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乱
一个好的魔术必然能够展示视觉之不可思议,越是出乎意料就越能调动观众的好奇心。魔术师先展示一些再普通不过的东西,神奇的现象总是在忽然之间出现,观众讶异继而鼓掌喝彩。学龄孩童就能轻松抓住魔术中关键的反常现象,是因为许多“核心认知”在生命早期就已经建立了,比如说人没法穿墙而过,以及踏空就会掉下去。
那么,这些认知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小婴儿也能看懂简单的魔术吗?今年4月初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就发现,不满一岁的宝宝不但已经对周围的世界有了微妙复杂的预期,而且当他们置身“惊奇”场景的时候,能比其他场合学得更有效。
过去几十年的研究已经揭示,婴儿会对令他们惊奇的事物给予更长时间的注视,他们高涨的兴趣也被生理指征的测试所证实,比如心跳加快等等。“但是,为什么宝宝会对反常的事物产生这样的反应?”论文作者、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认知心理学家艾米·斯塔尔猜想,获取新知也许是其中的重要动力。
她跟同事一起丽萨·费根森找来一群11个月大的婴儿,并给其中一部分看了几个小魔术,比如说从斜坡上滚下的球竟然穿墙而过,或者玩具火车驶过了没有支撑的断崖,其余的小婴儿则观看相应的普通场景。
结果,看到了奇妙现象的宝宝们都会更积极地探索违背常规认知的事物。这说明他们真的看懂了!一旦有機会摆弄刚才见过的玩具,他们要么拍打桌子,检查它是不是真的可以被穿过,要么捡起玩具火车扔到地板上,并且用触摸、啃咬、摔打之类的方式极尽所能地进行探索。
“这些行为非常特殊,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对新鲜事物的探索,而更像是科学家们整天在做的‘假设检验’。宝宝们在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有目的地给眼前的奇怪现象找到一个解释。”斯塔尔表示。
更令人诧异的是,这个过程似乎影响到了婴儿们对新知识的学习。在“惊奇”环节之后,研究人员挤压“穿墙而过”的球,让它叽叽作响,这个信息是宝宝们从未了解的。当另一个不同样式的球出现在他们眼前,同时有叽叽声响起时,观看了小魔术的宝宝对新球给予了明显更多的注意力。这说明他们成功地把特定的声音和球联系在了一起,而且这个记忆比没有经历“惊奇”场景的宝宝更为深刻。
看来,对婴儿来说,小小惊讶一下是学习的绝佳机会。人类天生拥有“好奇宝宝”属性,时不时给他们给耍点小把戏,比平铺直叙来得更高效。随着年龄的增长,成年人的世界越发波澜不惊,但人类天性中对“意料之外”的探究与好奇仍然存在,也许这正是魔术的魅力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