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瓦那缓缓而至的黄昏

2015-09-10 07:22
南方人物周刊 2015年17期
关键词:古巴人胡安哈瓦那

从迈阿密到哈瓦那,一个小时的西南方向飞行,366公里的直线距离。当飞机穿过佛罗里达海峡,拉丁美洲便扑面而来。这和当年哥伦布在茫茫大海中与其邂逅的情形全然不同。假如那个热那亚羊毛纺织工的儿子在1492年10月27日打了一个漫长的盹,错过了在他眼前浮现的一片陆地(他当时以为那是日本),古巴历史会被怎样改写呢?

当然,历史没有给“如果”留下余地,哥伦布还是毫不犹豫地将锚落在了今天古巴奥尔金省的巴伊亚·巴里亚门港。一年之内,西班牙就毫不客气地占领了这个加勒比海最大的岛屿;1898年,美国打赢美西战争,获得了对古巴的控制权;1902年古巴独立;1959年菲德尔·卡斯特罗赶走亲美的巴蒂斯塔政权,革命胜利。比起其他国家来,古巴的历史没有太多曲折,冤家也不算多,比较大的一个主题,就是对抗美国经济封锁超过半个世纪,成为西半球硕果仅存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海边的马拉贡大道行走,七翘八裂的人行道上,遍地都是滑溜溜的青苔,还要时刻提防窨井盖子不翼而飞后留下的大洞。这又让东跳西踮、本来未免凄惨的行走变调为简易伦巴舞般的欢快。

马拉贡是一条长达8公里的防汛堤岸,事实上,不管你在哈瓦那城中心的哪个角落,闭着眼一路北行,总能抵达马拉贡,它从哈瓦那的老城一直延伸到阿尔门达雷斯河口。这条防汛堤以北145公里左右的陆地,就是美国领土。51年前古巴导弹危机时,马拉贡成为一条漫长的战线,到处是高射机枪和大炮,还有英姿飒爽的女战士。古巴的政局自革命胜利以来一直相对稳定,人民相对安稳地生活着,偶尔乱一乱,吵着要去美国,也是基于经济而非政治上的原因。

这条在涨潮时全然挡不住潮水的防汛堤,风平浪静时,只文静地行使着类似外滩情人墙的功能,上面坐满了正在亲吻的情人。在他们的间隙,垂钓人勉强找到了落脚处,还有那些不管不顾欢奔在防汛堤上的孩子们,所有人都无一例外地吹着很有可能从美国旅行而来的风。

16世纪以来,从对抗西班牙人不敌、最后自杀的印第安人,到对抗西班牙奴隶主的非洲和中国劳工,到拍马向西班牙人冲去的独立战争英雄何塞·马蒂,再到82壮士从墨西哥坐着“格拉玛”出发,仅剩12人登陆古巴,在马埃斯特腊山脉游击两年的古巴革命先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热血,总算渐渐冷静下来,大家只想好好地过日子。人民学会了和“革命”这个词和睦相处,与“大减价”、“打折季”之类的无异,不轻易为之所动,但亦不会全然不当它一回事。

当地人管这条防汛堤叫哈瓦那的公共沙发。那么,滨海一带就是哈瓦那的客厅,面对海峡的那一排街面房子就是客厅的墙纸,被飓风和岁月摧残得不成样子。当你以为这些房子已经长久没人住了,在玻璃都已经不知所踪的窗户上却哆哆嗦嗦地晾出了红红白白的内衣裤。行使着大使馆功能的美国驻古巴利益代表处是这条滨海大道上维护得最好、也最没有风情的一栋火柴盒式多层建筑,它通常被百来面高高迎风招展的古巴三色国旗遮挡着。倘若古美之间发生摩擦,国旗会全部换成肃杀的黑旗,为通常安详的哈瓦那客厅平添一些戏剧张力。

我在总统饭店散放着舒适藤椅的露台上等候朋友安娜的表弟胡安。这个离海不远的老饭店让我想起上海的浦江饭店,有很多历史名人光顾的照片可以炫耀,但掩饰不了垂垂老矣的内核。

