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涛 王丹
英雄部队写华章
作为装备方阵的首个方队,坦克方队先后4次参加国庆首都阅兵,今年再次出征,续写华章。
坦克方队由第38集团军“平江起义团”抽组编成。该团曾参加“平江起义”、“平型关大捷”,涌现出“何万祥连”、“郯城战斗模范连”等英模,培养了1位元帅、4位军事家、196位将军,辉煌战绩写满荣光。
从平江起义、井冈山会师到二万五千里长征,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到抗美援朝,光荣战史令人肃然起敬。作为我军第一支完成从骡马化、摩托化、机械化到信息化转型的部队,它的发展史堪称我军走向信息化时代的一个缩影。
坦克方队阵容可谓强大:方队队长佘贵阳、总教练李戈舟曾分别担任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首都阅兵坦克方队驾驶员总教练、执行政委,驾驶员丁辉则是第3次参阅的老兵……训练一开始,佘贵阳就告诫所有官兵:红军传人每次参阅都是新开始、新战斗。
基础训练时,方队一开始采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首都阅兵摸索出的“三镜两杆一器”进行驾驶训练,初期成绩提升很快。可在一个月后的一次摸底考核中,他们却未能得到第一的位置。
这次失利让方队官兵意识到,光凭老经验行不通。经过向兄弟单位请教,发现采用电子成像系统训练,精度能达到老训练器材的两倍。于是,他们结合新型坦克吨位重、提速慢、队形特殊、传动不对称等特点,在老训练器材基础上改进电子成像系统,增加激光测距、分划标齐等多种手段,很快就在装备方队指挥部组织的考核中重新夺回冠军位置。
车炮长军姿训练,总教练李戈舟总觉得基准兵与第二名之间的距离不对劲,可肉眼看、线锤量,都找不出问题到底在哪儿。有的官兵说,根据以往的经验不到1厘米的误差,不会影响整体效果。但李戈舟偏偏揪住这1厘米不放。帽徽、鼻尖、腰带扣、脚尖……炮瞄镜下,车长和炮长身体不到1厘米的自然倾斜,被他当成重大课题研究攻关。他们利用自主研发的“军姿矫正房”、“五线杆”练体型,解决了1厘米误差,方队军姿训练质量大幅跃升。
将军挺立在“箭尖”
坦克方队以雄壮森严的气势隆隆驶过检阅台时,站在头车炮长位置的是方队领队、北京军区第38集团军政委邹运明少将。
“向右——看!”第一辆坦克即将行驶至敬礼线时,邹运明口令破空,方队官兵齐刷刷向检阅台摆头45°。动作完成那一刹那,头车履带前沿刚好与敬礼线平齐,口令时机与铁甲方阵行进位置配合,天衣无缝。
统一、精准的动作背后,是千百次的锤炼。
由于军长擢升,邹运明被确定为方队领队的时间比其他将军领队晚了近两个月,他也是所有方队唯一的集团军政委。而此时距正式阅兵时间已不足50天,如何追赶进度,确保水准?许多人都为他捏把汗。
新型坦克方队位列装备方队之首,是唯一呈箭形通过天安门的方队。掂量着这一位置的分量,邹运明心头涌上一股豪气:“头车是整个铁甲方队的‘箭尖’,我们一上场就要像利剑出鞘!”参练第一天,邹运明就把头车的驾驶员丁辉和炮手李戈舟叫到一块儿研究训法练法。
“最难把控的是阅兵分列式到达敬礼线前的几秒钟,领队下达敬礼口令的时机必须非常精准,0.1秒的时间误差就会产生几十厘米的距离误差。”多次参加阅兵的丁辉说。
“我们38军没有拿不下来的山头!”邹运明狠下决心。为了练好敬礼动作,邹运明把分解动作练、对照镜子练等办法都用上了,有时候一天下来动作就要做近千次。为了找到下口令时坦克的最佳位置,他带着头车在训练场敬礼线前不知练了多少趟,下了车还要一帧一帧地回放录像,分析总结,终于做到了敬礼动作和坦克履带前沿齐线的精确同步。
在乘车训练中,炮长和车长要“四步登车”,要求乘员在四步之内必须跳进坦克舱。登车第一步需要跨出的高度将近1.1米,四步完成难度不小。只见邹运明走上前,手脚配合,动作流畅,一气呵成,站在车边的贾旭伟一掐表——4.8秒,优秀!
