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理昌:十年漫漫追烈路

2015-09-10 07:22刘亚
方圆 2015年17期
关键词:调查组伪军烈士

刘亚

“何处吊忠魂?君子怅忧,吾庙前庭,申公犹在,笑语无文。率我同仁,怒把刀会恨。欲相逢,除非梦里三更,梦里三更。”时至今日,顾理昌仍然会哼唱这首名为《吊忠魂》的挽歌,回忆在战火里与他并肩作战的战友们。

这位被称为现实版“谷子地”的抗战老兵,2001年时,发现自己一部分牺牲的战友没有被追认为烈士,突然变得很“较真”,一心要为他们讨要“说法”。10年来,顾理昌走遍整个江苏,寻找战友参加战斗的证据,与相关部门据理力争,终于为战友争得了烈士的荣誉。

15岁的儿童团团长

1925年,顾理昌出生在江苏省海安县老坝港镇顾陶村。14岁时,成绩优秀的顾理昌被送到浒澪乡小学插班,开始接触新知识,学唱救亡图存的歌曲。1940年10月,陈毅、粟裕率领新四军在顾理昌家乡开展抗日游击斗争。在当时区委书记袁舜生的影响下,顾理昌走上革命道路,担任起浒澪小学儿童团团长。

顾理昌至今记得作为儿童团团长与当时住在鄰村的粟裕见面的情景,粟裕对他说,“你年岁小,好好进步,将来不可限量。当前我们要军民团结,抗击日本。你是党员了,要战斗到底,将来建设新中国”。这几句话,顾理昌一直没敢忘记。此后数年,无论敌后斗争多么艰苦,生死存亡之时,他也没有动摇过。

1941年秋,日伪军开始对江苏进行大扫荡。白天,顾理昌在小学教书;晚上,他就是浒澪乡的党支部书记,负责联络支部党员,收集情报,贴抗日标语。后来小学被伪军拆了去修碉堡,顾理昌就不再教书,担任起浒澪乡农抗会主任,做起了清除汉奸和对抗日伪军的工作。

“在白色恐怖的日子里,敌占区有着漫长的黑暗,没有坚强的意志根本坚持不下来。”顾理昌告诉《方圆》记者。大扫荡期间,顾理昌被查出来是共产党员,日伪军将他家的5间草房尽数拆毁,还好全家老小都不在屋内。此后,他们只能靠着乡亲们的救济,东家躲一天,西家藏一宿。

日伪军并没有放过顾理昌,1943年,日伪军一个排奉命抓捕顾理昌,察觉风声的顾理昌藏了起来。日伪军搜寻无果,气急败坏,便将顾理昌的老父亲拖到田地里刺了7刀泄愤,其中背上中了两刀,头上中了一刀……

能够活下来,对顾理昌而言是幸运的,但是他的战友却没有那么幸运,接连牺牲了。顾理昌翻开他几年前所著的《耄耋回首往事》一书,指着里面的烈士名单,告诉记者,每一个名字都是一个惨烈的故事。“李胜兰,一名女情报员,1947年5月21日去侦察敌情被敌人抓住,连着捅了她8刀,牺牲在回家的路上;吴国梁,我的发小,也是同村邻居,在押运弹药车时,因翻车被压死;顾怀友,执行任务时被国民党抓获,连刺9刀而死……”顾理昌对这些名字如数家珍。

敌后抗战是一种莫大的煎熬,而最终顾理昌熬过来了。新中国成立后,顾理昌调至北京工作。1952年起,他开始从事高校的管理工作,历任北京师范学院系副主任、党总支书记,清华大学分校副校长,北京联合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副院长。

决定为战友“讨个说法”

最近10余年,顾理昌除了撰写《耄耋回眸往事》一书以外,投入精力最多的,应该是为战友被追认为烈士而奔走了。

1997年,顾理昌得知故乡老坝港镇要建革命烈士陵园,很高兴,他不仅帮镇政府跑了很多部门,还自费花钱从山东买了白色石碑运过来。但在2001年清明节,烈士陵园终于落成时,顾理昌却没有在石碑上找到熟悉战友的名字,他询问政府部门,得到的理由是:那些战友没有被追认为烈士。战友壮烈牺牲犹在昨天,现在要纪念烈士,却连刻上名字的资格都没有。顾理昌难以接受,他决定为战友们“讨个说法”。

