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绍杰
2015年8月12日,一场大火和两次威力巨大的爆炸,将天津滨海新区港务集团瑞海物流公司推上了风口浪尖。根据目前调查结果,引发爆炸的是码头集装箱内装载的大量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其实,类似滨海新区这样的危险化学品爆炸事件在世界上曾多次发生。那么,各国究竟是怎么面对危险品爆炸的呢?
类似滨海新区这样的危险化学品爆炸事件在世界上曾多次发生,其中不仅包括美国,就连以管理规范、做事严谨著称的德国、日本,也无法避免。2015年8月6日,德国西部克雷费尔德发生了化工爆炸,造成4重伤8轻伤;2014年1月9日,日本三重县三菱综合材料公司化工厂发生爆炸,造成5死12伤。
天津滨海化学品爆炸现场烟雾逐步散去,爆炸“原点”现出一个巨大的坑,坑内有大量液体,深度未明。
这些国家发生的这类不幸事故,其调查结果多半确认是人为,并且都在事后对相关责任人给予了严厉处罚。但这些国家的社会各界和民众,则对这类事故表现得颇为淡定,没有什么谣言在不幸事件中传播、添乱。此外,对这些国家的救援和善后工作起到重要支持和推动作用的因素,一方面是专家及时出动,应急小组迅速就位;另一方面是消息及时公布,不让谣言有机会跑出来搅事。
事件发生了,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面对,更重要的是,能拿出一套让民众较信服的灾后处理与检讨程序。那么这些国家究竟是怎么面对危化品爆炸的呢?
美国
“有时最好的行动就是不行动”,事件发生时,由专业人员率先指挥处理。
当地时间2015年8月14日下午4点半,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敦北部康罗市一个化学品供应公司发生一系列爆炸,引发火灾,该工厂主要为得州油田提供原油开采必需的化学制品。爆炸发生后,几个消防部门的支队和危险品处理工作组迅速赶到了现场。出于安全考虑,当地政府通知化工厂周边3.2公里范围内的居民待在室内,同时配合防化小组对该地进行危险品检测。
美国得克萨斯州韦科市附近韦斯特镇,韦斯特化肥厂,也曾发生爆炸。
蒙哥马利县的消防局局长吉米·威廉姆斯向媒体表示,他们决定先让爆炸现场的火自行燃尽,而并非率先以水灭之,以防其中的危险化学物品遇水再次发生爆炸。消防部门则率先寻找火灾起源,查明燃烧源,以便确定使用何种阻燃剂。经过专业人员对火场化学物质的甄别,方才开始有针对性地使用泡沫灭火。
“有时最好的行动就是不行动,”威廉姆斯说,“我们不能让消防员陷入危险之中。”根据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报道,经过当地消防员两小时的扑救,爆炸现场火势得到控制。当地医院的反馈显示,爆炸并未引起人员伤亡。
2013年4月17日晚,在美国得克萨斯州韦科市附近韦斯特镇的韦斯特化肥厂,也曾发生爆炸,造成14人死亡,60人失踪,约200人受伤,其中有数名消防员殉职。那次大爆炸将10余栋住宅夷为平地,近80间房屋被毁,周边5个街区范围内的建筑严重受损。为此,得克萨斯州州长发布紧急动员令,疏散韦斯特镇居民,总统奥巴马通过联邦紧急措施署监督应急。
美国迅速派出一个国家级别的应对小组——突发事件管理小组奔赴爆炸现场,小组成员包括了火灾调查员、爆炸专家、化学家和警犬部门相关成员。在事故发生之后的一年内,美国化学安全和危险调查委员会追踪全美1351家化工厂,实地调查他们的硝酸铵存放条件,对于不合规范的工厂,执行相关处罚并勒令其整改。调查委员会在官方声明中措辞严厉:韦斯特化工厂爆炸案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它的发生完全是因为韦斯特化工厂未按照监管机构的要求操作。
随后,美国立法也有了一系列新的法案针对化工厂运作,以避免类似事故再发生。这次康罗市的爆炸未有人员伤亡,或许与吸取韦斯特化肥厂教训有关系。
法国
没有买保险也能获得赔偿金,对危险工厂下“逐客令”。
2001年9月21日,也就是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后的第10天,法国西南部工业城市图卢兹化工厂发生强烈爆炸,工厂被炸出一个50多米宽、15米深的大坑,两座厂房大楼夷为平地。事故造成了31人死亡,2500人受伤。
