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广场景观文化营造

2015-09-10 06:35严建伟宋伯年
人民论坛 2015年21期
关键词:文化特色

严建伟 宋伯年

【摘要】文章以天津市海河广场为例,旨在对海河广场的物质层面进行系统的实证分析,以可视、功能、设施、生态与文化因子为评价指标,廓清海河广场景观特征与现状问题。从物质层面、精神层面与管理层面提出天津海河广场景观文化营造策略,为保护和维护天津城市广场景观特色、城市文化风貌提供依据。

【关键词】天津海河广场景观 文化特色 量化解析

【中图分类号】TU986.2 ;G05 【文献标识码】A

英国杰出的文化人类学家泰勒将文化解读为包含人类文化、信仰、习俗等一切文明在内的整体。泰勒的文化科学被认为是一座不朽的里程碑,奠定了文化研究的基础。

城市广场文化作为一种城市文化现象,在城市发展历程中具有独特的重要地位。早期的城市广场以集会、宗教、阅兵、集市为主,随着功能的不断增多,城市广场逐渐成为城市个性和地方精神典型代表,而城市广场景观环境也成为城市文化精神的物化表征。

历经600多年风雨变幻,天津是一座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城市。本文以天津市标志性景观海河广场为例,旨在对海河广场的物质文化层面进行系统的实证分析,从可视、功能、设施、生态与文化因子层面廓清海河广场景观特征与现状问题,为保护和维护天津城市广场景观特色、城市文化风貌提供依据。

天津海河广场景观文化的实证分析

研究区域。天津海河广场(又称站前广场)位于天津城市中心,地处和平、河东与河北三区交界处,占地6.8公顷,绿化率41%,与交通广场、站后公交中心、站前公交中心相连接,构成综合交通枢纽。海河广场分地上、地下两部分,本文以海河广场的地上部分为研究区域,该研究区域由沿海河的亲水泊岸、中央旱喷、12座雕塑灯柱及周边3处绿地景观构成。以圆形为中心的铺砖图案形成了广场主要的形式语汇。广场东北方向设有公交车站,人流较大,距离进出站口较近,避免了人们过多的穿行及人流干扰。广场集会空间开阔,步行交通便捷,指示系统完善。

研究方法。本次调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海河广场的景观文化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

首先通过参与性观察法与游客访谈法对海河广场城市景观文化环境进行初步研究,对海河广场的空间形态、主题功能、景观风格、文化特征、绿化照明进行初步解读,从设计角度进行现存问题梳理归纳。在调研过程中,通过与游客访谈了解掌握场地使用状况和存在不足,为下阶段研究设计做准备。初步研究后对天津海河广场进行问卷调查,定量分析其景观文化的现存问题。

问卷的评价因子构成为:可视因子:设计风格 、景观视觉效果;功能因子:功能需求、步行交通与利用率;设施因子:广场设施、地面铺装、夜景照明;生态因子:绿化满意度和绿化功能需求;文化因子:标志景观元素、城市景观地位和文化精神评价;问卷为李克特量表的形式,从较好到很差分为5等。结果分析上,利用行为测量评价法进行验证性研究;采用统计调查法对广场景观进行评价;以统计分析进行定量研究,进行描述性和推断性统计,利用Excel完成。

研究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调研问卷200份,收回185份,有效率92.5%。调研人员对象基本信息:男性78人,女性107人;年龄层有青年、中年、中老年、老年人员构成:18至25岁共41人,26至35岁共62人,36至55共72人,55岁以上10人。

第一,海河广场景观可视因子层面。海河广场景观的可视因子主要从设计风格和景观视觉效果方面着手调研。海河广场的设计为人们提供了一处可以休闲、散步的滨水景观,这与国内其他城市交通枢纽广场只强调交通功能不同,海河广场可停、可观、可游、可赏,是真正意义上的市民文化广场。

调查发现,21%的被试者对海河广场的设计风格很喜欢,39.5%的被试者比较喜欢,30%的被试者认为设计风格一般,少量被试者不喜欢这种设计风格。其中,认为设计风格较好的人群以中青年人为主。13%的被试者认为海河广场景观环境的整体感受非常好,40%的被试者认为较好,40%的被试者认为一般,5%被试者认为较差,2%被试者认为非常差。其中,青年人对海河广场景观环境满意度高于中老年被试者。

根据调查可知,天津海河广场景观可视因子层面满意度较好,被试者对海河广场现代都市休闲的滨水景观文化风格认同度较高。然而,海河广场景观环境的营造还需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群的需求,特别是随着我国老龄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天津未来可能会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的第三大老龄化城市,应加强场地无障碍设计、适老设施与适老空间的完善与塑造,营造适合老年人的游憩路线与活动场地,进一步完善海河广场的景观文化环境。

