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冰
“沃森(Watson)在IBM100多年的历史当中,可以说是最有创新力的一次创举,它代表着人类将进入一个崭新阶段,一个人和机器相互融合的未來。”IBM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开发中心总经理王阳如此向记者介绍“沃森”。
不要以为人和机器的融合仅仅只是好莱坞科幻电影里的场景,让人类进入这个崭新的阶段,对于沃森,IBM寄予厚望。那么,“沃森”究竟是谁?
现实里“人机大战”
从“深蓝”到“沃森”
沃森(Watson)的名字来自于IBM创始人Thomas J. Watson,它实际上是一台由90台IBM服务器、360个计算机芯片驱动组成的超级计算机系统,体积相当于10台普通冰箱那么大。沃森不仅运算极快,记忆力超强,甚至还能懂得一些人类语言中的暗喻和双关。IBM认为沃森可以媲美人脑,可以理解自然语言的复杂性,也能够利用交互行为不断学习。
从本质上说,沃森背后正是IBM正在深耕的人工智能技术,“沃森代表着计算机的未来。”王阳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讲未来自然会想到过去。1900年第一台电脑出现的时候,计算机只能用来打个表格、做个记录;1950年计算进入了可编程时代,我们把任务编辑为程序交给电脑,它便会一遍遍不厌其烦地执行;2011年计算机进入了认知时代,也就是说计算机能够像我们人类一样去思考、去学习掌握知识,而且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人类。
提到IBM的超级计算机,可能很多人会想到深蓝(Deep Blue)。1997年,IBM研发的超级计算机“深蓝”战胜了国际象棋冠军卡斯帕罗夫,这被视为是IT产业发展史上的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之一,这也是人类智慧与计算机智慧的首次较量。
现在,沃森接替了深蓝继续对人类智能极限发出挑战。2011年2月17日,沃森作为选手参加了美国最受欢迎的智力竞猜电视节目《危险边缘》,并连续击败了该节目历史上最为成功的两位选手肯·詹宁斯和布拉德·鲁特,成为《危险边缘》节目新的冠军。这被视为新一季的“人机大战”,小试牛刀的沃森一战成名。
沃森究竟可以做什么?
显然,让耗费巨资研发的机器人去赢得智力节目的奖金绝不是IBM的目的,那么,沃森究竟可以做什么呢?
“我们已经让沃森在医疗领域、金融领域和餐饮领域进行了尝试。”王阳以在智慧医疗方面的尝试为例,说明了沃森的神奇。
“每年全世界产生1400万例恶性肿瘤(癌症),其中要导致820万人死亡,这是个惊人的数字。但是恶性肿瘤确实是很难治愈的,因为肿瘤当中含有8000亿个DNA碱基对,要想很好地治疗癌症,我们要对每一个碱基对的模式进行分析,掌握规律后进行治疗。同时,人类在漫长的过程当中写了大量文件进行了大量分析,有2300万个相关的文件和医学研究文章,不可能有一个人、几个人或者一个组织对所有的文献进行非常详细的分析,只有像沃森这样有认知能力的计算机才有这样的本事做这个事情。”王阳说。
除了帮助医生治疗癌症,沃森也可以帮助大厨设计同时满足不同人营养和口味需求的食谱,帮助投资者分析复杂的金融市场趋势,帮助建立能够解答各种疑难问题的超级呼叫中心等等。
开放的沃森计划 改变世界的力量
沃森的工作背后是IBM为其安排的应用场景,紧接着就是商业化了。早在2014年1月,IBM 就宣布成立一个重要的新业务部门——沃森业务部门(IBM Watson Group),目前该部门已经拥有2000多名员工,并计划未来几年内向这个新业务部门投入10多亿美元,而这个部门将帮助IBM旗下大数据和分析服务业务到2015年实现200亿美元的营收预期。
在IBM的计划中,他们要围绕沃森打造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沃森不止是IBM能够应用和开发,我们会把沃森通过云平台开放给所有人,这对IBM来说也是非常明智的战略选择。”王阳说。
2014年9月,IBM发布了Watson Analytics。Watson Analytics是沃森开放计划的一部分,通过这项服务,用户可以享受沃森提供的基于自然语言的认知服务,也可以为商务人士即时提供预测和可视化分析工具。
“IBM以前在PC年代也是开放的,有人说这很笨,本来可以自己赚钱,结果大家都能赚了,但是这对人类IT事业的推进,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最终IBM也因此受益。开放的沃森也是如此,让大家利用这个平台和工具,来开发、挖掘和认知计算机在自己所做领域的可能性,这个对人类的发展都是无穷的资源力量。”王阳表示。
沃森正在改变着IBM,而IBM则坚信沃森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
对话IBM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开发中心总经理王阳:
“人工智能”只是人类的工具而已
《中国经济周刊》:普通人对于人工智能(AI)的感性认知可能往往来自于好莱坞电影,究竟什么是人工智能呢?
