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本多夫武器博物馆

2015-09-10 07:22陈传生
轻兵器 2015年16期
关键词:多夫枪械手枪

本期寻枪之旅,陈传生先生带我们走进德国巴登-符腾堡奥本多夫镇的奥本多夫武器博物馆,在此可以领略驻扎在本地区的3家著名公司——毛瑟公司和HK公司的多种经典枪械,以及民用武器公司范维克鲍-阿尔腾堡公司的民品……

从巴登-符腾堡州首府斯图加特乘坐开往罗特维尔的早班火车,经过50分钟车程到达奥本多夫。奥本多夫是德国著名武器制造商毛瑟公司的所在地,其位于德国最大的森林山脉黑林(又称黑森林)山谷、莱茵河第四大支流内卡河畔,是一座规模并不很大的城镇。在毛瑟公司的枪械上,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铭文:“OBERNDORF A. NECKAR”(奥本多夫 A.内卡河畔),这是因为在德国和奥地利,有好几个城镇都叫奥本多夫,而位于内卡河畔的奥本多夫只有一个。专门做这种标示,无疑是为了防止地名混淆。

奥本多夫镇的房屋大多是两三层的楼房和别墅,街道蜿蜒曲折,路上人车稀少,一切显得清新而静谧。从火车站出来,步行三四百米,很容易便找到了奥本多夫武器博物馆。博物馆位于奥本多夫克劳斯特街14号,在一栋3层楼的第二层,面积不足1000m2。前来参观的游客不多,仅有一名管理人员。奥本多夫武器博物馆全称是“民俗及武器博物馆”(Heimat- und Waffenmuseum),除了枪械展厅外,另外一个展厅展出的就是当地的民俗文化艺术品。奥本多夫武器博物馆展出的枪械主要是驻本地区的世界著名3家武器公司——毛瑟武器公司、HK武器公司的产品,以及一家民用武器公司范维克鲍·阿尔滕堡公司的民品。博物馆每周开放5天,时间是周二、三、五14:00-17:00;周六、日11:00-17:00。周一和周四闭馆。

笔者参观当日是周二,博物馆下午14:00开馆,上午空余时间正好可以到毛瑟公司看看。这两个地方相距很近,只有几百米的距离。

黑林山群山环抱中的毛瑟公司,火车从门前经过,屋顶悬挂着醒目的“MAUSER”椭圆形标识,这个商标已有130多年历史,几乎在所有的毛瑟枪支上都能看到,早已为人们熟识。与它并列的还有另一个商标“KRAUSECO”,这是总部设在维也纳的机械制造商恩特斯-克劳斯公司的商标。现今的毛瑟公司包括武器制造和机床机械制造两部分。1994年毛瑟公司与恩特斯-克劳斯强强联合,组成毛瑟—克劳斯国际集团,除了继续生产毛瑟枪械外,还生产各类专业机床,出口到世界各地。由于公司内部谢绝参观,我们只好在外面拍几张照片,留作纪念。

下午进入奥本多夫武器博物馆内参观,这里大量图文资料和实物展品向我们全面讲述了毛瑟公司的历史。

1811年,符腾堡王国第一任国王弗里德里希一世在奥本多夫建立第一家皇家兵工厂,为皇家军队生产各式军用武器,促使武器制造业在奥本多夫地区迅速兴起。这家皇家兵工厂便是毛瑟公司的前身。威廉·毛瑟与保罗·毛瑟就在这时降生于这个风景秀丽的小镇上,他们的父亲安德斯·毛瑟当时是奥本多夫符腾堡皇家兵工厂一位著名的枪械制造能工巧匠。