从马拉贡出发,直到以文学艺术学院为尽头的总统大道,次第铺陈着古巴独立后的总统和拉美革命风云人物雕像。就在离总统饭店正门不远,有一座雕像仅存基座,身体已不知去向。基座上一双铜绿斑斑的鞋子,忠心耿耿地提醒着路人,这是“作为一个美帝国主义傀儡的下场”。哈瓦那人微笑着告诉你:“这是我们第一任总统托马斯·埃斯特拉达·帕尔马的两只脚。”这名政客在1902年到1906年间担任古巴总统,后来流亡到了美国,在纽约一个叫作伍德伯里(Woodbury)的小镇度过余生。他的铜像在古巴革命成功后不久就被推倒,因为大家相信,正是这个“傀儡”为美国干涉古巴内政打开了大门,也正是在1903年,美国从帕尔马总统手中获得了租借关塔那摩湾部分土地的永久性租契。关塔那摩湾的归属问题,至今仍然是古美关系中难以解开的死结之一。但帕尔马先生总算在美国——他的第二故乡留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一条小路,叫作“埃斯特拉达路”(Estrada Road),勉强和他在第一故乡的那双残破铜鞋遥相呼应。

卡尔扎达街上,一群年轻人正走向古巴国家芭蕾舞学校,在学校对面有个广场可以踢足球。他们都很时髦,用着手机,还有种猫王派头的复古时髦,飞机头,粉红太阳镜,鲜艳上装,身材奇瘦。那个足球场其实是个被抽干了水的喷泉池。一切市政建设在刚规划时都野心勃勃,设想喷泉池里会水声叮咚,人行道会平坦宽阔,儿童乐园的器械上油漆会闪光,可是就像国家建筑师最初理想主义的乌托邦难免会滑向自己也无法预料的政体一样,现在,喷泉池是干的,人行道坎坷不平,儿童乐园里连螺丝也都会有人顺手牵走。

两个哈瓦那少年在空荡荡的街道当中打着棒球,一个投球,一个接球,就这样一起向前推进,位移和打球都没有耽误;3个孩子正在帮大人推着一辆老爷车,它需要助推才能发动;一对老夫妇手挽手走过,另一只手都各自擎着一根没有任何包装的粗大灰白的面包,远远看来像是掉了刺的狼牙棒。一个面容严肃的老妪跟在他们的身后,她右手托着一盒奶油蛋糕,说一盒并不确切,因为这个直径10厘米左右的圆蛋糕就放在一块硬纸板上,赤裸在加勒比午后的金光下。

这些面包和蛋糕都来自卡尔扎达街上一家国营面包房,得凭一本配给簿才能购买,价格自然是便宜的,只有自由市场的1/10左右,也因此门口总有长龙。面包房的玻璃窗上贴着振奋人心的标语“a la Capital por el Triunfo de la Revolución”(为了革命胜利,向首都进军),带着所谓热带社会主义者与生俱来的乐观和亢奋,似乎是要给为食谋的老百姓打气。

我对1959年革命的回忆很快就被停在总统饭店门口的一辆雪佛兰Bel-Air打断。这辆哈瓦那蓝的老爷车好像直接从艾森豪威尔年代慢悠悠地一路行驶过来。从车门里走出来的不是一个头戴礼帽、身穿三件套的冷战时代特工,而是一个面容黝黑、头发卷曲锃亮、身穿牛仔裤和笔挺衬衫的古巴小伙子。他径直向我走来。我突然意识到,他就是我正在等待的人,胡安·马蒂内斯。

之所以和哈瓦那人胡安有这样一个约会,是因为朋友安娜·马蒂内斯交付给我一个任务:给她在古巴的叔叔带点钱。美国政府现在准许国民每季度向他们的古巴亲属汇款500美金,但安娜觉得,让我亲手把钱交给他们会是个有意思的体验。当时正好是圣诞前夕,她说:“体会一下圣诞老人和特蕾莎修女同时附身的感觉吧!想象一下,这个在生活中挣扎的家庭直接拿到这些钱将多么激动!”

