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景如画的阿尔卑斯山地区,有一个犹如世外桃源般的小城,它与维也纳、萨尔茨堡齐名,是奥地利三大旅游胜地之一,这就是奥地利蒂罗尔州首府茵斯布鲁克。
如果说奥地利像一把横躺的小提琴,茵斯布鲁克恰好位于琴把的中央。茵斯布鲁克自古即为德国通往意大利的要津和瑞士通往维也纳的必经之路。被阿尔卑斯山环绕的茵斯布鲁克由此获得了“阿尔卑斯之心”的称号。
这里有别具一格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运动和休闲选择:世界一流的滑雪场、奥林匹克城、古老的宫廷建筑、施华洛世奇水晶世界……当欧洲各地步入炎夏之时,海拔只有500米的茵斯布鲁克便成为全欧洲最理想的避暑胜地。
前不久,笔者前往茵斯布鲁克采风,亲身感受它的魅力。
皇家之州
公元前15年,古罗马人就在靠近席尔河及茵河汇流处建起了道路和村落。后来,这里逐渐发展成为一座小镇。随着小镇规模不断扩大,1239年,茵斯布鲁克正式升格为城镇。
茵斯布鲁克这个名字的由来很简单,意为“茵河上的桥”。这里最独特、最经典的景色是坐落在冰川山谷中的中世纪建筑,仿佛一幅幅精美的图画,美得令人屏息。阿尔卑斯山上的融雪在茵河里流过,带走了暑热,留下了清新的空气以及宜人的气候。
1420~1665年的200多年里,茵斯布鲁克凭借其凉爽的夏季气候以及优美的自然环境,成为哈布斯堡王朝(统治奥匈帝国及后来奥地利帝国的皇族)王室的居住地。这里也是哈布斯堡家族权力与版图开始走向巅峰的地方。1490~1519年,在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统治时期,茵斯布鲁克成为罗马帝国的首都。由于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对茵斯布鲁克青睐有加,小镇蓬勃发展,很快便成为奥地利境内仅次于维也纳的重要城市。即使在1665年首都迁出之后,哈布斯堡王朝的历代皇帝也仍常在此地停留避暑。
在这一时期,茵斯布鲁克的文化、艺术得到迅速发展。著名的黄金屋顶、宫廷城堡、宫廷教堂、巴洛克式的宫殿和凯旋门以及玛丽亚·特雷西亚大街上的许多经典建筑,都建造于该时期。
1816年,德国著名诗人歌德在前往意大利的途中,曾在茵斯布鲁克小住,并写下了“茵斯布鲁克出奇的美丽”的诗句。1769年,音乐神童莫扎特留连于此,他在给母亲的信中写到:“我欣喜若狂,因为这里是如此的美丽!”
老城漫步
在茵斯布鲁克漫步,是一件很惬意的事。老城不大,只允许行人和有轨电车通行,依然保持着中世纪的容貌。狭窄的街道上,歌特式建筑鳞次栉比,巴洛克式的大门和文艺复兴式的连拱廊比比皆是。街道上尽是三三两两的游人。街边建筑的外墙,绘有精美的图案;两边房屋的窗台上,摆满了各种叫不出名字的鲜花,生机盎然。
来茵斯布鲁克,不能不看玛丽亚·特蕾西亚大街。它从凯旋门起,到黄金屋止,串联起城中的大部分景点。
黄金屋,这座从前被人们称为新王宫的建筑,建于1500年,属晚期哥特式风格建筑,是为了纪念马克西米利安一世订婚而建造的。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在1494~1496年将从前破旧的挑楼改建为有哥特式穹隆的宫廷包厢,以便在此观赏广场上的比赛和戏剧表演。
两层的挑楼有 16米高,仅屋顶就有3.7米高。金色屋面采用数千枚金箔铜板贴面而成,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黄金屋其名正是源自于此。
檐角边缘饰有动物图案的雕饰花纹,廊柱表面围满了浮雕,其中就有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和两任皇后的雕像。
包厢正面下端,雕着奥地利和匈牙利的纹章——双头鹰和国王雄鹰,以及布尔艮德和米兰的纹章,侧面还有施泰尔马克和蒂罗尔的纹章。壁画上描述的是两名肩扛帝国大旗和蒂罗尔旗的卫士。
与黄金屋隔街相对的是赫尔布林公馆,它比黄金屋更吸引眼球。向外突出的窗户造型,是为了能够从狭窄阴暗的古老街道中获得更多的阳光;其外墙装饰着18世纪洛可可风格元素——匀称的石膏花纹、花卉、贝壳、果实,明艳的色彩显得淡雅而高贵;窗棂上下细雕的图案纤细、轻巧,显示它的精致华丽,非常赏心悦目。这种风格的房屋建造起来费工费时,仅流行了很短的一段时间;而且,在二战时期,这样的建筑又被炸毁了很多。因此,像赫尔布林公馆这样保持如此完好的洛可可建筑在欧洲所剩无几,难得一见。
