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兆才
季节的更替,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冬去春来无人能阻挡。但从当下的时令来说,春天还没到,寒气依然,仍需保暖。
最近读到了一篇文章,主题内容是说:电动车扮演的角色并不仅仅是环保这么简单,电动车很有可能会彻底改变汽车工业的版图,甚至重创以汽车工业为支柱的欧洲经济。开始的时候,心里不以为意,但过去很长时间后,这种思想的碰撞却越来越深刻。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前10个月的累计产销量分别为18.12万辆、17.1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7倍和2.9倍。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量为12.1万辆和11.3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倍和3.9倍。如果仅从数字来看,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的销售数量和整个汽车市场的产销量相比,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但是反观电动车从无到有的增长速度,还是很惊人的。电动车的出现与其说是环境保护的需要,不如说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无论你喜不喜欢,当科技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总会出现一些足以撼动传统产业的新玩意儿。当年传统胶卷统治摄影行业的时候,很多人都对CCD和存储卡代替胶卷嗤之以鼻,认为没有胶卷的摄影不叫摄影,结果数码相机颠覆了传统摄影行业。
汽车工业远比摄影行业庞杂,但随着时代的进步都有着相似的演进过程。汽车最核心的部件是发动机、变速器和底盘。欧洲的汽车工业之所以傲立全球,靠的是他们无以伦比的发动机和变速器技术,在这些关键技术方面甚至连美国和日本都难以超越。从自然吸气发动机到涡轮增压发动机,附加的技术在不断更新。变速器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8挡、9挡、10挡、双离合……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让其他地区的汽车企业望尘莫及,欧洲的汽车工业基础根深蒂固。但是电动汽车的出现改变了一切,他们的动力系统不再依靠技术复杂的发动机,而是依靠制造技术相对简单的电机。至于变速器,电动汽车压根不需要。就从这两点来说,电动汽车已经是传统汽车工业的异类,是颠覆汽车工业版图的星星之火。
发动机和变速器技术是传统汽车产业的核心技术壁垒,突然有一天,一些IT大佬们发现一种新的驱动方式可以完全绕开这些壁垒,而且在技术开发上毫无压力。于是特斯拉出现了,苹果汽车也终将不再是传说,小米、乐视等纷纷将触角伸向电动汽车领域,剩下的就只需政策上的松动。
传统汽车生产靠的是资质,那么非汽车生产企业能不能生产电动车?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无到有的10余年来,这一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而在2015年,产业政策出现了松动。从新能源汽车企业申请注册必须具备整车生产资质,到酝酿降低新能源汽车准入门槛,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再到允许非汽车生产企业注册,新能源汽车企业生产准入政策已经在转变。“二孩儿”都放开了,生产电动汽车的资质更不是难事儿。
从发展方向来看,电动汽车的前景是乐观的。不过,乐观决不可盲目。电动汽车产业仍然有很多难题尚需破解,比如说电动汽车的可靠性问题、由于发动机和变速器被替代以后的操控体验问题、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覆盖范围问题……
就像春天终究会到来一样,电动车的全面普及在未来的某一天也一定能实现,但是未来有多远,在未来之前还有多少坎坷和障碍,需要我们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