安娜说她堂弟胡安会来酒店取钱。“胡安是我叔叔的私生子,你知道古巴男人的,突然有一天叔叔就把他带回家了,全家就当他是自己人了。事实证明,他还是全家最讨人喜欢的一个。”当时,我正坐在安娜在旧金山的家里,品尝着她特意做的古巴名菜Ropa Vieja,一种用番茄酱汁煮的碎牛肉,配上黑豆子和黄米饭,还有炸木薯。我点点头,难怪古巴人有句俗语,“Lo que la vida me da, coje” (不管生活给予我什么,悉数拿下)。

安娜的父母是在1970年离开古巴的。1965年10月,菲德尔·卡斯特罗宣布,任何想离开古巴的人可以从卡玛里奥卡(Camarioca)港离开,超过3000古巴人坐船去了美国,那是革命后古巴的第一波移民潮。截至1970年,约有25万古巴人离开祖国。

安娜的父亲提交出国申请后,成了国家敌人,如同任何放弃革命的人一样,被称为“Gusano”(虫子)。他被剥夺了在案头工作的权利,只能在田间劳动。最后,出国申请总算获得批准,安娜父母带着她哥哥和肚子里的安娜先去西班牙呆了两年,然后辗转抵达了旧金山。安娜因此很认同在奥巴马就职典礼上献诗的古巴诗人Richard Blanco,因为他们都是“古巴制造,西班牙组装,美国进口”的古裔美国人。

安娜的父亲后来在邮局工作了20年,英语仍然不很利索,退休后移居佛罗里达,可以离哈瓦那近一点。因为当年出走不易,安娜的父母再也没有回过古巴,害怕一旦回去就再也出不来,但他们一直兢兢业业地给古巴的亲戚汇款,接济他们的生活。

交给胡安的一叠欧元,他将兑换成可以在本地买很多硬通货的古巴可兑换比索(CUC),类似于我国在1995年停止使用的外汇券。在总统饭店的货币兑换柜台,你能看到那些从墨西哥或者加拿大辗转偷偷入境的美国人在排队,拿的是欧元而非美元,因为在古巴兑美元要交10%的惩罚性税。

古巴人其实最喜欢美国游客。美国人大方又带有怜悯心,因为不少是非法过来的,所以更加珍惜;而那些合法的,通过教会、学校或文化交流项目过来的,更是带着救世主般悲天悯人的心绪。小费好像天女散花一样四处飘洒——为那首他们已经听出老茧的街头吉他弹唱《关达娜美拉》,为那些和他们根本没有相像之处的铅笔速写。即使他们最终决定不给钱(多半因为零钱用完了),他们也会充满歉疚地说“I'm so Sorry”,好像他们得对美国政府对古巴超过半世纪的贸易禁运负责似的。事实上,古巴政府和不少民众的确把本国渐进性失明式的经济状况归根于万恶的美帝国主义,喜欢计算因为这种封锁导致了多少多少亿美元GDP的损失,最后得出一个“美国禁运导致古巴贫困”的结论。

胡安小心地将美国亲戚送来的钱放进口袋,然后扮了个鬼脸,“所以古巴人民都说,美国人是我们最可爱的敌人。”我们喝了一杯咖啡,就坐上了胡安的坐骑。当我爬进车里,深陷入皮革椅后,就得小心地挪动屁股,以使龟裂的皮革不至于戳痛屁股。另外,整辆车只有一个手柄,负责摇动所有的车窗,交由司机掌管,这也使你可以专注于路边风景。当胡安将汽车启动时,我才发现仪表盘上竟空空如也。

胡安是从父亲那里得到这辆车的,而他父亲又是从他爷爷那里继承来的。这辆车来到马蒂内斯家时是1955年,买的是新车,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固定资产投资——六十多年后,这辆“美帝”机动车依然在为他的孙子带来现金流。尽管起初它并不是以谋生工具进入这个家庭的,第一任主人曾经驾驶它,和美国人一样,坐在汽车电影院里看好莱坞电影。

1960年,卡斯特罗政府结束了和美国的短暂蜜月,古巴以经济改革为名推行国有化,没收美国人资产,导致美国与其断交。1961年,古巴政府宣布成为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外交和贸易的联系中断,同时也留下了15万辆美国车。50年代是古巴作为美国销金窝的年代,其进口的凯迪拉克、别克和德索托车的数量曾位于世界之首。