1460年前后,西格蒙德大公爵在位期间建成了霍夫堡皇宫。这座皇宫金碧辉煌,内部由20多个房间组成,每个房间皆以华丽精致的墙壁浮雕及壁画装饰,展示了为数不少的皇族成员肖像。1754~1773年,哈布斯堡的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王下令把这座巴洛克风格的宫殿扩建成晚期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的辉煌建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用抛光的大理石砌成和白金装饰的豪华大厅,里面有皇帝家族成员的半身像和3幅绚丽多彩的天花板湿壁画。据说,霍夫堡皇宫是茜茜公主第一次见到弗兰茨·约瑟夫的地方。不少茜茜公主的粉丝都会来此参观,以便近距离感受她传奇的一生。
皇宫旁边就是宫廷教堂。宫廷教堂内的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纪念陵墓是欧洲最伟大的皇帝陵墓。陵墓建于1555~1565年,是费迪南德一世为了纪念马克西米利安一世而修建的,尽管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尸骨从未被从维也纳挪到这里来。陵墓因立于棺墓两旁、真人大小的28尊黑色青铜像而闻名。此项工程凝聚了当时文艺复兴时期一些艺术名家的创作,如画家丢勒、铸铜名家菲舍尔、雕刻师科林等,有着异常精湛的艺术水平。
在茵斯布鲁克市中心,树立着一座作为山城象征的地标性建筑——安娜柱。这座看上去静谧安详的安娜柱记载的却是一桩历史上的纷争。1706年,蒂罗尔州议会中享有特权等级的代表共同出资建造了这根安娜柱,为的是纪念1703年巴伐利亚军队撤出茵斯布鲁克。这根柱子建造于7月26日,当天正好是安娜的命名日,纪念柱因此而得名。安娜柱是一根红色大理石的柱子,柱头采用古希腊科林特式风格,柱头之上是一尊圣母玛利亚像,几百年来,她一直眺望着远方的雪山。
冰雪小城
茵斯布鲁克的美不止体现在其古老的文化和建筑上,还体现在它的冰雪魅力。这里是世界级滑雪胜地,拥有全年开放的世界一流滑雪场,即使夏季也可体验赏雪、玩雪与滑雪的乐趣。每年都有无数世界各地的游客来此体验冰雪运动的魅力。
茵斯布鲁克有6个主要滑雪区域,雪道总长200千米,海拔在1200米左右,59条缆车随时供游客使用。其中还包括一个世界上最先进的滑雪跳台以及奥林匹克雪橇滑道。每年的滑雪季,到处都能见到一家老少共享滑雪乐趣的情景,滑雪在茵斯布鲁克早已成为一项大众普及运动。
说起雪山,茵斯布鲁克人总是很自豪。他们说,瑞士当然好,但我们这才是阿尔卑斯的首府。来到这里,岂能错过与美丽雪山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乘坐缆车,只用了20分钟,便从市中心的皇宫直接上到海拔2000多米的雪山顶上。
在山上,可以俯瞰整个茵斯布鲁克。峡谷中的小城被茵河从中隔开,城中并没有很高的建筑,干净得一尘不染。坐在山顶,什么都不做,只是看看对面的雪山,就让人心满意足。抓一把白雪,绵软细滑。
仰仗着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茵斯布鲁克曾经于1964年和1976年两次举办冬季奥运会,由此载入了世界体育盛会的史册。进入小城,就可以看到曾经的奥运会体育馆。远远望去,山坡上就是冬奥会的滑雪跳台。
水晶世界
对于不少人来说,来到奥地利,尤其是到了茵斯布鲁克,怎能不去瓦腾斯?这里地处偏僻的阿尔卑斯山麓,人口仅有几千人,每天却有成千上万的游客蜂拥而来,为的是看看那个造型怪异的阿尔卑斯山巨人以及巨人身体中的神秘世界。巨人匍匐在一个山头,两只水晶大眼在阳光下显现出一种奇异的光彩,从它的嘴里奔涌而出的喷泉落到了下面的湖中,发出巨大的咆哮之声。这里就是全球著名的水晶制造商——施华洛世奇总部。
在施华洛世奇总部,有一座世界上最大、最著名的水晶博物馆,展示着全球种类最全的各类水晶石、最华贵的水晶墙、最美丽的水晶艺术品。这座多媒体声光水晶世界是1995年为庆祝施华洛世奇公司创办100周年,由世界级媒体艺术家安德列·海勒设计建造而成,被誉为光线和音乐完美结合的“现实中的童话世界”。
水晶世界的入口便在阿尔卑斯巨人两肩。刚进入水晶博物馆大门,迎面就是一块高11米、宽42米的水晶墙。这面世界上最大的水晶墙是用12吨水晶石做成的。在大堂里面,出自大师之手的水晶艺术作品熠熠生辉,水晶行星、水晶大教堂、水晶剧院、水晶书法、水晶走廊、冥想室、巨人的宝物展厅……置身其中,仿佛走进了一个童话世界。
走出璀璨的水晶世界,抬眼便是湛蓝如洗的天空、阿尔卑斯山上的残雪和绿草茵茵的山坡,顿时暑意全消。
阿尔卑斯山怀抱着这座古城,冬日白雪皑皑,夏日青山滴翠。只要身处城市之中,举目便可望见阿尔卑斯山的雄姿。发源于阿尔卑斯山的茵河,泛着涟漪,穿城而过。难怪有句西方谚语称,奥地利的风情都写在茵斯布鲁克的脸上……
本文配图见中插
【责任编辑】赵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