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
摘要:当代西方国家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上层建筑的改進,使经济得以继续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但这不是资本主义永恒性的象征,而是社会主义因素持续增长、最终必然胜利的预示;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否定,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的验证。在全球经济重大变革的过程中,与其说西方国家自我肯定的成分在增加,不如说是自我否定的因素在成长,社会主义的条件在实践中逐步在形成。
关键词:当代西方经济;新态势;特征;马克思主义;科学性
中图分类号:F0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5)03-0045-03
作者简介:张敏(1982-),女,陕西榆林人,中共陕西省委党校法学教研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经济法。
近年来,西方学术界有人讲,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否定。其理由是马克思在1867年的《资本论》中曾提出:“资本主义的丧钟敲响了,剥夺者要被剥夺。”306列宁在1916年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也提出了“帝国是腐朽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的论断。然而,资本主义在它的发展历程中,当代是有史以来的最好状况。针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现实,国内也有人对马克思主义产生质疑,在有些学科领域,马克思主义几乎失语,如此等等,都是发人深省的。
笔者认为,当代西方经济的发展不仅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否定,而且从当代西方经济发展的特征、成因及趋势上看,恰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一、当代西方经济新态势的特征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里,西方国家已进入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如何概括这个阶段的特征,许多学者给了不同的答案。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
1.从生产力的角度看,是发达资本主义经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之所以称之为“发达”,主要体现在其生产力发达。当代西方经济有着世界最发达的生产力水平,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西方国家在世界科技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从总体上讲,当今代表世界科技水平的主要是西方国家。从科学方面看,诺贝尔科学奖的95%以上被西方国家获得;世界科研活动项目的85%以上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世界科技论文发表量的70%以上是发达的西方国家的科研人员所发表的。从技术方面看,世界应用技术专利、专有技术在很大比重上出自西方国家;世界技术和技术产品的出口,也主要是西方国家。
第二,西方国家在世界经济实力中处于主体地位。国家的经济实力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科技的进步;二是生产力的发展。战后,西方国家始终拥有世界最强大的经济实力,是世界经济的主体。当前,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总产值的七成半;进出口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七成;对外投资占国际投资总额的八成;对外贷款占国际信贷总额的九成。
第三,西方国家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其主导地位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主导着世界经济发展的规模。其次,主导着世界经济发展的速度。
2.从基本经济制度的角度看,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二战后,为适应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引起的生产社会化程度空前提高的需要,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对生产关系进行了自我调整,这种调整所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是资本主义在当代最为重要的特征。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所有制体系构成主要有:国家垄断所有制、与国家密切联系的私人垄断所有制、资本家个人所有制、合作社所有制。这四种所有制的交错并存,形成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多层次的混合所有制结构。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企业所有制体系的构成看,占统治和主导地位的是与国家密切联系的私人垄断所有制和国有垄断所有制。由此决定了当代发达的市场经济的所有制基础具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即当代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发生了局部质变——一般垄断转变为国家垄断。从一定意义上说,国家垄断的形成是资本社会化的又一新发展,为西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开了空间。
3.从经济体制的角度看,是现代市场经济。当代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从其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看,是现代市场经济,即由国家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其突出的特征是具有“双重调节”的市场经济。第一重调节是市场调节,它是基础性调节,处处起作用;第二重调节是政府调节,它是占辅助地位的调节。在市场调节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地方,就不再需要政府调节,而在市场调节解决不了和作用较小的一些领域,则需要政府调节。政府调节必须有助于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
政府的宏观调控,调节什么,如何调节和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首先,调节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相对平衡以保证经济发展较少受周期性危机的冲击。其次,调节和制定国家的中长期经济目标,引导企业生产及整体经济的发展。第三,调节和维护市场秩序、限制垄断,保障市场竞争机制作用的发挥。可见,政府宏观调节,在当代西方市场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当代西方经济新态势的成因
1.当代西方经济的新态势是生产力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由于新技术革命的巨大作用,当代西方社会的生产力发生了质的飞跃和量的扩张。首先,是劳动资料尤其是生产工具出现了大改革。生产工具多样化新型化的出现,使大批新兴产业得以崛起,传统产业得到改造。其次,劳动对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劳动对象的范围在扩大,质量在提高。第三,人的劳动趋于高级化,劳动者的素质在提高,劳动力的转移在加快。改善了生产资料的质量,开拓了新的生产部门和产业链。第四,生产的专业化和协作化迅猛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空前提高。节约原材料,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加产品的竞争力。第五,在生产管理上,出现了现代管理扬弃传统管理的大变革。促进资本积累,推动固定资本更新和生产规模扩大,助推生产的产业化协作,提高劳动生产率。
可见,这里最重要的是,科学技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发挥其对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同时,它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有效验证。
2.当代西方经济的新态势是对生产关系进行自我调整的结果。马克思从分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矛盾的视角,得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结论。事实上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的预言有过闪现。那就是1929~1933年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这次经济大危机是以金融为先导,工农财贸互相交织的危机。面对这种状况,有人讲马克思的预言很快就会实现,这是历史的现实。然而,资产阶级的政治家、理论家们开始正视马克思及古典经济学理论,审视资本主义的现状。他们从反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角度,也认识到生产资料单一的私有制框架及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已经容纳不了生产力的发展,从而造成大量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这一问题的解决,必须从调整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及经济运行机制入手。当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罗斯福和英国的凯恩斯。
