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会爬很重要

2015-09-10 18:58李艳鸣
大众健康 2015年11期
关键词:床面腹部发育

李艳鸣

爬行是宝宝运动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宝宝的爬行训练对未来平衡感的发展以及手眼协调能力、粗细动作发展都很有益处。

爬对宝宝来说是一项非常有益的动作,是婴儿时期一项特殊的身体活动,是介于“坐”与“走”之间的一种活动形式。爬行加大了宝宝认知世界的范围,使其视听范围大幅度扩大,姿态由静到动,范围由点到面,刺激量大了,思维、语言与想象能力自然得到了发展与提高,从而促进了认知能力的发展。

到了7、8个月时,宝宝就会爬了。在真正会爬时,宝宝是用手和膝盖爬行,头颈抬起,胸腹部离开床面。爬行动作由最初的爬行反射,经过抬头、翻身、打滚、匍行等中间环节,最终发展成真正的爬行,需要经历多次的学习、实践,每一次学习与实践都是一次对大脑积极性的调动与激发。因此,充分的爬行是全方位的感觉统合训练,对于脑部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宝宝在爬行时头胸部向后抬高,形成脊柱弯曲,有利于前庭功能的发展,对形成正常的前庭平衡能力和本体感至关重要。爬行需要宝宝保持身体的平衡,有利于宝宝左脑右脑、大脑小脑以及整个神经系统的平衡发育。

爬行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健体活动,不仅有助于颈部、胸部肌肉及臂力的发育,也有助于腰背部肌肉及腿部肌肉的发育,为宝宝的站立和行走打下基础。

此外,爬行有利于视力发育。婴儿出生后视力发育尚不健全,而爬行可使婴儿看清自己能看清的东西,有利于视力发育。

跳过爬行,可能影响宝宝发育

如果宝宝不爬,会对他(她)有什么影响?研究发现,宝宝早期是否有充足的爬行练习,会直接影响其心理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前庭平衡能力的发展。

爬行训练的缺失会导致婴儿大脑前庭功能发育不完善,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粘人、过分好动、行为冲动等问题,严重的,长大之后还会出现阅读、计算、运动技能障碍,甚至会有社会适应障碍,不会与人交往等严重后果。

有研究表明,爬行对宝宝的空间知觉能力、警觉性情绪、感受性及主动性的发展都有帮助,故爬行的动作绝非可有可无,婴儿学爬的阶段是不可略过的。更有研究认为,婴儿期的动作感觉发展水平与少年期动作的协调性关系密切。

也有研究表明,在3至13岁儿童中,有10%~30%的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平衡能力差易摔倒、胆小、内向、手脚笨拙、爱哭等症状。这并不是一般的教育问题,而是儿童大脑发育过程中某些功能不协调所致,在医学上被称为“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失调是心智异常而不是智力异常。

调查发现,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90%以上不会爬行或爬行时间很短,而爬行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预防感觉统合失调的最佳手段。

不会爬就会走的孩子不会影响智力,但的确容易出现心智问题。上海的一项调研显示,不会爬就会走的幼儿比例高达24.4%。并不是所有不会爬就会走的宝宝都将影响心智,但出现不同程度心智异常的比例是非常高的。

清除危险保持清洁让宝宝放心爬

宝宝爬行的阶段一般比较短,一旦能学会扶着东西直立行走,宝宝就不会再爬了,因此,家长应该尽量为宝宝创造良好的练习爬行的条件,协助他们学习。

清除危险?宝宝爬行的阶段,也是探索的阶段,这个时期,宝宝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因此,家长在布置“爬行轨道”的时候,一定要留意遮盖或清除电线、电插头、插座等危险因素,防止宝宝触电。可以用防碰撞的软垫给桌子椅子做好包裹,以免宝宝碰伤。

保持清洁?如果不希望宝宝的探索被限制,家长最好做好家庭清洁,每天对宝宝密切接触的地点进行消毒、清洁,保持尽可能的卫生以防病从口入。

适当辅助配合?爬行对宝宝来说其实是一个“体力活”,因此,相对发育没有那么好的宝宝,爬行起来就会比较吃力,肌肉比较软弱。因此,家长对于不太愿意爬的“小懒虫”可以配合一些辅助引导。具体做法:需要双人合作,一人用手拖起宝宝胸腹躯干部位,给他一个向上的力量,但也要让其手脚自己用力前进;另一人在距离宝宝不远处拿着他喜欢的玩具引导,增加宝宝兴趣,主要最终要让宝宝能得到玩具,让他感受到爬行的满足感。久而久之,等到宝宝肌肉发育好了,就会主动爬行。

