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抓到底 打好治水硬仗

2015-09-10 07:22廖小清王鹏程
浙江人大 2015年12期
关键词:五水共治督查组闲置

廖小清 王鹏程

今年10月份,省人大常委会重点针对2014年度审计工作报告反映的处于闲置状态的23家污水处理厂,开展专项跟踪督查,目的是通过推动解决具体问题,以点带面监督推进“五水共治”工作。

“五水共治”,治污先行。今年9月举行的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省政府提交的审计报告显示:我省各地耗资近8亿元建设的23个污水处理厂,处于闲置状态,每天有14.3万吨污水处理能力被浪费,严重影响政府的资金使用绩效。今年10月,省人大常委会在听取和审议审计工作报告后,组成7个“五水共治”专项跟踪督查组,赴各地督查解决问题,防止建成的污水处理厂闲置。

“每年要亏多少钱?”“既然用处不大,当初为什么要建……”10月16日,处于闲置状态的象山县贤庠污水处理厂,督查组提出一连串有关污水处理厂存在的问题,让有关负责人顿显尴尬。

省人大常委会扭住“治水”这个主题,通过专项监督,助推全省中心工作在基层更好地落实,又督促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切实在“五水共治”中发挥人大监督的作用。

病灶,重金投入收效差

审计工作报告披露的23个建成却仍处于闲置状态的污水处理厂,分布在全省7个地区,分别为杭州3个、宁波1个、温州5个、绍兴2个、金华5个、舟山2个、台州5个。

10月8日,省人大常委会“五水共治”专项跟踪督查组来到杭州富阳区的场口污水处理厂。该厂位于场口镇青江口村,一期规模为日处理污水1万吨,投资概算为9728万元。从外面看去,这个处理厂规模不小,各种设备也在正常运行。

然而走进进水泵房,眼前的一幕令人惊讶:日处理量1万吨的污水处理厂,进水泵房的水量却少得可怜,水流近似一条面临干枯的小溪。

“每天的污水处理量只有1000吨左右,最多时也只能达到1500吨左右。”说这话时,污水处理厂负责人有些底气不足。他说,由于需要处理的污水少,按理应该24小时运行的设备,现在基本上和工作人员一样每天“上下班”,日运行时间只有6个小时左右,实际工作量仅为工作能力的十分之一。按这样的日处理效率计算,该厂每天要亏四五千元。

这名负责人坦承,作为国有企业,这样亏下去也不是办法,他感到十分痛心。他还向督查组透露,该项目原计划的日处理量为3万吨,幸亏后来调整为1万吨,否则浪费将更为严重。而且该厂建成后还闲置了3年,日常管理维护费用不可小觑。也就是说,政府投入那么多资金,这3年却在“晒太阳”,没有产生任何效益。

针对设备使用率为何低下的疑问,当地有关负责人解释,场口污水处理厂由富阳城市建设投资集团建设,2010年底开工、2012年建成完工。但是,配套的管网和泵站,却由富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负责。

据悉,这个工业园区目前只建成一个占地1.51平方公里的区块,其污水管网今年7月接入污水厂后,该厂才开始运行。同时,另一个占地3平方公里的区块仍在建设中,暂不具备引进企业的条件,因此没有污水需要处理。多种原因叠加,导致出现今天的尴尬局面。

类似问题,在其他一些地方也存在。省政府提交的审计工作报告显示,全省投资7.81亿元建成的建制镇23个污水处理厂,处于闲置状态,合计每天有14.3万吨污水处理能力被浪费。其中在三门县健跳镇污水处理厂,由于原六敖集镇区、健跳集镇区纳污支管未建,2011年建成后一直闲置至今。不仅如此,全省还有14个治水工程建设进度滞后,影响项目效益的发挥。

问诊,配套设施未跟上

建好的污水处理厂,为何会出现闲置的情况?“主要是一些地方的污水处理厂建成后,管网等配套设施的建设没有跟上。” 省人大常委会 “五水共治”专项跟踪督查组有关负责人说,从督查情况看,这些闲置或利用率不高的污水处理厂,普遍存在与配套管网建设不同步、截污纳管工程进度慢等情况,以致出现污水处理厂没有污水可处理的怪现象。而且,不少污水处理厂与管网由不同单位负责,有的还存在协调不到位、协作不密切等问题。

淳安县姜家污水处理厂就存在这个问题。该项目总投资2447万元,远期污水处理能力为每天1万吨,近期规模为每天5000吨。2015年2月,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后,每天实际处理量只有300多吨,与其处理能力相差甚远。