首先,罗斯福“新政”在实践上探索了国家垄断和宏观调控的路径。在经济危机、社会动荡的紧要关头,新任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33年展开了“经济、复兴、改革”为基调的、被称为“新政”的国家对于经济生活的干预与调节。罗斯福“新政”在实践中为当代西方国家宏观调控经济,做了“摸着石头过河”的践行。其次,凯恩斯在理论上为当代西方宏观调控经济奠定了基础。凯恩斯总结了罗斯福“新政”的经验,于1936年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了关于失业、危机的新理论和对策,主张由国家宏观调控来指导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再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生产力规律的作用下,“经历了三次大的变革:股份制、私人股份垄断资本所有制和法人股份垄断资本所有制。”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发展和跨国公司的兴起,使资本的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另外,也要看到由于资本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的矛盾有所缓解。由此,促使资本的社会化与生产的社会化相适应,从而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增长。
3.借鉴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社会主义制度给资本主义以有价值的启示,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以后,在某种程度上“演变”着资本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付诸于实践的反光。
国家干预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国家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自我调节。这种对生产关系的调节,实际上是吸收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于1928年10月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仅仅过了几个月之后,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韦曼·泰勒就写了一篇题为《社会主义国家生产指南》的文章,提出资本主义国家如果采用“指导性计划”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将大有好处。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采纳了泰勒的建议,实行“新政”。“新政”的实质就是用国家的宏观调控来指导市场经济。特别是二战之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阶段,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使资本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它不仅以各种政策手段从外部干预与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而且还以大量的国家投入与国家消费直接介入社会经济生活之中。
西方国家对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干预,缓解了周期性經济危机的直接根源: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这是其经济能够较为平稳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科学认识当代西方经济新态势
1.当代西方经济新态势实质上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构架内的发展。当代西方经济的变化发展,不仅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否定,反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的验证。因为,西方经济的变化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架构内的发展(这种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的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必然”趋势是一致的)。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必然”理论,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推动了西方国家对生产关系的调整,使资本的社会化提高到能适应较高生产社会化水平的要求,从而缓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当代资本主义虽然面貌全非,但本质依旧。例如,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本主义私有制,因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没有改变。所有制的多样化和股权的分散化,并没有改变大公司的股权仍然控制在少数大股东手里的状况。社会财富占有的不均衡,必然引起更严重的两极分化。可见,资本与劳动的对立不仅没有变,而且在向世界范围扩展。进入新世纪之后,频繁爆发的金融危机及其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在今天的资本主义社会中还依然存在。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生的新变化并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统治的根基,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也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基本原理的真理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西方经济的发展中仍在闪光,并发挥着作用。我们绝不能因为资本主义社会在具体演进中产生的一些繁荣现象,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论断;也不能因为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忘记了老祖宗马克思主义。尽管中国的改革道路不平、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经历了重大挫折,资本主义世界的矛盾在当代经过局部调整有所缓和,然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仍然存在,因而也就不能最终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生产不是绝对的生产方式,而是一种历史的、和物质的生产条件的某个有限的发展时期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定要被消灭。”马克思在谈到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趋势时指出:“问题本身并不在于资本主义生产的自然规律,所引起的社会对抗的发展程度的高低。问题在于这些规律本身,在于这些以铁的必然性发生作用并且正在实现的趋势。”8正如邓小平同志在苏东剧变后所讲:“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人会越来越多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2.当代西方经济的新态势呈现自否性趋势。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新的社会结构的物质基础在资本主义内部进一步成熟,资本主义实际上是进一步向社会主义过渡。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在其自身矛盾的推动下,不断进行着自我扬弃,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由于资本主义自身的扬弃,就使它开始向新的、更高级的社会生产方式过渡。这个过渡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社会化的要求而作的自我调整,这种调整为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股份公司,就曾被马克思称作是对私人资本的扬弃、向生产者集体所有或社会所有和社会管理过渡的因素;资本主义的国有化,曾被恩格斯看作是为社会本身占有一切生产力做准备的阶段;资本主义社会中那些没有资本家的合作工厂和合作社,更被马克思看作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化为联合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是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因素。所有这些因素,虽然没有改变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性质,但确实在一定意义上显示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现实表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不仅是科学的理论逻辑,也是客观存在的趋势。资本主义正在发生的深刻的新变化,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因素在削弱,社会主义的成份在增长。这本身就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过程的体现,由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为社会主义准备了更加成熟的条件,因而它不是离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更远了,而是更近了。当然,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一般规律与具体过渡形式的统一。人类历史的客观发展规律是不容怀疑的,但是,资本主义究竟何时过渡和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还是一个需要根据资本主义新变化,不懈地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的现实课题。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16.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16.
[4]陈慧平.国外资本主义理论新动向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评价[J].红旗文稿,2014,(24).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9.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37.
【责任编辑: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