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未品浓秋已立冬

2015-09-10 18:58
大众健康 2015年11期
关键词:糍粑小雪节气

11月有两个节气:立冬和小雪。

立冬:万物收藏

“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秋已立冬。”秋天的景意并未完全消尽,立冬便踩着厚厚的落叶来了。

我国古时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看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还有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

气候特点

立冬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空气一般渐趋干燥,土壤含水较少。高原雪山上的雪已不再融化。在华北等地往往出现初雪,北京的初雪比较难预报,影响也大,往往需要特别关注。。

西南地区典型的华西连阴雨结束,但相对全国雨水基本都少的情况,它还是雨水偏多的地方。按照西南降水的时间分布,11月进入了一年中的干季。西南西北部干季的特点更加明显。

随着冷空气的加强,气温下降的趋势加快。北方的降温,人们习以为常。从10月下旬开始,先后供暖,人们好在还有一个避寒之地。而对于此时处在深秋“小阳春”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们,如果遇到强冷空气迅速南下,有时不到一天时间,降温可接近8-10℃,甚至更多。

智慧民谚

“三九补一冬 来年无病痛”

人们认为冬季是进补的好时机,所以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立冬补冬,补嘴空“;”立秋摘花椒,白露打核桃,霜降下柿子,立冬吃软枣“等民谚。

但要提醒的是,进补时,要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做引补。一般来说,可先选用炖牛肉红枣、花生仁加红糖,亦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来吃,以调整脾胃功能。

“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说起立冬饺子,其实有一个历史典故:相传东汉名医张仲景告老还乡时,在路上见许多百姓由于天冷耳朵都冻坏了,于是在黄河边支了口大锅,把羊肉、辣椒和驱寒的药材放进去熬,然后捞出来切碎,包在像耳朵一样的面皮里再下锅煮,发放给老百姓喝。这就是立冬饺子的来历。

“立冬晴一冬凌,立冬阴一冬温”

立冬常常被视为冬天的开始。老一辈人常常以立冬这一天的天气来预测这个冬天的天气走向。比如“立冬晴一冬凌,立冬阴一冬温”,意思就是说,立冬这一天晴朗的话,这个冬天将非常严寒;相反,如果这一天是阴天,则这一年的冬天不会太冷,会是个暖冬。类似的民谚还有”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等。

风俗习惯

迎冬礼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古时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

“补冬”

闽南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在这一天,民众要为已经到来的寒冬作必须的准备,要为身体补充新的能量,以期顺利度过整个冬季。因此,立冬日民众要进食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食物,如鸡鸭牛羊、鱼鳖等等,而且往往和着中药“四物”(即当归、川芎、芍药、生地四味药)一起烹炖,增强药补的效用。

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立冬吃饺子

在我国北方,人们习惯在立冬和大年三十吃饺子。因为饺子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交”子之时要吃饺子。天津最有特点的就是倭瓜饺子。倭瓜又称窝瓜、番瓜、饭瓜和北瓜,是北方一种常见的蔬菜。一般倭瓜是在夏天买的,存放在小屋里或窗台上,经过长时间糖化,在冬至这天做成饺子馅,味道与大白菜不同,与夏天的倭瓜也不同,还要蘸醋加蒜吃,别有一番滋味。

养生之道

立冬时节,养生应注意一个“藏”字,重在“收藏”与“保暖”。同时适当进补,辅以运动和精神调养。

1. 多喝水

冬天气候干燥,人体极易缺水,常喝白开水,不但能保证机体的需要,还可利尿排毒、消除废物。

2.户外活动

冬季养生要适当活动筋骨,以强身健体。锻炼时以微微汗出为度,汗多泄气,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杜绝做打球、登山等剧烈运动;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患者,运动应选择上午、下午日照充足的时候,避免受寒冷的刺激,防止诱发急病。老年人更应注意保暖,要避免过早起床锻炼,以防脑供血不足诱发中风。