究其原因,却令人啼笑皆非。去年姜家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和部分管网已完工,但由于管网工程投资数额较大且路线复杂,设计招投标过程用时较长,耗费了不少时间,以致影响整个截污纳管工程的进度,造成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偏低。

还有一些污水处理厂建成后,由于主要服务的企业未能正常生产,也影响使用绩效。

记者随同督查组在建德市莲花镇污水处理厂看到,这里的污水处理量也少得可怜,其设计日处理能力为1000吨,目前却只有300吨,负荷率仅为30%。督查组发现,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除了集镇截污纳管尚未建好外,根源是该厂服务的企业因市场原因产能还没完全到位,原规划满负荷每天排放500吨废水,现在每天仅排放150吨左右。

此外, 由于存在规划不合理、资金不足等问题,导致一些用巨资建起来的污水处理厂,“出生”后却“吃不饱”甚至“挨饿”,处于闲置状态。

在金华,审计部门共发现5个建而未用的污水处理厂,其中婺城区琅琊镇污水处理厂问题最为突出。该厂于2010年4月完成一期建设并通过验收,由于建成5年一直没有使用,部分设施已经损坏,污水池里积满了雨水。原来该厂设计处理规模为每天5000吨,但由于这个山区乡镇人口不多,也没有什么企业,平均每天只有六七百吨生活污水,而且污水收集成本高,污水处理厂运行就意味着亏损。

对此,赴金华的跟踪督查组有关负责人在座谈会上强调要明确责任。五个污水处理厂的整改目标、任务、时间、节点都要说清楚,经费谁来支出,工作谁来落实都要明确到位。此外,发力要精准。目标明确后,要下决心尽快整治到位。要按照年度完成的目标倒排计划表,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完成整治。

监管,资金岂能付东流

宝贵的财政资金白白浪费,令人扼腕叹息。投资近8亿元建成的23个污水处理厂,居然处于闲置状态,无疑造成巨大的浪费。有专家指出,要让财政资金发挥更大作用,必须不断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省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楼小东认为,23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建成后闲置造成资金使用绩效不高甚至浪费的现象,暴露出财政资金项目规划和前期工作不够、安排不精准、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对此类问题,必须加强对财政资金预算编制源头和使用过程的审查监督,进一步深入推进财政管理改革,建立长效防范机制。把审计监督与人大监督结合起来,督促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管,把问题整改落实情况、预算执行及其绩效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预算安排的依据,真正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好、管好。

“现在方方面面都需要用钱,提高政府资金使用绩效十分迫切。”省人大常委会 “五水共治”专项跟踪督查组有关负责人表示,各地要系统规划、科学治水,坚决避免“拍脑袋、拍胸脯、拍屁股”的“三拍”工程,善于从具体情况出发,因地制宜、长远规划、系统治理,切实增强治水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和系统性。同时在建设过程中,要按照建厂、纳管、集污“三个同步”的要求,增强相关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避免因为工作当中的脱节造成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眼下,绩效管理已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最近,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批准的《杭州市绩效管理条例》,就专门对政府绩效管理作出规范,《条例》提到,绩效评估结果将作为政策调整、预算管理、编制管理、奖励惩戒、领导人员职务升降任免等方面的重要依据。也就是说,如果绩效不高的话,相关领导和责任人将面临调离岗位、降职、免职、解聘或者辞退的处罚。

有效的监督,也是提高绩效的途径之一。该负责人表示,省人大常委会在听取和审议审计工作报告发现问题后就组织跟踪督查,就是为了通过发挥人大的监督作用,督促相关地区抓好整改落实,妥善解决存在问题。但是这样监督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事实上当地有关部门在建设前、中、后都要进行监督,进而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不高等情况。

“不仅如此,考核的指挥棒也要改变。”督查组发现,当前,一些地方仍然存在重考核项目建设、轻使用管理考核的问题,看到污水处理厂建好就通过验收考核、拨付资金,并不注重考核其使用绩效。只有项目建前科学规划、事中有效监督、事后完善考核,才能真正让政府的“钱袋子”用好。

贺永华 摄

猜你喜欢
五水共治督查组闲置
数字化赋能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改革
不做闲置主妇
“五水共治”视阈下高校生态德育建设研究
发挥媒体作用 助力“五水共治”——《绍兴日报》推进河长制报道的实践探索
【曝光台】打赢蓝天保卫战
【曝光台】打好蓝天保卫战
扶贫资金闲置浪费谁之过?
养老床位欠缺与闲置并存
杭州“五水共治”公众参与调查与对策探究
顺势而为 勇担责任 发挥优势 学校召开“五水共治”专题工作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