王阳:简单举个例子,如果在你面前拉一个帘布,然后你问问题,帘布后面的“人”来回答,你是判断不出帘布后面究竟是一个人还是一台机器的,这就是人工智能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了。不同的公司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做,判断的标准都可以用这个。人工智能是未来计算机的形态,比如IBM智慧地球计划,就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采集海量数据,无论是人、汽车、电器……把整个物理世界数据化,这样在虚拟中也可以看到整个世界的存在;第二层是万物互联,把所有的东西通过互联网都连接在一起;第三层则是加上大数据的分析和人工智能的分析,通过海量数据去进行认知计算,进而掌握其中的知识和规律,然后让我们人类能够了解更多。我认为总有一天,人和机器会融为一体。
《中国经济周刊》:沃森已在国际上有了医疗、金融等众多应用场景,沃森在中国能做什么呢?
王阳:比如可以帮助商家实现C2B(从消费者到商家)模式,沃森可以通过分析什么人在购买这样的产品?他们对产品有怎样的喜好?哪些功能比较受欢迎?什么样的价格有多大的人群可以接受?在经过分析之后,沃森可以帮助商家做出一系列的决定:下一代的产品如何设计、定价和销售等等。对于个人消费者也有应用,比如旅行,如何根据你的喜好设计和选择最合理的路线?再比如个人的健康管理、无人驾驶汽车等等。
《中国经济周刊》:人工智能确实可以帮我们做很多事情,但是也会有“坏家伙”利用它带来很多无法预料的问题,甚至毁灭人类,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王阳:关于新技术的道德争论就像是宗教争论一样,当科技取得突飞猛进的时候,总是让人感觉到害怕。中国人非常骄傲的四大发明里有火药,但用火药制造的枪却造成了很多杀戮,这是坏事;但是,如果没有火药技术,我们就不可能有桥梁、隧道和矿产开掘,这又是好事。我认为最重要是掌握这个技术的人,我非常自信,正义总是战胜邪恶的,尽管总有邪恶的人要利用新的技术来捣蛋。比如在好莱坞大片里也经常看到,邪恶的一方很强大,掌握了很多先进技术,但最终正义总是战胜了邪恶,因为正义的人类也会掌握各方面的技术。在前沿科技上面,总是有争论的,人类总是在不断学习更好地利用新工具,我认为科学的进步总是为人类带来更好的未来。
最新的人机大战,表面是一个叫沃森的机器战胜了两个顶级的人类专家,但是本质上这也是人类战胜了人类自己,只不过它是一拨人通过一部机器战胜了另外一拨人而已。在第一台IBM电脑出来的时候,“人工智能”也被讨论过,电脑的未来会怎样?其实它无非是一个工具而已;后来人们也有讨论互联网会怎样怎样,而它也只是一个工具;再到今天的云计算、大数据,其实也都是工具,所以“人工智能”,只是我们人类的工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