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书章
【摘要】中国梦为国人和世人热议,绝非偶然。其中既有中国的自身因素,也有世界的共同愿景。实现梦想的必由之路,在于从根本理念出发,遵循客观发展规律,慎重决定努力方向。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显示:政府与第三方的合作治理是高招、是上策、是体现人类智慧的最佳选择。国内如此,国际亦然,甚至尤然,因为各国和地区间的关系范围更广且影响更大。
【关键词】中国梦 合作治理 人类梦 经济全球化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6619/j.cnki.rmltxsqy.2015.19.003
中国梦是热门话题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中国梦已成为被讨论和提及频率很高的热门话题。揆其原因,主要在内外两个方面。一方面,对内来看,中国梦所期待实现的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在较短的历史时期内,国家得到较快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已在眼前,国际地位也已显著提高。中国当然还要继续前进,那么,中国梦要进入的究竟是一种什么境界呢?最好的说明莫如按三个层次、各有四个要点,每个要点两个字来表达。首先是国家层次,要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其次是社会层次,要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最后是个人层次,要爱国、敬业、友善、诚信。这12个要点是关系密切和缺一不可的整体,并且每个要点都具有丰富的内涵。例如,只讲富强不顾民主不行,文明既有物质文明也有精神文明,等等,其余依此类推。因此,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的好梦、美梦,在国内成为热门话题是非常自然的应有之义,还会一直热下去。
另一方面,世界各国和地区人民面对作为文明古国和新兴大国的中国的发展状况不可能熟视无睹或者无动于衷。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和信息技术空前发达的今天,中国的巨大变化已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一向被形容为“一穷二白”“东亚病夫”的中国,怎么已很快就变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体育强国?人们也在议论当前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和影响,但真的有可能“中国打一个喷嚏,世界就感冒”①么?诸如此类的报道不一而足。所以遇到关于何为中国梦的问题,即成为世人同感兴趣的热门话题,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类似话题由来已久
现在所讲的中国梦虽然是刚提出不久的崭新话题,但是类似的话题实际上早已出现即由来已久。说类似指的是不一定带有梦字的各种设想或指望,例如各种政治、社会、文化、宗教等团体,无不标榜其宗旨、原则、信条之类,要求其全体成员去努力作出贡献和严格遵守。在学术研究中,在这方面曾有许多专著和形成学派的例证。值得和应该注意的是:无论什么梦想都离不开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时代背景,正如任何归宿都有其出发点一样。以下仍试从内外两方面来略予说明。
先说国外,像西方古典名著柏拉图的《理想国》(或译《国家篇》、《共和国》),就是关于国家的梦想,尽管强调理性统治,却是强化奴隶制国家统治的方案。又如英国莫尔著的《乌托邦》一书,原书名很长,但明白无误地表明了原是一场虚构的空想:《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书》(乌托邦原是拉丁语Utopia的音译,恰好也是“乌有之乡”的意思)。书中主张废除私有财产,实行公有制、按需分配等,可是经济基础是农业和手工业,仍保留奴隶等,因而只能算是欧洲第一部影响较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著作了。到了近现代,也有以国家命名的梦,“美国梦”便是美国总统奥巴马频繁提到的一个,他警告:“美国梦有沦为‘神话’的危险。”②
再说国内,在中国的许多古籍中,对于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处理好公共与人际如君臣、父子、夫妇等关系提出了许多要求和希望。比较集中谈关于理想国家的,莫如《礼记》中的《礼运》篇,从“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到“是谓大同”,仅用106个字(无标点符号),就描绘了大同社会的全景。该篇还有从小康进入大同的设计,孙中山颇为欣赏,曾亲笔抄录全文,并单独题写“天下为公”四个大字。此外,历代不乏爱国诗文,也有人提到过“中国梦”。不过,现在的中国梦是在另一种历史条件下提出的,那就是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以后,世界列强侵略中国,使中华民族大受屈辱,经过长期抗争,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始和平崛起。中国梦即将在这个基础上走向未来。
