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旸
向往沙漠的人,大抵身体里都住着一个不羁的灵魂,平时看似坐在文山会海里,心里头却上演着荡气回肠的武侠片和为爱痴狂的文艺片。
若是女子,大半与爱情有关。“请允许我尘埃落定,用沉默埋葬了过去,满身风雨我从海上来,才隐居在这沙漠里。”究竟要怎样炽热的爱,才能让一个女子甘心做一朵沙漠玫瑰,究竟要怎样浓烈的情,才能义无反顾地背井离乡。
还真遇到了一个这样的女子。
因为飞机延误,走进一家拉面馆,女服务员听到我说上海话,过来说了句:“阿拉格得唔没猪肉,只有牛肉。”其标准程度让我诧异,千里之外的异乡怎么会有人说一口正宗上海话呢?攀谈后才得知,店里面有个世俗版的三毛和荷西。这个28岁的女服务员是土生土长的上海姑娘,和一个青海回族小伙相恋,远嫁他乡。新婚半年后,丈夫哥哥的店里缺人手,她就把上海的拉面店关了,跟着丈夫到内蒙古帮忙。
我是她遇到的第三批上海人,听到乡音,她非常激动,兴奋地跑去和丈夫说又遇到老乡了。在这里的5个多月里,她哪儿都没去过,整天在店里忙,知道我刚从沙漠回来,羡慕地对丈夫说:“你都不带我去。”小伙挺帅,憨厚地笑笑,默默帮妻子切瓜,她边埋怨丈夫买那么贵的瓜,边招呼我吃,“再不说上海话就不会说了。”一个鱼米之乡女子,嫁到西北荒漠,要多么深沉的爱和强大的内心才能承受。“家里当然反对,反对也没用,以前也找过上海人,都不好,喜欢啃老。认识他之前,觉得西北人都很恐怖,更别说嫁了,要么脑子坏了。”她自嘲道,“现在我就是脑子坏了。”只是偶尔,她也会想念家乡,“家里浦东浦西都有房子,我妈天天打电话催我回去,这里实在太荒凉了。其实我连青海都没去过,他家有8个孩子,爸妈都70多岁了,我和他们有代沟。”
更多时候,她爽朗地和客人聊着天,一有空就算账,“今天营业额3800元,昨天4000多元呢。现在钱难赚,以前这里人来吃饭都不看价格的,几年前最便宜的面也要15元。”
她口中的几年前,是依靠资源发展起来的经济泡沫还没破灭的时候,后来,外乡人纷纷失业出走,鼎盛时期大兴土木造的高楼入住率仅30%,虚高的房价一落千丈。几乎每个当地人都有五六套,房子不值钱了,可房贷还值钱,只好把车子卖了还贷。
回到家里,脱下鞋子,沙子落了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