位于法国斯特拉斯堡的地震监测站表示:这次爆炸引起的地震波相当于一次3.4级地震,有些建筑窗户被震出了几公里远,爆炸的气浪炸毁了周围6公里半径内的将近3万套住房以及几百家企业。
当时,因“9·11恐怖袭击事件”聚集了几乎世界上所有媒体的焦点,所以这个爆炸事件并没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极大关注。然而,这个当时被“9·11”媒体轰炸掩盖了的爆炸事件,却悄无声息地在诸多层面影响了法国社会,除了事故本身给图卢兹带来的不可磨灭的伤痛,还造成了一系列保险体系和相关行业法律法规的调整。
图卢兹化工厂爆炸案发生后,时任法国总理若斯潘和总统希拉克先后赶到现场,他们一度怀疑这也是一场恐怖袭击。不过事故调查发现,其实是因为在爆炸之前一刻钟,数公斤的二氯异氰酸钠不凑巧地与乱放在地上的500公斤的硝酸铵(制造炸弹的原料)混合,引起了300吨的硝酸铵发生强烈爆炸。
法国西南部工业城市图卢兹化工厂AZF发生强烈爆炸,工厂被炸成出一个50多米宽、15米深的大坑,两座厂房大楼夷为平地。
爆炸让工厂的东家、全球化工巨头道达尔卷入了一场长达11年的官司。在这期间,对事故造成的死伤和财产赔款高达20亿欧元。2012年,图卢兹上诉法庭判定这起恶性爆炸事故确实是由于工厂疏忽引起的化学品爆炸,工厂的前经理比埃什林犯过失杀人罪,被判处三年徒刑,两年缓刑和4.5万欧元罚金。
旷日持久的爆炸案调查和赔偿在各个层面影响着法国社会,首先就体现在重大事故的保险赔偿法更改上。法国因为图卢兹爆炸案出台了一项新法案,规定甲方的保险对于由工业灾难造成的伤害也要进行赔偿。在此类技术性灾难发生后,死伤者或是财产受损者都可以要求保险公司赔偿,保险公司则必须在3个月之内给出赔偿意见。保险公司需要先作出赔偿,再去起诉造成事故的一方。同时,即使没有买保险的受害人,也可以通过一个“赔偿基金”获得赔偿金。
图卢兹爆炸案让之前一直对“危险企业”十分顾虑的法国人更加愤怒。事故发生后,图卢兹市长提议所有法国人对如何处理居民区附近的化工企业进行大讨论,其原话是“法国人不应该和炸弹共眠”,以及“我们不能让市民在工作与生命之间做出选择”。很快,图卢兹剩余的4家“危险企业”被请出了该市。
似乎觉得图卢兹市长的提议还过于温和,因此法国波尔多市政厅、普罗旺斯大区首府马赛市政厅以及工业重镇里昂都直接下“逐客令”,要求那些“非常危险”的工厂立即迁移别处。
这几个城市几乎都领教过危险企业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里昂周边曾经有很多化工厂和炼油厂,时有爆炸事故发生,有一次煤油场大火还烧死了18人。马赛港口附近的炼油厂也在1992年发生过爆炸。2001年之后,马赛政府列出了地处地中海港口附近的约65个非常危险的场所。在马赛居住的约13万户居民(占该市人口的1/4)则收到一本特殊的小册子,里面介绍了应对各种危险和事故的方法。
欧盟
惨烈事故推动安全立法,国际指引不断更新。
作为最早实现工业现代化的国家之一,德国在工业化进程中留下的教训并不少。1921年9月,莱茵河畔路德维希港的奥堡发生了一场惨烈的化工厂爆炸事故,造成了561人死亡,2000人受伤,成为世界化工灾难史上悲惨的一页。
在爆炸发生的前几个月,该厂已经发生过爆炸事故,造成百余人伤亡和有毒气体泄漏。灾难调查结果显示,导致爆炸的直接原因,是该厂将硫酸盐和硝酸盐大量囤积于库房内储备,欲待市场旺销时上市。事故发生时,工作人员试图使用炸药来松动4500吨已经固化的硝酸铵和硫酸铵,但爆炸时释放出的能量远超过人们的想象。剧烈的爆炸导致25公里内80%的建筑物受到严重损坏,7500多人无家可归。停在火车站内的列车被巨大的冲击波卷走,半径70公里内所有建筑的玻璃都被震碎。爆炸还将地面炸出一个长125米、宽90米、深20米的巨坑,并引发了大火,经多日扑救才得以控制。
随后的1928年汉堡斯托尔岑贝里爆炸、1948年巴斯夫爆炸、1968年比特菲尔德化工厂爆炸……接二连三的工业事故让德国公众、学者、政府认识到制定统一规范和国家法案的重要性。
1974年6月,意大利北部城市塞维索发生蒸汽云爆炸,28名工人在事故中死亡。一个月后,该市一家化工厂反应堆泄漏了含高浓度剧毒致癌物质二恶英的三氯苯酚,数十平方英里的土壤和植被遭受污染,2000余人接受了二恶英中毒治疗。塞维索接连发生的这两场“人祸”震惊了其他欧洲国家。“塞维索”也成为危险企业的代名词,事故被改编成电影《塞贝索侦探队》(城市名称有所改变),剧中一句台词令人深思:“是先有了人类,再有了化学与政治。”