中国梦也是人类梦
这里说中国梦也是人类梦,绝对不是随便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于人,而是完全以事实真相为依据,试作客观理性分析的结果。前面在谈到中国梦是热门话题时,已经涉及国外的有关议论和他们往往会引发的联想。正是因为存在这种情况,于是关于全人类发展前途问题便顺势而来。有问题就需要作出有针对性和使问题得到解决的回答。以下是可以和应该考虑的几个重要方面。
一是思前想后。凡是正常、健康的人都有相当的思维能力和活动。思前想后有两层意思:一是对自己包括家庭和所在国家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想法;二是与旁人及其国家等的比较,是勇往直前还是自甘落后。在中国梦面前,思想会有所触动。
二是观左察右。这也有两层意思:一是方位如左邻右舍,即别人的有关情况,可以进行对比、参照、借鉴、仿效,像国际上某些国家的维新、变法之类事件;二是发展过程急躁冒进可能谓之为“左”,而保守后退甚至有反动迹象,则常以“右”来形容。中国梦也要警惕这两种倾向,过去的经验教训都是众所周知的。
三是分清虚实。同样有主客之分,对自己应心中有数,保持清醒。既不打肿脸来充胖子搞虚张声势,也要或者说更要实事求是地提升相应的实力。对别人则须力求有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在打交道中避免虚应故事,贵能落到实处。中国梦中“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警语是中国人民牢牢记取和借以共勉的共识。
四是辨明真伪。对人对己都要去伪存真。所谓自欺欺人,其实是只会自食其果,欺人未必得逞。有人搞两套标准,结果是“西洋镜”被彻底揭穿,使人看到自由平等也有真假之分。“国际接轨”“游戏规则”若有人操纵会变成圈套、陷阱。中国梦强调的诚信值得重视。
五是各有特色。许多事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说中国梦也是人类梦并不是说一模一样,而是实质相同、各有特色。这才符合世界多元化的本来面貌。特色是个性(国情)的反映,共性通过结合个性发展,否则不服水土。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说,正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本土化的杰出结晶。
平等互利同舟共济
有一种叫“同床异梦”的说法,那是指各人都有一把小算盘只为自己的利益打算,直到各怀鬼胎进行明争暗斗,至少也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志同道合则大不一样,常见现象如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心协力、殊途同归。同时会有一些不约而同、心照不宣,即共同默契了的相互关系方面应予遵守和坚持的原则或信条。以下只是作为举例,试述几个被认为属于基础性的要点。
首先是平等。这可不应仅仅是满足于口头说说、纸上写写的事,而必须使之见诸日常生活和实际行动。无论是人际关系还是国际关系,都体现平等,没有歧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当然很不容易。但若对此确有共识,作不懈的努力去争取,改变局面和风气仍大有希望。例如“公仆”一词,长期以来在较多场合总是说得好听。“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情景一定要改。“选举结束,恶政开始”的积弊又怎能容忍!这些无不饱含不平等的因素。至于大国小国、富国穷国、强国弱国之间,不平等的状况更显而易见。孙中山早就呼吁“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和“废除不平等条约”③了。
其次是互利。这是最具体和最现实不过的事。倘能做到、做好,必将广受欢迎。反之,利己主义突出,损人利己无所顾忌,有时会发展到欺人太甚,令人难以忍受和引起公愤的程度。别人避之犹恐不及,自然不可能有共同语言和行动。侵略者、殖民主义者的嘴脸久已暴露无遗,人们看重的是结果。
最后,是同舟必须共济。我们所同的“舟”有大有小,大到地球和宇宙空间。过去已演过和今后还在或还要演“同舟敌国”的悲、蠢、丑剧,表明人类在整体上尚未大彻大悟。本来,良性竞争是好事,更好和最好是能做到共襄和共享其成,真正和十足是皆大欢喜。最近西方学者理查德·哈斯在文章中提出“究竟有没有‘国际社会’?”的问题和“根本没有什么‘国际社会’”④的论断,与这里所讨论的问题有关。他认为,“一个原因是缺少让‘世界’团结起来的机制。……其结果就是,世界比原本应该的更加混乱和危险。……无法达成共识……”⑤。可见大家的关注和遗憾同时存在。
