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背景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2015-09-10 07:22姚红彩
决策探索 2015年22期
关键词:责任感大学生学校

姚红彩

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体对自身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应当承担的责任、使命等态度和情感体验。社会责任感是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之一。只有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才会主动承担起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储备人才,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历史重任。因此,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烈与否,不仅关系着他们自身的成长和成才,还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发展和强大。

目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流是好的,但也不能否认,由于社会、家庭、学校和自身的一些原因,部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缺失现象比较突出,比如自控能力不强,集体观念淡薄,价值取向扭曲,缺乏合作精神,主动学习、做事的意识不够等。长此以往,他们很难担负起时代和社会赋予的重任,更难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已刻不容缓。

社會责任感的形成并非一个自发自觉的过程,它不仅需要外在的培育和引导,也需要内在的自我教育和自我体验。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都是影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的重要因素,因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力量。其中学校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要阵地,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落实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

对于教育者来说,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正确地指导实践,才能更新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达到教育目标。学校在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方面,首先要做的就是落实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学校的根本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应当关注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中就包含着社会责任感的因素。学校在教书和育人的过程当中,应当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真正转变教育观念。社会责任感教育是学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国家早就提倡素质教育,但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大多数中学都片面追求升学率,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并不重视,因而绝大部分大学生在中学期间所受的教育依旧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推崇分数至上,把重点放在教学生知识和技能上,却忽视了对学生道德的关注和培养,这就造成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和虚无,这种缺失和虚无需要在大学阶段得到矫正和补充。

当代大学生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都明确指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中国梦需要广大青年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青年一代要有理想、有担当。这个有担当,就是指要对国家和社会有责任感,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会尽自己所能去推动社会的发展,才会在国家和民族需要他们的时候,挺身而出贡献自己的力量,才会对世界负责任,致力于建立和平稳定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才会对环境负责任,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在目前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的环境下,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而对于人才来说,社会责任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大学教育务必要转变教育理念,要想把大学生培养成未来社会的有用人才,德育的地位必须得到充分的肯定,必须注重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二、充分挖掘课程资源的教育潜能

大学的诸多课程中都蕴含着或隐或现的德育教育因素,特别是思想政治、大学语文等课程,更是包含着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密切相关的内容。教师应当发挥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把课堂作为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战场,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掘教材中所蕴含的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因素,以此为契机向学生渗透社会责任感的教育,这种渗透式的教育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比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中,要结合中国近现代的屈辱历史,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通过学习革命先烈为了救亡图存抛头颅、洒热血的光辉事迹,激励学生为中华崛起而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以便将来更好地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当中。在《形势与政策》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看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另一方面,对中国国情进行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分析,使学生明白我国目前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多、资源少、底子薄,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要有一种奋起直追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再比如《大学语文》课程会涉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如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名言都强调了个体对于国家负有的使命和责任。此外,“君子慎其独”的自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行为准则等,都表现出个人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感。除了课堂上所学习的课程外,学校图书馆也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任课教师要向学生多推荐一些阅读书目,如优秀的人物传记、科普读物、修身养德方面的书籍等,开阔他们的视野,帮助他们逐步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培养他们百折不挠的意志。大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开发各种课程资源,结合不同课程的不同特点,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以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不断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发挥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健康的校园文化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可以在无形之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一定要加强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加强对社团文化的引导和管理,创设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比如可以在校园建一个文化长廊,悬挂一些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名言、楹联、书法作品、优秀古诗文等,或在校园的宣传栏中宣扬对国家和民族有深刻责任感的古代先贤的事迹,通过环境无声的熏陶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以责任感为话题和中心的辩论赛、演讲,请一些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名人到学校来做报告,让学生自己构思撰写有关责任心的标语,开展古典诗文名篇诵读月、校园读书文化月等活动。通过开展这些活动,营造一种良好的校园氛围,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21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网络也渗透到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网络上形形色色的网站良莠不齐,一些非法的黄色暴力网站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多不良的影响,网络的虚拟性也妨碍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既然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那么学校就应该主动占领网络这个德育的新阵地,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建设一个优质的、文明的校园网站,形成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合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学校的教育职能决定了校园网站的优势地位,学校要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利用网络来促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比如在校园网络中宣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在校园网上放一些健康的游戏产品和一些弘扬正能量的优秀影视剧等,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唤醒学生的民族意识,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寓教于乐,因势利导,融思想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让学生在游戏和娱乐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完善自己的人格,培养强大的精神力量和责任感。