3. 保证睡眠

俗语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儿,睡不醒的冬仨月。“冬季养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有益于阳气潜藏,阴津蓄积。

4. 进补养肾

冬天是“闭藏”的季节。中医讲肾主封藏,也就是说,冬天是养肾的时节。阳气偏虚的人,可以选羊肉、狗肉、鸡肉等;气血双亏的人,可以选鹅肉、鸭肉、乌鸡等。

5. 护脚保暖

俗话说“寒从脚底生”。中医认为足底穴位与内脏关系密切,如果足部受凉可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痛经等疾患,所以要注意足部保暖防寒。可以坚持用温热水洗脚,最好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

6. 晨起服热粥

清早起床喝上一碗热粥,可以帮助保暖、增加身体御寒能力,预防感冒,可选糯米红枣粥、八宝粥、小米粥等。

7. 开窗通风

冬天门窗紧闭,会导致室内空气不流通,人会出现头晕,胸闷,所以要多通风,最好每天早晨、中午和晚上各开窗通风2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小雪:地寒未甚

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就是说,到小雪节气,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地寒未甚”,故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为小雪。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也说:“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这个时期天气逐渐变冷;虽然开始下雪,一般雪量较小,并且夜冻昼化。

气候特点

气温继续走低

到了小雪节气,华北地区开始有降雪。如果说立冬节气标志着我国北方大部地区进入冬季的话,走到小雪节气,这些地区的气温逐步降到0℃以下。

此时南方的天气潮湿而阴冷,让初到南方的北方人感到不适应。北方的冬天气温虽然经常在零度以下,且通常伴随着呼啸的狂风,可即便气温再低,只要看到太阳,就像倾刻间触到暖意,此时北方陆续开始供暖,不管外面多么天寒地冻、风吹雪飘,屋里总是洋溢着春天般的温暖。

智慧民谚

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

小雪节气期间,黄河中下游的华北地区正值初雪期,在降水较少的时期,小雪的到来意义非同小可。根据天气指导农业生产的民谚有很多,例如河北有“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说的是此时的雪水能抗旱防寒,有望给来年带来丰收。江苏有民谚“立冬下麦迟,小雪搞积肥”;广东则有:“小雪满田红,大雪满田空。”

小雪晴天,雨至年边

在民间,根据小雪晴雨预测后期天气的民谚也有不少,例如湖南的“小雪晴天,雨至年边”;浙江的“小雪无云大旱”;湖北的“小雪见晴天,有雪到年边”。

风俗习惯

腌腊肉

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雪节气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把多余的肉类用传统方法储备起来,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

吃糍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制成的一种食品,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晒鱼干

小雪时节,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开始晒鱼干、储存干粮。乌鱼群会在小雪前后来到台湾海峡,另外还有旗鱼、沙鱼等。台湾民谚“十月豆,肥到不见头“,是指在嘉义县布袋一带,到了农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鱼”。

吃刨汤

小雪前后,土家族人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杀年猪,迎新年”的民俗活动。吃“刨汤”,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在“杀年猪,迎新年”的民俗活动中,用热气尚存的上等新鲜猪肉精心烹饪而成的美食称为“刨汤”。

养生之道

防感冒

小雪已是初冬季节,天气较为寒冷,生活起居要做好御寒保暖,外出要注意增加衣物,防止感冒的发生。

清内火

在小雪节气里,室内开始供暖,容易生“内火”,出现口腔溃疡、大便干燥等。此时宜少吃辛辣食物,在室内不宜穿太多。

按太溪

太溪穴在脚内踝后缘的凹陷当中,是肾经的原穴。揉按太溪穴有滋阴益肾的作用。

猜你喜欢
糍粑小雪节气
一件可爱的礼物
全家一起打糍粑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wo Different Translation Versions of Watching the Cataract on Lushan Mountain
打糍粑
小雪
二十八,打糍粑
小雪的惊喜
24节气
24节气
24节气一小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