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洋
8月1日开始在俄罗斯举行的国际军事比赛上,有来自14个国家的军事代表团参加包括坦克、步兵战车、空降兵、防化兵、工程兵等一系列的军事技能竞赛。作为由去年的“坦克两项”竞赛为核心发展而来,但涉及范围更加宽广的军事比赛,无论是举办比赛的俄罗斯还是自带装备赴俄参赛的中国代表团,都在赛前将此次比赛看作是锻炼部队意志、训练提高技战术水平的一次良机。
但是比赛开赛一个星期之后,无论是像中国代表团这样志在夺取荣誉的参赛部队,还是想借机观察中俄军队建设成果的各国观察员都不得不承认,比赛的走向完全超出了他们的意料。
先是俄罗斯军队的各种武器装备完全没有想象中的优势地位。一方面,几乎所有武器装备的火力都几乎毫无疑问地落于下风,虽然俄军根据去年的“经验”,在赛程中取消了中国96A坦克擅长的行进射击项目,但无论是T-72B3坦克还是BMP-2步兵战车,在射击比赛中都没有表现出压倒性的优势,反倒是中国先进的自行迫榴炮在比赛中占尽优势;另一方面,即使在赛车这个问题上,俄罗斯去年在坦克比赛中依靠“超级改进”获得的技术优势也不复存在。中国代表团的自行迫击炮、两栖装甲车在比赛中表现出了压倒性的优势,连坦克也在加装高原套装后获得了超出T-72B3的动力性能,逼得俄罗斯要来检验车辆的吨功率“是否作弊”。
如果说装备上存在的差距还能用中俄主战装备更新时间不同,两国装备设计侧重点不同等一些客观因素作为托词解释的话,中俄两军在人员素质上的差距,就不是能够那么简单撇清的了。
这种人员的差距一方面体现在比赛的裁判工作和赛前准备当中。本次国际军事竞赛中,作为主办方的俄罗斯直到比赛前都没有确定全部的赛事规则,并且利用这一漏洞和主办方的“特权”,开赛后多次修改规则、提出新规则或者干脆取消比赛。这在国际军事比赛期间的媒体报道中有许多介绍。这种不择手段的比赛态度,加上诸如舟桥长度计算失误等一系列组织失误,不仅严重影响了比赛的公平公正,也对俄军在各参赛国的形象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差距另一方面则直观地表现在两军的比赛之中。本次比赛中,中国代表团本着交流为主的思想,只在师一级部队选拔了参赛人员参加比赛,而作为主场参赛的俄军,则在正式比赛之前的半年里进行了全军范围的大选拔并遴选了最优的人员组成参赛队。从这个角度讲,无论重装备比赛的结果如何,在主要以人员素质和技战术水平为主要评价标准的各类步兵科目上,俄军多少应该占据一些优势。然而“战斗种族”的先天加成和“全军选拔”的后天升级之后,这支部队在比赛中的表现却让世人大跌眼镜:作为俄军最精锐部队的空降兵,在近几年的各类作战中都充当主力,结果在和解放军一支普通的空降兵部队的步兵竞赛中,竟然得分只有中国军队的一半!而在防化兵、侦察兵等兵种的比赛中,笑到最后的依然是中国代表团。不仅如此,在侦察兵比赛中,仅仅一个5公里武装越野科目,就让全军选拔出来的俄军侦察兵因为运动量过大而中途呕吐,这让全世界都大感意外。
过去的5年里,俄罗斯军队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军事改革。一次是以前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为代表的“全盘西化”,不仅在几年内将俄军由苏联时代的师团式传统编制改变为全旅级部队,还要大量购买西方武器;第二次则可算以现任国防部长绍伊古为核心的“反攻倒算”,恢复了一些旧编制以及原本的武器采购。两次改革在高层就是两次“大清洗”,一批批忠于国防部长的人被提拔,反对的则被换下。但对于基层,这种暴风骤雨的变革带来的则是部队的彻底混乱,混乱之下,俄罗斯军队失去的不仅是先进的装备,还有继承自苏联的最后一丝军队精神。今天俄军诸多不堪的表现,也许都应该从这一时代的“改革”中寻找原因。
与此同时,俄罗斯的军费却因为国家经济的萎缩被迫减少。经济学家预计明年的俄军军费可能要比今年少1/4,这意味着对于急于改正俄军缺陷的俄罗斯领导人而言,他的时间和资源都将变得极为有限。(作者系《观察者》网军事频道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