胡安的父辈和胡安们自己造机器来制作各种汽车零部件。如果拆开一辆克莱斯勒,它的汽油缸很有可能是只塑料桶。古巴人总是能得到他们想要的,或来自黑市,或来自海外亲戚。类似于美国的craigslist.org,古巴人也有他们自己的大型免费分类广告网站(www.revolico.com和www.cu.clasificados.st),其服务器在国外,胡安说,“我们古巴人用它们来找到我们想要的任何东西。”一辆古巴小汽车上,往往体现出一种经济禁运下的生存模式:古巴灵巧的机修师傅会在Chevy的铁壳子里,装上苏联的Volga引擎以及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在这辆所谓的Chevy-Volga车里,美国、古巴、苏联和中国放下种种意识形态芥蒂和睦相处。美国五十多年来对古巴的禁运造就了或大或小的奇迹,大而言之,不发达的工业活动让古巴成为世界上最绿的国家之一,这让囊中羞涩的古巴男人除了唱歌跳舞和喝喝朗姆酒之外,能有一件正经事可以消磨大量的工余时光,让修车成为棒球和调情外,另一项全民娱乐活动。何况,一辆经自己摆弄后重新奔驰上路的车,也意味着某种失而复得的珍贵自由。

2009年9月,劳尔政府向一直以来非法经营的出租黑车颁发执照。胡安记得自己在11日一早,就赶到了交通部门口排队,填写将私人汽车改为出租车的申请表,并最终领到了已停发10年之久的私人出租车执照。1990年代,正值古巴因苏联解体而面临的经济“特殊时期”,缺少汽油使公共交通一度瘫痪,政府曾放开私人汽车载客,但到1999年10月即停止。然而这并不能阻止那些家传老古董车走向街头赚面包钱。当时的胡安们都冒着罚款的风险,驾着美国老爷车继续非法拉客。

拿到执照后,胡安的出租车业务合法了,不过他营业时基本不打表,他说:“一切都将由市场决定,供需双方自然会达成一个双方满意的价格。”我敢肯定胡安并没有学过西方经济学,但他们都在社会大学里研修过这门市场经济课。

劳尔政府的改革广受民众欢迎,只有劳尔的哥哥菲德尔·卡斯特罗对此颇有微词,他依然相信私人出租车业务追求“丰厚的利润”,并助长了汽油的黑市交易。可菲德尔忽略了这样的一个事实:但凡有配额,就会有黑市。古巴有两种货币,4种市场,古巴主妇们每天睁开眼,就得先静下心来,迅速地盘算一下今天用哪种货币,到哪个市场,去买什么。这看似复杂的操作,对于古巴人来说,却相当简单。古巴法定货币是古巴比索(CUP,俗称土比索),另一种则是前面提到的可转换比索(CUC,俗称红比索),红比索和土比索的兑换率是1:24左右,和美金的兑换率则是1:1。政府配额市场收土比索,平行市场和自由市场两者都收,黑市只收红比索。

所以基本准则是,那些一看就没胃口的东西,用土比索到配额市场购买,而那些“真是我想要的东西”,多半得用红比索到黑市买,那些没有红比索又想改善一下生活的,则到平行市场和自由市场补充自己的菜篮子。古巴人工资的80%是用土比索来支付的。据美国《国家地理》报道,截至2012年中,古巴人月工资在250土比索到900土比索之间,也就是12到45美元,低微的工资让古巴劳动人民秉承他们的工作哲学:“我们假装工作,政府假装付给我们工资。”我问胡安,既然绝大多数古巴人的工资是用土比索来支付的,那么大家的红比索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胡安说,“让上帝和卡斯特罗一起保佑我的表姐安娜一家吧!”据估计,每年古巴人的海外亲戚汇进来的款项数额高达20亿美金,也就是说,古巴某种程度上是被那些革命后陆续离开它的人滋养的。

胡安开车送我到了Cafe Laurent餐厅,他从来不知道住家附近还有这样一个被《纽约时报》推荐的哈瓦那热门餐厅。这种私人餐厅在古巴被称为Paladar。1990年代初,个体餐厅在中国已经司空见惯,在古巴却还处于地下非法状态,直到1993年开始经济改革,私人餐厅才合法化。Paladar食物水准起伏不定,这通常取决于他们的“mule”,也就是为餐厅带货的人是否能将食材和佐料及时从佛罗里达海峡的另一边捎来,这也给其菜单带来了某种莫测性。