“铁三角”携手再上阅兵场
位于坦克方队“箭头”位置的前三辆坦克驾驶员,他们分别是二级军士长丁辉、四级军士长郭建川、上士曹来群。他们曾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阅兵上驾驶战车,首次以箭形队形通过天安门。此次阅兵,这个“铁三角”组合迎来一个新的任务——为整个装备方队培训驾驶员。那些天,他们忙着编写教案、备课试课、制作训练器材,吃饭睡觉没有准点。为提高授课质量,常常是一人讲课,另外两人示范演示,学员听后过目不忘、印象深刻。三人戮力攻关,先后研究出电子成像系统、骑线镜、标齐镜等6项训练辅助器材,被装备方队指挥部推广运用。
训练场上,曾3次参加阅兵的丁辉驾驶01号车走在最前面,郭建川驾驶02号基准车和曹来群驾驶的03号僚车紧随其后。
平时训练三个人都随身背着一个迷彩帆布包,称为“应急处理百宝包”,里面有手电筒、笔记本、紧固带、万用表、电烙铁……官兵一遇到装备故障,随叫随到、即到即排。据统计,至今方队中的装备遇到电子信号中断、制动系统故障、传动系统故障等数十个大小故障,其中有三分之二是他们排除解决的。
40岁老兵的三次阅兵
99A主战坦克行进在装备方队最前列。驾驶着01号战车的正是第38集团军“红军团”二级军士长丁辉。
1999年,24岁的丁辉驾驶86式步战车第一次参加国庆阅兵。谈起当时的感觉仍然记忆犹新:“其实没有别的感觉,就是激动,光荣!那时候年轻,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临近‘十一’,我激动得好几天睡不着觉。”
十年磨一剑,2009年,丁辉当兵的第16个年头,他再一次披挂上阵。这一次,丁辉多了一个头衔:装备方队教练员。除了日常训练,他还要负责来自海、陆、空、二炮部队所有装备方队的驾驶员培训。
当时感觉压力大了,责任也大了,整天都在思考,怎么才能利用自己的经验,提高训练成绩。训练中,装备标齐、卡距需要一套电子成像系统保障。丁辉利用业余时间跑遍了整个中关村,考察发现,地方开发的系统稳定性不好,难以达到阅兵的精度要求。他带领十几名技术骨干,查资料、询专家,先后20多次设计和改进,终于成功地研制了符合装备要求的电子成像系统,并应用到整个方队,训练成绩大幅提高。在此之后,他又先后研究出骑线镜、标齐镜等6项训练辅助器材,被装备方队指挥部推广运用。
最让他津津乐道的,还是创造性地提出了坦克方队采用“箭形”通过天安门的方案。经过一个多月的不断研究、磨合、实践,方案通过评审,99坦克方队也因为他的努力,由第二提到了第一位,这才有了大阅兵时“铁甲箭队”驶过天安门的震撼场面。
第三次走进阅兵村,丁辉心里并不轻松。这次阅兵是采用最新装备,训练标准要求更高,虽然有前两次参阅的经验,但要想万无一失,难度依然不小。就拿骑线来说,1999年的标准是10厘米,2009年是7厘米,今年是4厘米。搞过竞技体育的人都知道,站在巅峰上,就会知道提高0.1秒有多么难。提高履带车辆驾驶的难度不亚于此。加上今年加装了新的考核系统,成绩评定更科学,精度达到毫米级,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
经过不懈地努力,这一次坦克方队又一次成功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