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岳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阅兵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34年8月1日,红军在瑞金举行阅兵,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和刘伯承骑马绕场一周,朱德还带领部队宣誓。抗日战争以后,中央领导同志也曾多次检阅部队。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从河北西柏坡抵达北平时,在西苑机场也举行了隆重的阅兵仪式。
从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阅兵,才正式奠定了新中国阅兵式的基本框架。
1950年阅兵是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次国庆阅兵。当时的天安门广场时称人民广场,新闻媒体在报道这一年的庆祝活动时,冠以“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国庆节”的称呼。1951年国庆阅兵时,走在最前面的方阵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的学员,他们都是身经百战、功勋卓著的高级指挥员,当时正在军事学院学习军事科学;接着是各军校的学员方队;然后是各军兵种部队。这种以军事学院方队为“龙头”的队列排序方法,一直延续到1959年。1952年的国庆阅兵,民兵方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公安部队也首次参阅。最为奇特的是,民兵大队的成员来自汉族和多个少数民族,他们穿着五颜六色的民族服装,手里拿着新式的作战武器。1953年的第5次阅兵,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出现在天安门观礼台上,火箭炮兵方队也第一次出现在受阅队伍中,使用的装备还是苏联的“卡秋莎”火箭炮。1954年,第6次阅兵。这次国庆阅兵的受阅部队中,出现了伞兵部队的方队,但伞兵部队并没有跳伞;而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部队则是最后一次接受检阅。1955年,第7次阅兵。此次阅兵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士换了新装。受阅部队指战员身着崭新的新式军装,佩带军衔肩章、领章,军容严整地通过天安门广场。刚授衔的元帅和大将们在阅兵结束后,兴致勃勃地在天安门城楼上合影留念,这些照片现在已成为开国将帅们身着新军装、为数不多的珍贵图片,有的还成了将帅们的标准照。1956年的阅兵是在滂沱大雨中进行的。这天的北京从清晨起就开始下雨,受检阅的队伍都在雨中行进,分列式开始时,雨下得更大了,天安门广场几乎成了一片汪洋,指战员们的衣服全被雨打湿了。他们身上蒸发出的热气,形成一层乳白色的薄雾。军人们随着军乐的节奏,高挺胸膛,踏起水花,齐步向前。1957年的阅兵,国外来众多。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及党和国家的其他领导人参加检阅,应邀来我国访问的匈牙利、保加利亚、印度尼西亚、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缅甸等国的客人也在天安门城楼上参加了检阅,还有应邀前来访问我国的50多个国家的外宾、各国驻华使节和外交官员以及在华外国专家等也观看了阅兵式。1959年阅兵是“逢十大阅”的年头。本次阅兵,参加典礼的各界群众人数最多(70万人)。受阅部队的装备中有最新式的自动步枪、大炮、坦克、高速喷气歼击机,这些装备都是中国自行制造的。受阅部队由15个徒步方队、14个车辆方队和6个空中梯队组成。1984年是第12次阅兵。此次阅兵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装备最新、机械化程度最高的一次大阅兵。受阅部队的武器装备全部是国产现代化兵器,压轴的海军导弹部队方队、空军地空导弹部队方队和战略导弹部队方队尤为引人注目;其中战略导弹部队是首次向全世界亮相。1999年,第13次阅兵。这次是50年国庆盛典,参加阅兵的部队以强大的阵容、雄伟的气势、精良的装备,向世界展示了新时期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巨大成就。1999年10月1日上午,一辆红旗牌检阅车驶出天安门,检阅车上站立着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所乘检阅车徐徐向东,这是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检阅三军部队。
2009年大阅兵与以往不同的是,在国庆受阅的“鹰”阵里,有中国空军首批16名战斗机女飞行员组成的空中梯队。受阅部队涵盖了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和武警、民兵、预备役等所有军兵种部队;分为徒步方队、装备方队和空中梯队3个方阵。陆军涵盖了主要兵种专业;海军涵盖了水面舰艇、潜艇、海军航空兵、陆战队、岸防部队等兵种;空军涵盖了歼击、轰炸、加受油和直升机等多个机种;第二炮兵涵盖了远中近程等多种武器装备,浓缩了共和国武装力量精华,充分体现了军队武装力量体系的完整性。此次阅兵与国庆50周年阅兵相比,受阅部队减少了徒步方队,增加了装备方队;减少了陆军方队,增加了海军、空军、第二炮兵等军兵种方队;参阅装备大部分是先进的第三代信息化装备,是历次阅兵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次。
【责任编辑】林 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