Cafe Laurent坐落于Vedado区的一栋上世纪中期建成的5层居民楼的顶层。在晚间要找到这家藏身小区深处的餐厅毫不费力,只要抬头仰望,一栋栋昏暗的楼房中,赫然有那么一栋的顶楼灯火辉煌,露台上还有白色纱帐在飘扬。居民楼的内装是苏式的,显然是革命胜利后兴建的预制板式公房,电梯声音震耳欲聋,四面都装了镜子。

屋内的墙上糊满了1950年代的报纸广告,而露台上的那些白色纱帐很有当代迈阿密泳池边遮阳篷的感觉,从屋里走到露台上,就好像革命从未发生过。一切关于私营经济的尝试,就是“摸着石头过河”。这也和现任的古巴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的矛盾态度有关。

劳尔对中国的改革模式很感兴趣,1997年访问中国时和朱镕基交谈甚欢,还意犹未尽地邀请朱镕基的资深顾问到哈瓦那和古巴高层开了几天会。

菲德尔·卡斯特罗2007年病重时将国家权力移交给劳尔,此后这位年轻5岁的弟弟进行了一系列市场经济改革,比如取消国家雇员的收入上限,解除对电脑、DVD播放器、手机和其他消费品的销售禁令,允许古巴人入住当地高级酒店,从中国进口宇通巴士以取代一次可载客400人的18轮巨型苏制柴油公车,花费20亿改造公路、修建高速公路等等。政府对媒体控制也开始放宽,甚至有了一个24小时播放包括Discovery Channel节目在内的频道。2011年,古巴更是解禁了房地产交易,从过去的“住房互换”变成自由交易。

而在这一系列改革中,最令胡安感兴趣的,莫过于出国和移民法规的放松。之前,古巴人出国除了需要对方国的邀请信,还要耗费漫长的时间申请昂贵的出国许可证(俗称“白卡”,费用为140美金,是古巴人平均月工资的六七倍)。如今出境许可即将取消,古巴政府允许公民滞留国外的期限也从11个月延长至24个月。

美国针对古巴移民有“湿脚/干脚”政策,漂泊在海上算“湿脚”,而从你踏上美国国土成为“干脚”的那一天起,满一年就能申请并拿到绿卡。按照古巴改革前的规定,离开古巴11个月,古巴国籍失效,却还来不及取得美国身份,面临两头不着港的风险。现在则可以笃悠悠等到美国绿卡,再决定回不回古巴。这让胡安开始蠢蠢欲动地设计起他的未来生活:先想办法出境,美国每年发放给古巴申请者的约4万个签证如果没他的份,他就去和美国接壤的第三国,比如墨西哥。只要把那双大脚踏上美国国土,就基本意味着绿卡到手,万一不适应美国生活,也有抽身而回的余地。这比想方设法自制小舢板从海上偷渡的风险小很多。

胡安清楚地记得1994年那个炎热的夏天,还是少年的自己踩着中国支援给古巴的自行车,经过马拉贡所看到的情形。那年,“特殊时期”中饿坏了的古巴人通过各种途径逃离古巴。8月5日,古巴军方拦截了4艘企图逃往美国的渔船,引发了哈瓦那人在马拉贡海滨大道上的骚乱,是1959年以来最大的一场群众示威抗议活动。胡安被乱石打破了头,自行车也不知所踪。他撩开刘海,让我看前额上仍然隐约可见的疤痕,说这就是自己不会考虑乘船逃往美国的原因。

次日,卡斯特罗亲自前往马拉贡,向大家保证,“如果你们自己选择要走,政府不会阻止。”随后,人群欢呼“菲德尔万岁”,一场本来气势汹汹的抗议活动,最后就这样草草收场了。