1976年7月10日,米兰以北15千米的塞维索发生化工厂爆炸,引起有毒物外泄,造成了轰动世界的二恶英污染事件。
1947年4月16日早晨,一艘停泊于美国德克萨斯城的货轮起火,引爆了船上的2300吨硝酸铵。这次爆炸触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它引爆了附近的一家精炼厂和另一艘携带了1000吨硝酸铵的货船。这场灾难粗略估计,造成600人死亡和3500人受伤。
1982年,欧共体(欧盟的前身)颁布针对特定行业活动重大事故灾害的《工业活动中重大事故危险法令》,后来通常被称为《塞维索指令》,其中列出了180种危险化学品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为执行这一指令,英国、荷兰、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比利时等国都颁布了有关重大危险源控制的规程。
1996年12月,《塞维索II指令》出台。它修改和扩大了原“指令”的适用范围,对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土地使用规划和成员国进行检查需遵从的规定均增加了新的要求。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关于土地使用规划的规定,是从印度博帕尔事故中吸取的教训。博帕尔事故被称为世界上最严重的一次工业事故,1984年12月,博帕尔贫民区附近一所农药厂发生氰化物泄漏事件。至少有2万人死于这场人祸,还有20万当地居民因此永久致残。
《塞维索II指令》在立法过程中考虑了土地使用规划对重大事故灾害的影响。它规定成员国有义务通过控制新企业的选址、现有企业的整改和其他新的发展计划(如运输通道、公众经常出入的场所、工厂周围居民区等规划),以实现此指令规定的目标。就长期而言,土地使用规划政策要保证存在有害物质的工厂与居民区保持一定的距离。
《塞维索指令》的第三版在2012年出台,其对技术指标进行了更多更新,如要求官方向居民公开信息,告知周围企业存在的安全隐患,普及事故突发时的应对措施。对企业进行每年至少一次的专业安全评估和检查;在土地使用规划等方面也引入了公众的监督力量。
日本
光有高质量设备远远不够,最关键的是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
在日本,化工厂爆炸事故的伤亡人数很少,除了直接操作实验的作业员以外,鲜有其他人死亡。
日本三重县四日市的三菱综合材料公司四日市工厂发生爆炸。据三重县警方透露,导致5人死亡,13人受伤。
21世纪以来,日本发生过数起化工厂事故。2000年6月10日,位于日本东部群马县的日进化工株式会社里生成硫酸羟胺的蒸馏塔发生爆炸,导致4名作业员死亡,周围居民30人受伤,爆炸威力相当于2级地震。2011年11月13日,山口县周南市的氯乙烯工厂员工,因操作不慎引发爆炸事故,火灾又导致氯化氢泄漏。周围居民被安排在室内等待。事故导致1名男员工死亡,损失约为100亿日元。
距离现在最近的一起事故发生在2014年1月9日,位于三重县的三菱材料四日市工厂生产高纯度多结晶硅酮的生产车间发生爆炸,导致5名作业员死亡,13人受伤。
接连发生的几起化工厂事故引起了日本各界的重视,总务省消防厅组织事故调查委员会和危险物安保技术协会共同召开检讨会,呼吁各个工厂严格按照规定储存、使用化学物品。2014年3月15日,日本一财经杂志发行主题为《日本工厂危险》的特刊,探讨事故多发的原因。
有分析认为,日本化工厂极为重视对员工的“安全教育”,有效减少了类似事故的人员伤亡。
上世纪70至80年代,世界化学工厂频发重大事故。日本意识到,“建设安全工厂”光有高质量的设备是远远不够的,最关键还是要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日本规定,从事危险化学品行业的工作人员要持证上岗,并将危化品分为甲乙丙三种,甲种危险品从业者除了持有资格证还需要具有2年以上危险物品处理经验。所有危险品相关从业者每3年要进行一次集中培训,更新危化品处理知识与技能。
日本化工厂注重“对人的培训”,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吃一堑,长一智。相信通过国家对这次爆炸事故的总结,能还给工业城市的居民一个更安全的居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