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合作如何超越矛盾与分歧

2015-09-10 07:22:44周永生
人民论坛 2015年28期
关键词:中美两国大国

周永生

中美作为世界上的两个大国,有矛盾,有斗争,有摩擦,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要让这种负面的因素,始终在可控的范围之内,而不能超越协调与合作的主流,更不能够让一些二三流的国家,利用两个大国之间的矛盾,制造它们之间的裂痕。习主席此次访美,必將会使中美两国更好地超越矛盾,拉近合作,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这也是中美两国对世界应该承担的责任。

美国要及时转变政策,增进与扩大同中国的协调合作

习近平主席于9月22日至25日访美,这次访问是他就任国家主席以来首次对美国的国事访问,内涵与分量不轻。就中国方面而言,这次访问的重中之重,是要进一步加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努力消除双方之间的误解,管控相互之间存在的分歧,进一步拓展双方之间的合作领域,增进合作项目。

但是,众所周知,中美两国存在着诸多摩擦,诸多矛盾,和一些严重的分歧。其中包括成长大国与守成大国之间的结构性矛盾,这样的矛盾尽管难以化解,但也并非没有转化的可能性。

中国政府能够提出建立新型大国关系,说明中国官方对于中美关系未来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期待,尽管双方存在分歧,但是双方可以通过沟通互鉴、相互学习、相互尊重,使矛盾得以化解,合作得以增进。实际上,近些年来,中美两国领导人和高层的主要会晤,基本上都本着这样的思路来进行,最终的结果都使中美关系在原有的基础之上有所推进。

当然我们也看到,美国对中国在诸多领域有过多的指责,这种指责可能有合理性的一面,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明显存在不合理的因素。最典型的是美国指控中国网络攻击。中国欢迎全球互联网规则的制定,但是,这个规则应该体现全球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也要为全球公众和人类未来的发展着想。既要考虑到各个国家的安全,也要考虑到公众的安全,尤其是要在互联网当中防止恐怖主义、色情、邪教势力的发展,以保护全体人类健康的生活。而不能仅仅服务于美国一个国家的利益,那对其他国家和世界公众明显不公平。

至于南海问题,美国则过分渲染中国对南海航路的威胁,这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因为中国在历史上和现实中从来都没有威胁过南海的航路安全,中国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缔约国,当然有义务维护南海航路的安全。不能因为中国在南海有岛礁建设和驻军,就将中国看作是威胁。美国在全世界各地,各大洋以及要害岛屿,主要国际水道都有驻军,难道能说美国是全球安全的威胁吗?美国是世界航路的威胁吗?美国要合理地看待中国和南海地区国家的岛礁纠纷与海洋纷争。

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是中美两国对世界应该承担的责任

中美两国合作前景十分广阔,国际秩序的维护,人类和平发展的构建,都需要中美两国进行合作。伊朗核协议的达成,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难以如此顺利,同样,朝核问题的解决,伊拉克内战的止息,阿富汗局势的平静,世界恐怖势力的压制,都需要中美两国积极合作,缺一不可。中美两国经济需要发展,两国都需要更好地复苏,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处在一种既属于复苏但又增长比较乏力的状态。中国需要摆脱下行压力,恢复平稳发展,并且保持一定的速度。这些更需要中美两国之间的合作。“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是中美两国关系发展的大方向。但仅有这些还不够,中美两国要加强互相学习,中国已经谦虚地向美国学习了很多,但在体制的设置上还有很多文章可做;美国要放下傲慢的态度,认识到中国也有很多可取之处,这对美国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毫无疑问,经济合作的具体项目也是人们关注的亮点。美国要向中国更多地开放高科技产品和技术的出口,允许华为等中国高科技公司到美国直接投资,允许中国为美国发射卫星,不要对芯片等高科技产品出口中国设限。不要用模糊的安全原因作为双边投资协定负面清单的禁忌。如此这般,中国也可以设置更多的领域,回避美国的投资,其结果就是双输。中美要签署高铁合作的大单、飞机合作的大单等项目,这些是中美互利互惠的项目,过去也多是中国政府单方面回馈美国贸易逆差的项目。现在美国需要中国的高铁技术和产品,中国的高科技产品也开始流向美国,互利互惠的势头更加明显。

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美国拥有高端的技术,二者之间相互合作,必将成为比较完美的结合。同时,中国在某些领域的尖端技术,也已经居于世界前列。如果美国再一味地向中国封锁技术,只能够逼迫中国走自我创新的道路,促使中国自我创新的工业体系更加完备;中国也能够从欧盟的技术市场打开缺口,获得相当一部分实用性技术,这将使美国的技术因为市场狭小而保持高成本的状态,难以获得更好的后续投资。因此,中美走向更紧密的合作,尤其是高科技领域的合作,不仅前途十分广阔,也使双方更紧密地捆绑在一起,最终消除相互威胁的可能性。这和德国与法国战后的合作,有异曲同工之妙。再加上诸多复杂的世界和地区事务,必须由中美两国参与合作才能够得到解决,包括气候问题、环境问题、地区冲突问题、恐怖主义问题、核扩散问题、人权问题、消除贫困、防止灾害、控制传染性疾病等诸多问题。在这些领域,中美如果走向对抗,没有一种问题能够得到解决;而中美走向合作,对于推进问题的顺利解决则大有帮助。中美两国在这些问题上的合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这些方面有共同的利益,应该进一步加深在这些问题上的合作。

中美作为世界上两个大国,有矛盾,有斗争,有摩擦,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要让这种负面的因素,始终在可控的范围之内,而不能超越协调与合作的主流,更不能够让一些二三流的国家,利用两个大国之间的矛盾,制造它们之间的裂痕。那样,上当受骗的是中美两个国家,受害国也主要是中美两个国家,同时,由于中美两国的块头与分量,这种负面的因素也将波及到全世界,给全球的和平发展带来损失,这是任何正常心态的人都不愿看到的。

习主席的此次访美,必将会使中美两国更好地超越矛盾,拉近合作,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这也是中美两国对世界应该承担的责任。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开始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人民日报》,2015年9月23日。

责编/潘丽莉 谭峰 美编/于珊

猜你喜欢
中美两国大国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环球人物(2022年3期)2022-03-07 06:35:39
疫情背景下中美大国博弈:回顾与展望
外语学刊(2021年1期)2021-11-04 08:08:12
吐槽大国
趣味(语文)(2021年3期)2021-07-16 06:46:10
多想记住你的脸
歌海(2020年2期)2020-05-12 01:07:09
成功突围的中美建交
艺术品鉴(2019年9期)2019-10-16 08:57:44
从器官捐献大国到移植大国还有多远
中美两国学生高考和求职之路的比较研究
从中日两国宗教基本概念的语意表达看两国对宗教的认识
春秋时期公族与士夫之族的互补性——以鲁、晋两国为例
人间(2015年18期)2015-12-30 03:42:08
周边大国的海上挑战
世界知识(2009年8期)2009-06-10 12: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