受家庭影响,毛瑟兄弟对枪械非常感兴趣。1867年由毛瑟兄弟设计的第一支毛瑟步枪研发成功,成为现代军用步枪的奠基性产品。1871年,该枪被正式命名为毛瑟M71步枪,并被德国军队采用,军方一次就订购了10万支M71步枪。1871~1888年,经过不断改进的M71/84和M1888毛瑟步枪相继推出;1896年,毛瑟C96自动手枪研发成功;1898年,最为著名的M1898毛瑟步枪成功问世,成为举世公认的最为优秀的军用步枪,销往世界各地。随着毛瑟步枪名气的不断攀升,保罗·毛瑟(安德斯·毛瑟的第13个孩子)也逐渐全面控制了皇家兵工厂的股份,最终将皇家兵工厂重新改组成毛瑟武器制造股份公司(Waffenfabrik Mauser AG)。毛瑟公司在小型手枪研发方面,从1911年开始,陆续推出了毛瑟M1910、M1914和WTP小型手枪系列。

毛瑟公司不断得到发展。一战期间,毛瑟公司的雇员达到7000余人。一战后魏玛共和国时期,由于受到国际联盟制裁,毛瑟军用武器生产受到严格限制,转而生产民用枪支和其他民用机械。当1930年代希特勒纳粹党上台以后,纳粹德国废除了凡尔赛条约,暗中扩充军备,毛瑟公司重新开始生产军用武器。1933~1934年研制了著名的MG33/34通用机枪,1940年研制了具有双动击发功能的毛瑟HSc手枪。二战期间,毛瑟公司除生产毛瑟枪械外,还大批量生产卢格P08和瓦尔特P38手枪,成为德军最主要的武器生产供应商。二战后期,毛瑟公司遭到盟军飞机多轮轰炸,大部分厂房被毁坏,战后,机械设备也被运往同盟国。1954年,毛瑟公司恢复重建,重点拓展民用枪械市场,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先后推出了M66运动步枪、M77步枪、M86步枪、M96新型猎枪,延续着毛瑟枪械的历史。1998年为纪念毛瑟M1898旋转后拉枪机式步枪诞生100周年,毛瑟公司推出了4款枪型,即皇家M98步枪、M98K卡宾枪、两款M1930白金狩猎步枪,这4款步枪各生产了100支。

博物馆展出的枪械展品约400支左右,数量最多的是毛瑟枪械,包括毛瑟公司的前身奥本多夫皇家兵工厂生产的燧发式、火帽击发式步枪/手枪和毛瑟公司不同年代生产的各种型号的步枪/手枪。

一个立式枪械展柜集中展出了皇家兵工厂时代的武器,里面有6支步枪、8支手枪,生产年份为1820~1860年代,均为符腾堡王国皇家军队使用的武器。其中2支带刺刀的火帽击发式步枪,生产于1816和1819年,系皇家军队装备的第一种带刺刀的军用步枪。另外几个台式展柜展出了1876年生产的状如转轮手枪的单发手枪,1878~1893年生产的C78、M79转轮手枪,以及1882年生产的转轮卡宾枪,这些都是我们过去不大熟悉的枪种。

毛瑟是研制步枪起家的,馆内毛瑟步枪展品一个挨一个地放置在多个大型立式展柜中,囊括了毛瑟步枪的绝大部分型号,表现了毛瑟步枪从C67(原型)诞生到最为著名的M1898出现后的发展演变过程。

毛瑟M1918反坦克步枪诞生于一战即将结束的1918年2月,是伴随着一战中坦克的出现而研发的,是世界上第一种专为对付装甲目标而设计的大口径步枪,它其实也是一种放大版的M1898,结构与M1898基本相同,采用旋转后拉枪机式自动方式,口径13.2mm,全枪长1680mm,枪管长980mm,初速超过800m/s,在220m的距离处能够击穿25mm厚的装甲。

毛瑟98K步枪,由毛瑟M98步枪改进而来,1935年成为德军的标准制式步枪,也是二战期间产量最多的轻武器之一,共有13万支装备部队,曾给盟军造成很大伤亡,即使是在Gew43和StG44突击步枪出现后,也没有被完全替代,一直生产到纳粹德国战败投降。博物馆将一支Kar98K步枪进行完全分解展示,并配有相关的图文资料。