第二,海河广场景观功能因子层面。海河广场景观功能因子评价,由功能需求、步行交通与利用率组成。海河广场景观功能需求满意度调查表明,86%的被试者认为海河广场能够满足其出行交通需求,7%的被试者认为海河广场能够满足旅游观景需求,2%被试者认为海河广场能满足休闲娱乐需求,5%被试者选其他需求。

海河广场步行交通满意度评价结果显示:16%的被试者认为海河广场步行交通合理,44%的被试者认为比较好,38%的被试者认为一般,2%的被试者认为较差。海河广场景观利用率满意度评价结果表明:20%的被试者认为海河广场利用率很高,41%的被试者认为较好,35%的被试者认为一般,4%的被试者认为较差。

调查发现,海河广场主要满足人们出行交通需求,具备一定的游赏功能,而作为大型市级综合型广场,休闲娱乐的需求还需进一步加强,如海河广场休憩的空间不足,人们只能找台阶,绿化边缘,喷泉外围隔断柱上,甚至坐在地上。虽然海河广场设计集中展现了天津城市面貌,但应该更加人性化,应根据人们的行走习惯,适时安排休息、驻足与遮荫空间,满足人们生理、心理需求。

第三,海河广场景观设施因子层面。海河广场景观设施因子由广场设施、地面铺装、夜景照明满意度评价组成。海河广场为海河文化项链上的重要节点,周边有滨水景观带、景观桥、津湾广场等文化设施,这些文化设施为海河广场文化的形成奠定了丰满的文化基调。海河广场的商业设施和广场周边的环境紧密结合,视觉统一,不同的商业店面也成为广场的一道风景线。

海河广场景观设施评价结果表明:6%的被试者认为海河广场设施很方便,13%的被试者认为比较方便,而21%的被试者认为一般,31%的被试者认为不方便,29%的被试者认为很差,可休息的地方太少。海河广场地面铺装的评价结果表明,6%的被试者认为海河广场地面铺装材料用料很好、很有特点,29%的被试者认为铺装比较满意,44%的被试者认为一般,19%的被试者认为不好,雨雪天有湿滑现象,2%的被试者认为很糟糕,很滑,根本没考虑使用者的安全。

海河广场夜景照明满意度评价结果表明:37%的被试者认为照明很优秀、有特点,40%的被试者认为比较令人满意,23%的被试者认为一般。海河广场在今后的提升改造中,应着重强化景观设施的整体优化,特别是结合国家低影响开发、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通过低影响开发设施与原有景观设施进行有效的结合统一来解决场地积水、休憩设施不足、景观美化等问题。

第四,海河广场景观生态因子层面。海河广场景观生态因子层面主要有绿化满意度和植被功能需求组成。城市广场的生态环境对广场景观整体满意度有重要影响,通过合理栽植本土植被进行场地生境设计有利于维护场地水文与微气候环境,创建营造宜人舒适的活动场地。环境海河广场的绿化满意度调查结果表明,55%的被试者认为海河文化广场的绿化一般,23%的被试者认为较差,16%的被试者认为非常差。

海河广场绿化功能评价结果表明:32%的被试者认为海河广场绿化能够提升环境品质,24%的被试者认为海河广场绿化需要满足遮阴乘凉,23%的被试者选择观赏景观,21%的被试者选择改善微气候环境。海河广场的绿化植被要素在使用功能上应结合人们的行走路线进行统一规划,在驻足空间中适当增设大型落叶乔木,供夏季遮荫挡雨;在生态功能上应增设路边草沟、下凹绿地、生态过滤池、雨水花园等LID设施来缓解场地内涝与径流污染的问题。

第五,海河广场景观文化因子层面。海河广场景观文化因子由标志景观元素调查、城市景观地位调查和海河广场文化精神评价构成。海河广场中心地面镶有巨型铜板天津地图,地图周边为环形喷泉。海河广场上有12座高达12米的方柱形景观灯,基座四面各有一块巨大的铜牌,镌刻着天津历史的标志性画面,灯杆由众多“小火车”造型的铸铁件组合而成,内嵌的LED灯散发出多种色彩。海河岸边拥有百米余长的亲水平台。标志景观元素调查与城市景观地位调查为物质文化层面,文化精神评价为精神文化层面。

海河广场标志景观构筑物调查结果表明:29%的被试者认为火车站建筑为海河广场标志景观,12%的被试者选择海河,42%的被试者选择广场雕塑,17%的被试者选择其他要素作为海河标志景观。海河广场在天津城市景观中地位调查结果显示,76%的被试者认为海河广场可代表天津城市的形象,20%的被试者认为算比较有特点,4%的被试者认为一般。城市文化由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构成,城市广场的景观环境是物质文化的集中载体,同时还蕴涵着丰富的城市文化精神。