中国梦的环境要求
干什么都要从实际出发,都要面临环境问题,包括当时的环境和完成任务、达到目标需要怎样的环境。中国梦的形成、发展和实现,正是在一系列不同环境(包括历史的、现实的、未来的环境)中进行的,对环境的认识和态度显得非常重要,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或影响到工作顺利与否以及事业的成败。历史事实俱在,经验教训分明,对我们很有启发。
这里说的环境要求,既然主要是指要有对我们共同事业发展有利的环境,那么,在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对大小具体环境的是否有利进行分析、作出判断和决定应对之方等,实在是对有关人员智能水平的严峻考验。回忆革命初期,环境非常恶劣、艰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希望虽有,但信心未必很足,敌对势力更讥为做白日梦。其实存在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即人心的向背。人心所向就大大提高了革命胜利的信念。正是有这样的前提、背景和基础,使无数人民英雄在正确领导之下大有用武之地,从而取得越来越大的胜利。否则便难以解释中国共产党如何从人数不多的小组成长为八千五百多万人的世界第一大党。新中国的变化也有目共睹,足见人心所向,力大无比,“人心齐,泰山移”的比方似乎还嫌不够。
中国梦的完全实现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让我们来考察一下现实环境。不用评功摆好,要十分留意保持可持续发展和发展得更好的事。面对已得到公认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即将来临的小康社会,是不是应该认真看看继续前进的一些必要条件?毋庸讳言,有不少情况和问题很值得引起高度重视。如小富即安、贪腐成风、干部脱离群众、收入差距拉大、经济亟待转型、公款浪费惊人……不能列举无遗。可喜的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已着手整顿,令人想起作为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可不是么?中国梦岂能淡忘(更不用说违背)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和最广大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还必须安不忘危、治不忘乱。记取内忧常与外患相伴。
和谐相安和平共处
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环境的主要要求,经过综合考虑,可以分别集中为和谐相安与和平共处,都是“和为贵”的体现。而且和谐必可相安,和平才能共处,也是中国梦所期待的境界。再说当今全球化的趋势和局势,国内和国际的关系已很密切,即使国内能够和谐相安,若国际做不到和平共处,或者仅是闭关锁国、孤立独处,则将难以持久,更不用说什么广阔美好的前程远景了。
和谐是中国梦的要点之一。广义的和谐是在人际关系的和谐之外,还包括人与自然界间的关系和谐。例如环境污染,从总体上来说可算得是很不明智的自作自受,但身受其害的常是广大公众。空气、水、土壤等被污染后的影响,就会引起有关人群的不安。此外,和谐社会是安定的社会,必须有效维持正常良好的社会秩序。这就离不开、少不了健全的法律体制和实行公正、严格的法治。自由平等和民主权利有法律保障,大家心情舒畅,才能真正共享和谐,从而同心协力,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光辉事业更主动积极和充分发挥包括潜能在内的正能量。可见和谐与否,事关重大,不可掉以轻心。
关于和平共处,这本是在1920年苏俄粉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后,列宁提出的处理国家关系的思想。我国政府坚持和发展了这一思想,于1954年与印度、缅甸共同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已为许多国家所接受。⑥邓小平也曾在1985年提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强调中国的力量,是世界和平力量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时至今日,已30年了,历史证明他说的完全是至理名言:“中国现在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力量,不是破坏力量。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中国最希望和平。”⑦现在有那么一小撮人狂叫“中国威胁”是别有用心的,我们强军和要能打胜仗完全是为了自卫和维护世界和平。这与霸权主义者扩军备战的本质根本不同。试问:只许强盗挥刀,不让受害者有还手之力是什么逻辑?也真是岂有此理!