毛瑟公司研制的MG34通用机枪是世界上第一种大批量生产的现代通用机枪,既可以使用弹链供弹,又可以换装弹鼓供弹,使用弹链供弹左右都可进行,且能双枪联装使用,对付飞机。二战中MG34通用机枪在德军步兵中大量列装,同时也是各种装甲车辆的制式武器,成为德军火力支柱,被认为是让盟军吃尽苦头的火爆杀手。与它一同展出的还有MG34的原型,即研发试验阶段生产的MG33机枪,MG33由于生产数量很少,比较罕见。

毛瑟C96手枪展品较为引人注目,两个大型立式展柜共展出了16支不同型号的C96手枪,其中比较特殊的型号有:1898年生产的C96狩猎型卡宾枪,枪管长250mm,配有固定式枪托;1916年生产的C96-Versuch手枪/卡宾枪,枪管长238mm,另一支C96-Versuch手枪/卡宾枪生产于1917年,枪管长220mm,加长的固定弹匣容弹量多达40发,这两种枪均为试验枪,只生产了少量样品;C96-M1916/20手枪,口径9mm,枪管长98mm,容弹量10发,握把上有醒目的“红9”字样,属于一战后的改装枪。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军战败,国际联盟对德国实行制裁,根据凡尔赛条约的规定,战后德国军警装备使用的手枪枪管长不得超过100mm,这支原产于1916年装备德军的“大红9”,在一战后的1921年进行了改装,因此枪支名称标示为“C96-M1916/20”。

在C96的展柜中,还展出了一支西班牙制造的毛瑟C96的仿制品MM31手枪。这是西班牙贝斯塔吉兄弟公司1931年生产的长枪管、带有20发加长弹匣的全自动(连发发射)手枪。当年,正是由于西班牙贝斯塔吉和温塞塔公司生产的仿C96手枪大量进入中国市场,与毛瑟公司形成激烈竞争。另外2个台式展柜,展出了C96手枪结构模型和完全分解的枪支零部件。

展出的毛瑟手枪中,有毛瑟M1910/14/34、毛瑟WTP、毛瑟HSc,以及毛瑟公司生产的卢格P08、瓦尔特P38。其中毛瑟M1914手枪中有两种长枪管型号的手枪,属于较为少见的试验枪。这些枪基本上展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毛瑟手枪系列。

在国内博物馆参观,时常能够发现枪械展品名称、型号及生产年份标示错误的现象。类似情况这里也有。在展出的毛瑟M1910/14/34手枪铭牌上,发现有多处涂改的痕迹。由于这个系列的手枪生产年限长、款式多,加上枪身铭文中没有年份标示和官方命名,称谓比较混乱,出现这样的瑕疵是可以理解的。而展出的毛瑟HSc手枪则存在十分明显的标示错误,展柜里共展出9支毛瑟HSc手枪,只放置了2个铭牌,其中一个标示的生产年份为“1942”,枪号为“00.000002”,根据可靠资料,这个序列号属于战后(1968~1977年)生产的枪支编号,年份与枪号不符,肯定是错误的。根据仔细辨别,9支枪里面有7支是二战后生产的。这说明一个问题:在德国,二战军用手枪保存下来的其实很少。

博物馆里展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图文资料,在这里意外看到了一幅与中国有关的历史图片,画面是3位站在雪地上手持毛瑟步枪、留着长辫子的中国人。图片说明文字显示,这3位中国人是中国政府派来验收毛瑟步枪的官员,拍摄地点是毛瑟公司的枪支试验射击场,时间是1904年。中国购买毛瑟步枪,在比利时FN公司的历史资料中也有记载,有资料称,1894年清政府与FN公司签订了一笔由FN公司生产的毛瑟步枪订单。这张图片则进一步表明,在清朝晚期,中德之间就建立了直接的军火贸易关系,中国政府从那个时候开始就成了毛瑟公司的主顾,毛瑟M1898步枪进入中国,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除了毛瑟公司,奥本多夫还有另外一家军火巨头,它就是诞生于1949年的HK公司。HK公司从1950年代开始,便成为联邦德国军用武器供应商,在现代手枪、冲锋枪、步枪、机枪、霰弹枪、榴弹发射器等诸多轻武器研制领域发展迅速。目前,HK公司产品列表中的武器种类至少有200多种,在新型武器方面已经跻身世界前列。