宝宝爬行时间表

7个月?宝宝由两侧肘部交替的向前移动带动下肢,见不到下肢交替动作的,为肘爬、拖爬或匍匐爬行;

8个月?用双手支撑或肘部支撑,胸部离开床面,腹部不离开床面,可见到下肢交替动作,为腹爬、低爬;

9个月?手或肘支撑,腹部离开床面爬行或向后退着移动;

10个月?胸腹部离开床面,用手和膝关节进行交替运动的姿势,为膝爬、四爬;

11个月?躯干完全离开床面,用手和脚像动物走路那样的向前移动,为高爬、熊步;

12个月?可以用膝关节支撑躯干立直地向前移动,为行走。

爬行研究面面观

1.心理学家W?温格的研究指出,在印第安落后民族中也出现这种情况,允许婴儿在地上自由爬行的民族智力商数比较高。

2.有试验研究证明了爬行对孩子深度的知觉和客体永久性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

在第一项研究中,研究者把据有不同爬行经验的婴儿逐个放在中央板上,鼓励他们爬过“深滩”,结果发现爬行时间在6周以内的婴儿并未表现出人们预期的回避反应,而婴儿对“深滩”的回避反应常常在会爬6~8周后出现。为进一步证实爬行经验与婴儿深度知觉发展的关系,又选取6、7、8个月会爬的婴儿,分别鼓励他们爬过“深滩”和“浅滩”。结果表明,婴儿爬过“深滩”的可能性与开始爬过“深滩”前的忧郁时间都与爬行经验显著相关,而与婴儿开始爬行的年龄无关。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婴儿深度知觉的发展不完全决定于其生理是否成熟,而与其爬行存在相关。会爬、而且有较丰富爬行经验的婴儿表现出较高的水平。

在另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对比了不会爬、不会爬但使用学步车、手膝爬行三组8.5个月的婴儿客体永久性发展水平,发现不会爬但使用学步车婴儿和手膝爬行婴儿的发展水平高于不会爬的婴儿,其中尤以爬行经验在9周以上的婴儿表现最佳。这一研究结果说明,爬行等运动经验对婴儿客体永久性的发展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进一步比较不会爬、腹部贴地爬行、手膝爬行的同龄婴儿表现,结果显示,腹部贴地爬行的婴儿不论其爬行经验的多少,他们的表现和不会爬的婴儿相似,但显著低于手膝爬行的婴儿。其原因可能在于腹部贴地爬行的方式迫使婴儿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爬行动作本身上,婴儿难以借此运动方式自如探索以及感知、观察环境,因此腹部贴地爬的方式给婴儿带来的经验是极有限的,其对婴儿心理发展的作用也就较微弱。可见,运动方式的有效性影响婴儿获取相关经验,运动方式越有效,婴儿从运动带来经验中受益的程度越高。

3.美国医生丹普尔等人联合倡导被动爬行模式,他们认为,爬行需要四肢和大脑的充分协调,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外界信息刺激,对开发孩子的智力有明显的效果。

4.美国费城某研究所的调查表明,爬行可促进婴儿的大脑发育,开发儿童的智力潜能,对加强大脑控制眼、手或脚协调的神经发育有极大的益处。

5.没有足够的爬行易近视。光学权威专家指出:“小眼镜”的增多,与婴儿爬行不足,过早学走路有关。专家指出,婴儿在1周岁前没有进过爬行是不宜学走路的,应该让他爬,否则会影响他视力的正常发育。婴儿视力发育尚不健全,爬行可使他看清自己能看清的东西,这有利于他的视力正常发育;相反,过早学走路,孩子因看不清眼前较远的景物,便会努力调整眼睛的屈光度和焦距来注视景物,这样会对他娇嫩的眼睛产生疲劳损伤。另一方面,婴儿学爬行一般是在室内进行,这可避免室外强光对眼睛直接刺激,而学走路一般是在室外进行,这会不可避免地造成强光对婴儿眼睛的损害。在室外,阳光中紫外线和红外线会直接照射到婴儿眼内,由于红外线具有较强的加热作用,会使视网膜温度迅速上升,导致视网膜被红外线损伤。当紫外线进入眼体时,会损伤结膜和角膜,抑制结膜或角膜的细胞分裂,会有眼部异物感、刺激、畏光、流眼泪等症状。

6.据测定,爬行时要比坐着多消耗一倍的能量,比躺着多消耗两倍的能量。

猜你喜欢
床面腹部发育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别忽视了小儿发育迟缓
骨质疏松这样锻炼
6个姿势练好腰背肌
6个姿势练好腰背肌
笑笑不说话
冰川是发育而来的
团身滚动治腰痛
动物变态发育知多少
祝您健康处方(6) 上腹部饱胀、隐痛、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