这条路一走就是10余年。顾理昌动用自己的力量,找到了24名战友的档案。他原本以为,把这些档案交给政府,战友的名字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刻在纪念碑上。但现实并不是这么简单,很多人担心,如果承认这24人是烈士,他们的家属肯定会找来,要求烈士家属的待遇。顾理昌闻听,勃然大怒:“怕家属找所以不给追认烈士?难道烈士的命不值钱吗?”

一晃5年过去,追认烈士一直没有结果,顾理昌感到很沮丧。一天夜里,老战友乔四突然出现在了他的梦里。梦里的乔四走在大军的队伍后边,扛着长枪一瘸一拐,顾理昌认出来他,就喊:“乔四你停下,我有话说,我是顾理昌啊。”乔四却头也不回,在前面不停地走,顾理昌在后面拼命地追。终于追上了,但乔四却只是回过头来看了他一眼,没有说一句话。

做完这个梦,顾理昌哭醒了。乔四当初就是在顾理昌的动员下参军的,后来在保卫海安的战斗中牺牲,如果他不能被追认为烈士,顾理昌觉得不能心安。

“我就当自己在战争年代被敌人打死了,现在活着就是为了给战友们讨要一个说法,不然死后有何颜面去九泉之下见战友?”顾理昌下了决心。

迟到的“烈士”名分

从海安到南通,从如皋到东台,顾理昌与老坝港镇政府的工作人员组成调查组走访多地。由于年代久远,抗战时期的行政区划到如今经历多次调整,档案资料缺失严重。而且战友牺牲的时间过去太久,其亲属大多已经去世,有的很年轻就牺牲的,甚至没有留下后人。顾理昌的证明工作只能寄希望于一次次走访烈士健在的旁系亲属。

在查证战友申必恭牺牲的情况时,顾理昌和调查组找到了时任乡里民政助理的吴礼穆,这位80多岁的老人,颤抖着从尘封60多年的工作笔记中找出当时为悼念申必恭而作的挽歌《吊忠魂》。面对久远而又熟悉的歌词,顾理昌和吴礼穆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来,一遍又一遍,泪如雨下。

随着时间的推移,顾理昌体力和精力的问题也凸显出来。很多人劝他在家里坐镇指挥,具体工作交给调查组的人员去办,但他硬是不肯。又经过6年的努力,调查组终于查实了全部24位烈士的情况,形成的原始档案资料摞起来有几尺高。调查组把每个烈士牺牲的时间、地点和经过,以及他们的遗属的姓名、地址和与烈士关系等等,都一一登记入册,印制成了《遗漏烈士调查情况一览表》,加上镇政府的《补办遗漏革命烈士的报告》等,形成一套完整的资料。顾理昌将这些文件、材料复印了许多份,向上级民政部门申报。

申报和审批的过程同样艰辛。根据规定,乡镇一级无权将这些调查对象定为烈士,必须经过县级以上政府审核批准,顾理昌先后找到海安县民政局、南通市民政局和江苏省民政厅等部门,请求他们批准24名战友为烈士。

2011年的清明节,顾理昌再次出现在老坝港镇烈士陵园。此时,民政部门已经批准了续补24位烈士的请示,纪念碑安放仪式再次举行。在现场,已经86岁的顾理昌在女儿的搀扶下给烈士们敬献了花篮。他扶着墓碑,老泪纵横,苍老的手指划过那些新刻上去的名字,像是轻抚战友们的脸。

“我之前一直希望帮助战友正名,如今都已经做到了,我心愿已了。我希望年轻人都能记得抗战烈士曾经的付出,珍惜现在的和平。”顾理昌说。

猜你喜欢
调查组伪军烈士
戴今吾烈士的三封绝笔信
给戍边烈士的一封信
向烈士致敬
最高检先于调查组入津,查什么?
两代守墓人:一样的烈士情怀
伪军是什么样的军队
伪军是什么样的军队
两次大穿插 痛歼美伪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