课题组通过调研分析,将天津城市广场文化精神提炼为传统文化、海河文化、舶来文化、都市文化与民俗文化,并结合海河广场进行文化精神评价,调研结果显示4%的被试者认为海河广场能体现传统文化精神,38%的被试者认为海河广场主要体现海河文化精神,36%的被试者选都市文化精神,22%的被试者选择舶来文化。

天津海河广场景观文化营造

天津海河广场作为天津火车站前广场的主体,不仅承载着天津城市轨道交通营运的功能需求,更是一个展示天津城市文化的桥头堡。在海河广场景观文化的营造上,要尽可能的符合天津城市的文化特色风貌,体现海河文化、都市文化、舶来文化的精髓。海河广场景观文化营造策略可分为物质层面、精神层面与管理层面三部分。

第一,物质层面。在保证旅客集散及驻留功能的基础上,海河广场应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空间体验,提供更舒适的驻留空间。合理整合不同尺度的景观功能元素,增加休憩设施,与亲水平台、中央旱喷广场、集中绿地等不同空间类型的场地相匹配。

空间形式及感受方面,滨水空间及三块集中绿地中可以适当增加私密性空间。

在滨水空间的营造上,可以多增加一些驻留设施,利用景观墙面及种植增加空间的私密性,增加人们驻留的几率。

在中央广场周边的三片集中绿地中,可以适当引入步行道及小的驻留场所,在绿化的围合下创造出区别于外部的私密环境,丰富海河广场的空间结构。

功能要素方面,调研结果显示,现有广场各部分均存在不同程度休息设施不足的情况。在满足主体广场疏散功能的同时,可以集合周边绿地合理划分驻留空间以方便旅客及观光人员驻留,同时引入主题风格化铺装以强化广场的文化属性。

风格及视觉感受方面,海河广场空间感受影响主体为天津站主体建筑、站前旱喷泉主题广场、广场周边多个构筑光塔以及西侧世纪钟。

在空间的视觉传递上,应考虑作用构筑物的视觉感受。以天津站主体建筑及站前旱喷广场形成特色站前广场,可考虑应用光塔作为烘托主题的主要构筑元素,丰富其单一照明的功能作用。在海河滨水游憩空间可强化其海河文化轴线,在周边绿地小尺度空间内营造特色民俗文化,用以烘托和串联站前广场,以便游客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感受天津特色文化。

第二,精神层面。不同文化背景下,居住者及到访者对于场地的感受在精神层面是相互区别的。城市的固有居住者对于场地的感受多体现为对于主体构筑物、主体空间形态的空间及标识记忆。而到访者对于城市的及文化的直观感受多来源于各景观元素表象层面的延伸。所以精神层面文化传承体现为空间记忆及文化符号的引证。

空间感受及记忆方面,海河广场主体构筑物为天津站主楼及西侧世纪钟两个主题构筑物,在增加空间记忆方面应多烘托主体构筑物及站前开敞空间。在两侧种植上也应考虑增强主场地围合感,用以强调天津站前主轴线,并逐步过渡至海河沿岸亲水平台的运河文化轴线上。

此外,可在周边照明塔进行特色化风格及文化层面的烘托,在场地内形成多体系的空间记忆符号。文化符号的引证方面,在文化符号及景观构筑元素的设置上要根据不同尺度空间进行区别。根据空间尺度的不同,引入不同类型的文化符号,用以强化整体空间气氛和局部环境氛围。在文化符号的选择上,应挖掘天津专属文化内涵,通过单一符号或多个符号组合形成文化营造体系。

第三,管理层面。应利用现有城市管理政策进行规范化管理,用以整合与提升海河广场景观文化环境。在海河广场主要人员密集节点增加信息服务站,用以展示相关管理制度,约束规范场地内人员的行为。对海河广场内部现有人群进行合理分区及疏导,强化场地分区,将交通出行、交往集会、旅游观赏、休闲娱乐进行合理分布。

在场地功能提升方面,制定相关的政策及引入机制,合理有序地进行津城文化活动,增加海河广场的文化宣传属性,为推广天津城市旅游资源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随着国家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入开展,可将大数据网络体系、微信公众平台等新技术手段开发应用于海河广场信息服务站中,在天津城市文化宣传等方面加大媒体宣传力度,依托相关特色经济化活动的举办,进而达到场地文化氛围的有效提升。

(作者分别为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导,天津大学仁爱学院讲师;本文系天津市艺术科学研究规划重点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B10079)

责编/丰家卫(实习)

猜你喜欢
文化特色
浅析云南陆良县雍家古村的文化特色与文化保护
千年飞山 苗侗祖地
梅山文化动画化的可实施性
沈阳故宫的营建与空间布局特色分析
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培育探究
广东客家山歌的文化特色探析
日本旅馆传统文化特色研究
蜀锦的文化特色与价值研究
浅析中国景观设计的创新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