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质疑”现象

2015-09-10 23:46邓燕
新闻世界 2015年3期
关键词:污名公信力用语

邓燕

【摘要】当今社会,借助网络平台,网络质疑成为舆论监督的新形态,很多网络质疑现象也在网络流行用语中得到体现。本文以2009年至2013年这五年的十大网络流行用语为例,浅析网络质疑现象得到扩散的原因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网络质疑现象,并探讨如何培育网络社会健康心态。

【关键词】流行语网络质疑扩散心理

一、2009年至2013年的十大网络流行用语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舆论研究所发布的《中国舆情报告》,并参考百度指数,将2009年至2013年最有影响力的十大网络流行用语盘点如下:1、躲猫猫。2、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3、神马都是浮云。4、我爸是李刚。5、我反正信了。6、有木有。7、你幸福吗?8、屌丝。9、土豪。10.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经过盘点2009年至2013年这5年的十大网络用语,有些网络流行用语来自贴吧或者网络对话聊天,意在自嘲或者调侃别人,而有些网络流行用语是伴随着一些重大的社会事件而产生的,我们不难发现,其中一些网络流行用语的寓意或者背后潜伏的社会心态是对某些权力机关或者社会机构的质疑和不满。在十大网络流行用语中有3个流行语带有明显的网络质疑心态:

1、躲猫猫

该词的流行,其实是公众对公安局就李乔明死因荒谬解释的质疑,同时伴随着该词汇的流行,公众对权力机关的信任也在逐渐弱化。

2、我爸是李刚

在肇事者口出狂言之后,这句话在猫扑上疯狂传播,其实是广大网民对肇事者的愤怒,更是对特权的强烈不满。

3、反正我信了

在王勇平被问到为何要掩埋车头时给出了这个答案。在微博上,这句话被快速传播,表达了广大网友对事故发生原因与善后工作的质疑。

二、网络质疑现象的成因

伴随着一些社会事件,网络质疑的社会心态一旦产生就开始快速传播,这种扩散和媒介技术的进步、社会心态的变化密切相关。

1、媒介技术发展为网络质疑现象提供了客观条件

2009年,云南省玉溪市的李乔明在看守所因“重度颅脑伤”死亡,警察称其是因为与狱友玩“躲猫猫”游戏不小心撞墙导致的,这个解释一经报道就在互联网上被快速传播,并引起了大家强烈的质疑。在这个事件的调查中,广大网友也参与其中。调查结果表明:李荞明系牢头狱霸以玩躲猫猫游戏为名殴打致死。这是网络质疑得到广泛扩散,形成舆论监督,最终还原事件真相。

2、“污名化”效应是网络质疑现象的主观条件

社会学家埃利亚斯指出,“污名化”即一个群体将人性的低劣强加在另一个群体之上并加以维持的过程。它反映了两个社会群体之间一种单向“命名”的权力关系,这种特殊关系即具污名的一方(身负污名的属性)和不具污名的一方(对具污名一方有着刻板印象)之间的互动,而“污名化”就是这一互动关系不断发展以致最后成为凝固现实的过程。

在很多热点事件中,例如躲猫猫事件、甬温动车事件,人们将权力阶层“污名化”的习惯已经成为推动网络质疑心态扩散的原因。草根阶级已把“残忍”这些标签贴在特权阶层身上,将他们污名化,使普通草根的自尊心得到提升,获取个人优越感,同时在污名化的过程中,普通群众这些不具污名方的人找到了对自己群体的认同感,因此无限制的把权力阶层污名化这种现象越演越烈。

3、沉默的螺旋催生“多数的暴政”

“沉默的螺旋”概念最早是由诺依曼提出来的,诺依曼表示,意见的表明“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也就是说,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使“优势”意见显得更加强大,这种强大反过来又迫使更多的持不同意见者转向“沉默”。如此一来,优势意见的一方越发具有优势,加入他们的人越来越多,而持有反向意见的人,为了不使自己被孤立,更加不敢把自己的意见表达出来。因此会出现“舆论一边倒”的情况。

当“我爸是李刚”等事件发生时,在网络中迅速传播,在众多网友中会形成“同情弱者,反对官员阶层”的意见气候,这种网络质疑心态会得到快速的扩散,因为当“反官员”的呼声越来越高,为了不被孤立,总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一舆论阵营。

三、如何看待网络质疑现象

通过对近年来网络流行语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到网络质疑呈现出大众化和普遍化态势,我们对于此类现象应辨证看待,既看到积极作用,也要看到消极影响。

1、积极作用

首先,网络质疑能够集合民意。在自媒体语境中,网络质疑代表了对网络热门话题中某种意见的高度整合。因此当网络出现具有话题性和争议性的热门事件,受众在其中所表现出的明显倾向性态度可以作为一种民意的集合而受到研究者和舆情研究的重视。