博物馆展出的HK公司生产的HK枪械共计30余支,包括军用手枪、冲锋枪、半自动步枪、突击步枪、机枪、榴弹发射器和民用型步枪及狩猎步枪等。手枪中,HK4手枪是HK公司组建后,于1968年推出的第一支手枪,可更换4种不同口径的枪管,相应发射4种枪弹(0.380英寸ACP、0.32英寸 ACP、0.25英寸ACP、0.22英寸LR)。博物馆展出的两支HK4手枪,一支放置在商品盒里,附带全部配件,另一支是将手枪和4种口径的枪管、弹匣放在一起,排列展示。从其外形和结构看,它与毛瑟HSc极其相似,这也表明,同处奥本多夫地区的两家著名枪械制造商在历史渊源上存在紧密联系。

与毛瑟有关联的,还有CETME步枪和HK G3步枪。在一个步枪展柜里,CETME步枪与另外两支早期的HK G3步枪放在一起展示。根据有关资料,二战末期,毛瑟公司设计了一款采用滚柱延迟闭锁机构的步枪,并在1944年获得了陆军统帅部30支样枪订单,不过刚生产完零件,二战便结束了。战后,滚柱延迟闭锁枪机的发明者路德维希·福尔格里姆勒已去了法国,1950年又到了西班牙的特种材料技术研究中心,加入了一个研发新型枪械的专家小组。一开始西班牙方面对他并不信任,不过在他的才能显露出来之后,很快就改变态度,批准由他负责新枪研发。新枪很快制造出来,取名为“CETME步枪”(CETME是西班牙特种材料技术研究中心的缩写),发射7.92mm毛瑟步枪弹。1952年,CETME步枪第一次试射时引起了美国军方的关注,并表示可以到美国免费试验。1954年,CETME步枪改为发射7.62mm口径枪弹,此时,联邦德国正好需要新枪装备新组建的军队。1956年,联邦德国政府与西班牙签订了购买500支CTEME步枪的合同,条件是由HK公司生产。HK公司根据军方意见对原设计进行改进,改进后的步枪被正式命名为HK G3步枪,于1958年起在联邦德国军队正式列装。半个多世纪以来,G3在全世界得到广泛认可,成为普遍通用的自动步枪之一。

HK G11突击步枪是HK枪械展品的另外一大看点。该枪形状特异,与传统的突击步枪不同,发射4.73×33mm无壳弹,被称为“无壳弹犊牛式突击步枪”。HK公司从1960年代后期开始研发,历经20年,投入经费极高。G11最终并不完善,只生产了1000支,部分交给德国联邦国防军试用。能在博物馆一睹其芳容,也算是一件幸事。

博物馆除了传统展柜外,还有一个带有电控机械翻转装置的步枪展柜,里面的展品主要是近十几年来毛瑟公司和HK公司生产的豪华型狩猎步枪和运动步枪,每件展品都制作得极为精致。参观者站在玻璃橱窗前欣赏里面的展品,按一下控制按钮,一组展品下去,另一组展品上来,轮番登场亮相,让你大饱眼福。

在枪械制造方面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奥本多夫,还有一家以生产各式运动气枪为主打产品的枪械制造商,这就是组建于1951年的范维克鲍-阿尔腾堡有限公司(Feinwerkbau Westinger & Altenburger GmbH,简称FWB)。从1950年代开始,FWB在运动气枪研发生产领域异军突起,其产品在世界射击体育运动和诸多重大赛中得到广泛应用。

博物馆展出的范维克鲍运动气枪展品数量较少,只有20件左右,包括运动气步枪和手枪,这类枪械造型特异,色彩艳丽,与其他传统武器形成鲜明对比,也给博物馆增添了另样色彩。

编辑/刘兰芳

猜你喜欢
多夫枪械手枪
枪械图鉴——VKS狙击步枪
枪械图鉴——TS12霰弹枪
枪械的“外挂神器”
一起来认“邦手枪”
QSS05式4.5mm水下手枪
齐多夫定生产中叠氮化工艺优化
HPLC法测定齐多夫定中有关物质
我不是手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