中国梦的发展道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事。这可要从20世纪中国三大伟人说起。首先是孙中山。在推翻封建王朝的革命中,他功不可没。后来对他的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说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并正式宣布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与共产党进行了真诚的合作。他的由衷的遗言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他的中国梦的粗线条框架大致如此。后来由于继承人的背叛,共产党人接过接力棒,在不长的历史时期内取得远远超过孙中山所预期的各方面的重大成就。
第二个大伟人是毛泽东。经过艰苦奋斗,赢得抗日战争和革命战争的胜利。开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纪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举世周知的历史事实。在开国之初,百废待举,又遇上了必须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战争。尽管装备悬殊,但使侵略者不能得逞,使世人对新中国刮目相看。后来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实现由美方主动的中美关系正常化等,标志着国际地位的明显提升。在国家发展前途方面,“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信念十分明确。可是没有经验也是事实。苏联的“样本”不可照抄,国情不同只有摸索前进。走点弯路付点代价在所难免,经验教训均已一一总结。苏联解体虽是后来的事,而毛泽东早有预感预见,则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之中。
第三个大伟人是拨乱反正坚持改革开放的邓小平。在“文革”结束以后,他主张改变闭关锁国状态、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代替原来的计划经济、试建经济特区、努力改革开放,等等,使世人和国人耳目一新。虽然他也因缺乏经验提出“摸着石头过河”,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路越来越明确。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中国究竟要走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道路和怎么走的问题终于得到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的回答。30多年的实践成效,充分证明这是完全对路的。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
中共第四代领导人所强调的科学发展观,表明中国梦的发展道路,既一线相承又愈走愈明。科学发展观是在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其主要基本点有五:
一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和基础,亦即发展的出发点和进行绩效评估的根本依据。因此,在各项工作中切忌见物而不见人。“事在人为”表明必须高度重视调动人的积极因素,以加强人们的向心力、凝聚力,对共同事业的发展全神贯注和全力以赴,并能创新挖潜。
二是一定要注意全面发展。无论是研究问题还是开展工作,都要力求避免片面性,防止孤立和畸形发展。事有轻重缓急,但不可没有整体观念而顾此失彼,甚至产生薄弱环节、空白和死角。那将是失策、失控、失衡和陷于被动的局面。尤其是领导者应当随时胸怀全局。
三是要强调协调发展。这是同全面发展联系在一起的。不协调便产生矛盾,若问题积压矛盾激化,便影响顺利发展。因而必须经常摆正理顺各方面的关系,做好互相配合支持,收到统筹兼顾、和谐相处、和衷共济的结果。
四是须保证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高瞻远瞩,有长远的战略思维,以免难以为继。为维护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应保护好生态环境、合理和节约利用资源能源,杜绝浪费。还要针对可持续发展是否有利,进行改革创新,形成优势。
五是谋求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以人为本的必然回应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所在,也正是中国梦的活力源泉。可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必将越走越好,落实科学发展观关系到实现中国梦的全局和全过程。
中国梦的治理模式
说到治理模式,不能不涉及社会发展简史。作为历史产物的社会制度,一般被认为是社会的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等制度的总称,其基础是经济制度,并决定和反映了社会的性质和面貌。根据人类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通常分为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共产主义及其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制度,各有其相应的治理模式,也可能存在某些影响或遗留痕迹、烙印。