其次,网络质疑促进意见多元化传播。多元化是自媒体时代的特点之一,而在许多网络热门话题,例如“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带来的网络质疑,不仅展示了网友的疑惑与不满,也使热门事件由单一的权威机构向多元的意见表达态势发展。

再次,网络质疑是舆论监督的有效手段。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拥有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的权利。在网络时代,舆论监督作为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有效形式,网络质疑借助新兴的网络自媒体平台,表现为主要以评论、讨论、批评等进行的监督。

2、消极作用

首先,主流媒体遭遇公信力质疑。“公信力”意指为“新闻传媒能够获得受众信任的能力,反映了新闻传媒以新闻报道为主体的信息产品被受众认可,信任乃至赞美的程度。”“公信力”的核心是信任、信赖,媒介的公信力是建立在受众对媒体的信用体验和认定的基础之上的。同时,作为媒介公信力信任主体的受众对网络信息表现出的质疑越大,对于发布信息的媒体就越为抗拒,媒介公信力也被逐渐削弱。在这种态势下,担负发表重大信息或消息的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则面临着颇为严峻的考验。

其次,受众心态的不可控性。自媒体的发展正在逐步走向成熟阶段,在这个人人都有话语权的当下,对媒介环境把控的难度也在逐步加大。网络质疑更多的表现为对主流媒体和所报道的事件的质问与怀疑,伴随这种态势的形成,以及当中出现的较为激进的言论等,受众的情绪和态度就变得更难把握,情势严重者则可能出现网络暴行。

再次,形成不健康的舆论环境。网络质疑对于信息的发布者、媒体以及信息接受者都在某种程度上产生负面影响,随之而来对于我国的网络舆论环境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何在以自媒体为主的媒介生态环境下把控舆论环境,纠偏纠错,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四、培育网络社会的健康心态

网络质疑既是一种进步的社会心态,也有它的消极影响,发挥它的力量的同时规避其消极作用,培育网络社会的健康心态显得尤为重要。

1、网民应该提高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指的是人们面对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和反应能力。

首先,网民应该理性看待各类信息。网络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的是,网络虽然为我们提供了海量信息,但是网络媒体缺失“把关人”,没有专业的大众媒体“过滤”信息,需要网民自己去区分信息的正确和错误,因此网民需要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各类信息,提高自己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思辨能力。

其次,网民应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准。由于网络空间的匿名性,也没有态度的规范来约束网民的行为。因此提高网民的道德水准,使每一个网民明白自己的社会责任显得尤为重要。一些表达网络质疑的流行语,我们可以在网络中进行讨论,切不可添油加醋的去曲解或者夸张新闻事实。

2、媒体应加强自律,充分发挥把关人作用

首先,应该加强自律,遵守职业规范。很多网络媒体为了迎合网民的喜好,煽风点火式的报道层出不穷,或者为了抢夺第一手消息,很多新闻事件在还没调查清楚的情况下,就开始断章取义的进行大肆报道,误导了广大网友,严重违反了媒体的职业规范。

其次,充分发挥媒体的把关作用。在比传统媒体更加自由的网络平台上,“把关人”的角色在淡化,但是并没有消失。传统媒体在信息的选择、采集、加工等环节,都有职业媒体人的“把关”,因此传统媒体发布的信息更加公正和可信。网络媒体也应该充分发挥把关人的作用,为广大网友提供更加共公正可信的新闻。

3、完善舆论引导策略

应充分发挥议程设置功能,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用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即传媒侧重报道的事件,人们会更加重视。

在网络空间中,网络媒体可以通过“议程设置”功能把网民的注意力引到特定的方向,从而达到舆论引导的目的。例如对将某些新闻设置在首页,或者论坛置顶等功能,都能很好的发挥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

综上所述,网络流行语和网络质疑紧密相关。我们要辩证的看待网络质疑,既利用它有利的一面推动社会发展,也要控制它的消极影响,从媒体到普通网民,都应该约束自己的行为,共同培育网络社会健康心态。□

参考文献

①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②彭兰:《网络传播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③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④黄志申,《对网络质疑的理性探析》[J].《网络传播》,2010(9)

⑤郑保卫、唐远清,《试论新闻传媒的公信力》[J].《新闻爱好者》,2004(3)

⑥赵志成,《舆论监督也是正面报道》[J].《新闻采编》,2011(6)

⑦张宝山、俞国良,《污名现象及其心理效应》[J].《心理科学进展》,2007(6)

(作者: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学硕士)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污名公信力用语
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机构公信力探析
基于污名视角探究地域刻板印象的形成因素
完善仲裁制度 彰显仲裁公信力
化学用语及常用物理量
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建设路径浅析
新媒体语境下“代际冲突”的新呈现
大数据时代高校如何利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管理舆情
精神障碍者的污名与建构
礼貌用语大家学!
马桶座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