最后计算各带谱在各时间段内每公顷范围中褐马鸡遇见数的平均值。

分析最终统计结果得出结论:褐马鸡在低中山针阔混交林带和中山针叶林带之间的数量差异并不突出,而高中山针叶落叶林带上其数量与上两个带谱相比有显著降低。

(四)现有的保护对策

1.设立自然保护区为褐马鸡生存繁衍提供必要保障。栖息环境条件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褐马鸡种群的生存与繁育。历史上,由于对森林资源的过度使用、对自然地理环境大规模的人为改造使得褐马鸡的分布区域彼此分隔,如在天然植被和地理屏障遭到破坏,发生改变后,褐马鸡原本相连的生存区域被分割成了3个独立的分布区域。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国家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不断重视,在各地开展封山育林的保护工作,庞泉沟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大大改善了褐马鸡种群的生存环境,为其生殖繁衍提供了有力的外部条件。

2.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除了加强自然保护区的体系建设与管理力度外,还适当充实了保护区的科研力量,提升了其科研水准,人们能更有效地从生态学和生物学的角度针对褐马鸡可持续的生存繁衍提出可行性建议,为褐马鸡的科学开发作出指导。

3.适度加大褐马鸡的人工养殖。为了充实褐马鸡种群自然数量,从根本上有效缓解其易危形势,进行褐马鸡的人工孵化和养育的必要性不言而喻,也是科学合理的。庞泉沟自然保护区于2006年开展人工电孵化褐马鸡的实验,经由多年探索试验与经验总结,初步掌握了褐马鸡胚胎发育较为适宜的客观条件要求以及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为褐马鸡人工繁育种群的建立,异地引种、放养计划等提供了科学技术保障。

二、褐马鸡旅游经济价值的提升参考

山西省是一个历来以资源能源开采使用为支柱产业的大省,长此以往,造成了生态环境质量下降,且由于历史条件、地形因素、体制观念等原因,在旅游业的开放政策上也只重点发展其人文历史景观。而今,建设“两型社会”、绿色生态理念等的提出则促使山西省处在一个经济模式转型的关键时期。山西旅游业的发展也应当转变传统观念和发展模式,发挥出山西特有的自然资源的生态经济价值,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一)普者黑黑天鹅资源开发的案例

云南省普者黑旅游区位于云南省东南部,过去的普者黑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上一直在走粗放型开发的道路,旅游模式单一、游玩线路不系统、开放项目大多停留在观光欣赏层面。而黑天鹅作为一种旅游资源的开发,给普者黑旅游模式的转变带来了契机。普者黑是中国西南部具有代表性的喀斯特地貌湿地候鸟栖息地。这个地区物种丰富,当地旅游部门利用这一优势,开展了“放飞”人工饲养的黑天鹅、黑翅鸢、苍鹭等旅游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实现了普者黑旅游产品的成功转型升级。

(二)庞泉沟褐马鸡资源开发的建议

山西省的旅游业现状与普者黑历史状况极为相似,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不高,且项目单一。庞泉沟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众多,是人们休闲娱乐、避暑的佳地,目前有漂流、野营、农家乐等旅游项目,但并未重视当地特有的褐马鸡种群旅游经济价值的发掘。经过将近10年的人工养育繁殖工作,山西省庞泉沟的褐马鸡人工养殖数量也达到了可观的水平,褐马鸡易危的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处在经济产业转型的山西省可借鉴云南省普者黑黑天鹅、鸟类资源开发的成功案例,结合庞泉沟自身生态环境特色,发掘褐马鸡作为一种生态旅游资源的潜在价值。借此推动当地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给游客们提供与大自然物种亲密接触的机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WTO(World Travel Organization)的预测,生态旅游模式或将占据全球旅游业20%的份额,这一模式正日益受到各界的关注。通过对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的适度开发,借鉴同类型成功案例的经验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地特有物种的潜在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及其对于教育、科研的社会价值,以此推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与社会发展进程的有机结合、提升山西省产业多元性,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普者黑自然保护区山西省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云南有个普者黑
情留普者黑(组诗)
山西省大水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浅淡黄岗梁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