难以说清的应是原始公社制度下的治理模式。原因主要是过于久远缺乏具体资料,不少出于推理未必反映真相。它也曾被称为原始共产主义制度,但与正在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同日而语,无法相提并论和等量齐观,所以其治理模式的现实意义不大。
在奴隶制度下,社会性质决定了治理模式。奴隶主的统治是绝对的、毫无人性。奴隶被视为等同于牲畜的私有财产。在治理过程中,表现为残酷、野蛮,令人发指。我们现在坚持以人为本,相形之下有如两个极端。不过仍应警惕,不要让古老的劣根性有再现余地。
封建制度在中国存在的时间较长,其治理模式所带来的思想、作风、方法、习惯等方面的影响也较广、较大。平时常听说诸如“封建家长”“封建思想”“封建遗毒”之类,便属于这种影响。尤其是公共管理领域,什么“官风”“官派”“官气”“官腔”“官样文章”,等等,无一不是封建残余的表现。
接着是资本主义制度。在历史上,它比封建制度进步。其治理模式也确曾使人耳目一新。标榜自由平等和权力制衡,实行选举和法制。可是时间稍久,虚伪性便由逐渐到彻底大暴露。真戏假做假戏真做都是假,多重标准大耍花招自欺欺不了人。本质不变只能换汤不换药,乔装打扮总免不了会露出原形。明白人都心中有数。
最后看看共产主义及其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制度。根据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这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发展阶段。苏联解体不是这条规律失灵,而是治理模式尤其是主其事者犯下无可救药的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经风雨见世面中继续前进,不管别有用心的人怎样胡言乱语,一定要掌好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这把舵。
理性共识合作治理
中国梦是人民的梦。新中国和治理机构名称都冠以“人民”二字,人民当家作主和为人民服务是进行治理的根本原则。在建国后的计划经济时期,早已察觉政府有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深感过去长期忽视的政治、社会、法律等有关学科应赶紧补课。这与改善治理有直接和密切联系,如公共行政、社会管理和行政法等。
试以政治与行政为例,学科重建后很受重视,发展迅速。不久,教育部便分别在两所大学建政治学和行政管理两个重点研究基地。后者随后又改为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英语(Public Administration)照旧,其中有译名的历史原因,现在定公共管理为一级学科,行政管理为二级学科,不无中国特色。原来公共管理不仅是政府管理,而且其与非政府组织(NGO-Non Government Organization)即第三方联合开展实质上是合作的管理。于是另有两所大学先后成立了NGO和合作治理研究机构。这很符合学科发展趋势,上世纪90年代兴起互动管理自然导致互利合作,形成新的治理模式。
这里从应用学科角度粗略勾画其发展过程,意在阐明合作是历史潮流所向。马克思的社会合作思想我们应当好好学习⑧,最近还有科学家发现合作使人类变得更加聪明⑨。中国有合作互助的传统,这是内在的一大优势,可以在实现中国梦中得到更好和充分发挥。在成语、格言中,有关的内容就不胜枚举,像“协力山成玉,同心土变金”之类不必说了,只将带有“人民群众”字样的酌举一些便可见一斑:“得人心者得天下”“人多智广”“民和年丰”“民富国强”“群策群力”“群英荟萃”“众擎易举”“众志成城”等,都是合作的效果,否则无从说起或有局限。而真诚的通力合作应以有理性共识为前提,中国梦已经完全具备这个条件。我们还由衷地期望与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一道能达到以下的共识:和平比战争好,合作比单干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强调的那样,我们必须走出一条和衷共济、合作共赢的新路子。⑩
注释
[美]肯尼斯·拉波扎所作文章题,载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2013年7月24日,译文见《参考消息》,2013年7月26日,第14版。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2013年7月24日报道,见《参考消息》2013年7月26日,第3版。
《遗嘱》载《孙中山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921页。
[美]理查德·哈斯:《什么国际社会?》,载《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2013年7月24日,见《参考消息》2013年7月29日,第10版。
同上。
参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载《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18页。
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04~106页。
参阅张铮、郭平:《科学认识马克思的社会合作思想》,《光明日报》,2012年2月5日,第7版。
据法新社巴黎2012年4月11日电,见《参考消息》,2012年4月12日,第7版。
《习近平论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5年,第250页。
责 编∕马冰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