哦,至于Cafe Laurent的菜式,我点了一个用“Salsa Espejo”酱炒的猪里脊。那个神秘的“Salsa Espejo”,翻译成中文是不明就里的“镜子酱”,吃上去除了酸甜的味道外,完全没有什么镜子般的魔力,猪里脊则明显炒过了火候,有点难以咀嚼。我听从了胡安的建议,没有点牛肉。胡安说,吃牛肉,你还得到国营饭店,牛肉在古巴可是稀罕物,一般只特供给政府涉外单位,私人餐厅即使可以到黑市高价买牛肉,质量依然比不过国营餐厅。可是,我发现胡安还是默默地点了两份主菜,牛肉丸子和洋葱牛肉。毕竟对本地人来说,眼前的牛肉,永远是最好吃的牛肉。在配额供应体系里,每个古巴人每年只能分到两三次牛肉,一次仅半磅。这促成了黑市非法宰牛的兴旺,为此政府只能对那些非法屠宰的人处以重刑,你会听到古巴人认真地对你说:“非法杀头牛判的刑可能比杀个人还重呢。”

在哈瓦那的最后一个黄昏,穿着初夏的衣裳,我从总统饭店出来,向马拉贡大道北行。马拉贡大道和G街交界处那幢玻璃好像随时就准备稀里哗啦掉落下来的大楼,是古巴外交部。门口没有荷枪实弹的卫兵把手,只有一个腆着大肚子、一直在看手机的草绿军装大叔寂寥地守在门口。那些在建设时设想的喷泉或小池子,现在变成一个个盛放垃圾的大型容器。

我对外交部对面的何塞·马蒂体育场异常感兴趣,每天长日将近时,总会去那里转一转。这座当时想给人带来强硬未来感的苏联风格体育场,现在就像一个被早已奔往外星球的飞船永久遗弃的港口。顶篷颇具科幻气息的看台早已进入风烛残年,周边墙上用油漆刷着“摇摇欲坠”的字样,提醒人们慎入。然而,一个年轻人一溜烟钻进看台下的一个破洞,他们把它作为了更衣室。里面有粪便的气味。青年迅速更完衣,加入足球场上的战团。

此时,何塞·马蒂体育场的近处弥漫着儿童学骑自行车的叮咚铃声、拳击手出击的砰砰声、女孩们捉迷藏的欢叫声、男孩们挥棒击球的梆梆声;稍远处,是小伙子们在足球场的奔跑呼喊声;再远处,就是来自佛罗里达海峡的浪花越过防汛墙,在人行道上摔得粉碎的痛呼声。而那些孤独地绕着足球场的长跑者是沉默的,他们一次又一次打你身边经过,以近乎相似的间隔时间。大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之中,并不需要观众鼓掌或喝倒彩,而看台上也的确没法坐人。再过十来分钟,我在古巴的最后一抹夕阳就会永久消逝。

我珍惜此刻的哈瓦那,它是一个活生生的乐园,而不仅仅是一个20度就好像是冬天、人民每天排队买面包、波浪平均高过防汛堤三倍、年轻男子想着乘慢船偷渡、漂亮女孩难免要被当作妓女的城市。

胡安这样的年轻一辈都觉得古巴需要一个像邓小平一样的领导者,通过参与经济全球化,带领古巴进入现代化的物质文明时代。他们通常就把话说到这里,但我知道,这个领导者不会是劳尔。果然,2013年2月,劳尔宣布将在2018年退休,其继任者目前看来可能不是卡斯特罗家族成员。

我拦下了一辆正好从我身边经过的Cocotaxi,和马拉贡平行着,我们最后一次向哈瓦那老城进发。我戴上耳机,找到“美景俱乐部”那些老枪们的歌,是的,这是此刻我最需要的告别曲,没有意识形态,没有经济改革,不论过去,亦不谈将来。我要去老歌手依伯拉海姆·费热(Ibrahim Ferrer)曾挽着太太徜徉过的那条哈瓦那老街:镂空拉花的铁门,粉蓝斑驳的外墙,不知所措的流浪狗,坐着或站在门口的邻人……

依伯拉海姆唱着:“送你两朵栀子花,是想告诉你,我爱你,我仰慕你,我的爱人,把爱心给它们吧,我俩心心相印……”我的视野就这样无可挽回地从凋零的街景转向了流金的舞台。

猜你喜欢
古巴人胡安哈瓦那
带你“云游”哈瓦那
[西班牙]胡安·格里斯作品五幅(局部)
伏特加的瓶子被冲走了
变成什么好
卡斯特罗骨灰循“进军哈瓦那”相反路线行进 落葬圣地亚哥
古巴
飞天超人——胡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