四、改革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

目前学校在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方面,往往是给学生传递和灌输一些抽象的、不切实际的、过于理想化的大道理,有些急功近利,没有关注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实际上,对大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一定要联系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接受能力,既要考虑学生现阶段的客观实际,又要着眼于其未来发展的需要,内容务必生活化、真实化、具体化,要从日常小事和生活细节入手,不断强化,日积月累,才能逐渐积淀成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院长张树华说:“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首要是教他们做好自己的事,有成长的责任感,然后才是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再高层面才是民族责任感、世界责任感。”抓住小事不放松,由小及大,循序渐进,才能由对自己负责到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负责。比如爱国主义教育要引导学生从热爱身边的人、热爱自己的家庭、热爱自己所在的集体、热爱自己的学校做起;引导学生爱护环境,要从整理自己的宿舍、保持校园的干净、不践踏绿地,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科学处理生活垃圾做起;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可以为学生播放《海洋天堂》《暖春》《生命之树》等感恩电影,也可以让学生每人给父母写一封感恩家书;让学生对社会、国家负责任,先让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任,包括对自己的身体、学习、行为、前途等负责。很难想象,一个连个体责任都不想承担的人会去关怀他人,回报社会。学校还可以和当地公检法部门联系,针对大学生开展定期的、专题的法制教育讲座,将一些有关大学生的犯罪案例和他们分享,通过对法律的了解和体验使他们珍惜生命,珍惜自由,敬畏法律,明辨是非,自觉抵制不良习惯和行為,捍卫社会公德,做一个对社会负责任的公民。总之,在教育内容方面,不能犯好高骛远、急于求成的毛病,要重视开发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的教学资源,只有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在对大学生进行责任感教育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多启发、多鼓励、多引导,把学校外部给予的有意识教育变为学生内在的自觉的无意识需求,不能单纯说教,也不能一味指责,否则会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当然,在尊重信任学生的同时,又要正确引导,严格要求。教育过程中,不能把责任感教育等同于一般的文化知识教育,由教师单向给学生灌输有关的责任概念、责任知识和责任规范,把重点放在对这些条条框框的死记硬背上,而要用对话、交流、创设相关情境、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引导学生用心灵去理解和感悟生活中的责任。学校要多开展一些主题班会、感恩教育以及校外的一些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活动场所、活动条件和活动内容,让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感受品味社会责任感,在体验的基础上做出自主的判断和选择。比如让学生去孤儿院照顾孤儿,去养老院做义工,到社区去做志愿者,到周边较贫困地区的学校体验生活或顶岗实习,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档案馆、革命先烈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社会调查等,让学生在助人为乐、奉献社会的活动中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在实践中形成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提高履行社会责任的意志力,在亲历亲为中体验履行社会责任时的心理感受。只有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才能逐渐养成关心社会问题、关注社会发展的意识,才能把个体和社会的发展与变革联系在一起,才能意识到个体对集体、对社会应负的责任,才能不断提高其社会责任意识及其层次。学校应根据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不断更新社会实践内容,调整实践时间,拓展实践领域,而且要多组织、多安排,持之以恒,长期坚持才能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效果。社会实践活动要注重实效,不能流于形式。只有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实现知行统一,社会责任感才能最终付诸实施。

此外,引导学生加强自我教育是促进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重要手段。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固然和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密不可分,但这些外因最终都要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要引导学生多读一些优秀人物传记,多看一些励志的影片,树榜样,找差距,使其自觉地把自己的所作所为同优秀人物相比照,学习先进模范人物的光辉事迹和人格力量,从内心深处去反省和反思,然后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不断健全自己的人格,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学习过程中多开展一些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能促使学生领悟到个人和集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提高其创新能力,有利于他们在面临个人和集体、个人和他人利益冲突时,做出正确、合理、负责的选择。

五、发挥为人师表的作用

教师是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关键人物,是校园里边和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产生影响最直接的一个群体,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行使社会责任感的规范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人格化。教师和学生的接触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胜过言传。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自身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才有可能造就有社会责任感的学生。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教师应该是道德卓异的的优秀人物。”教育家加里宁也指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对学生产生潜在的乃至终身的影响,教师自身的行为负责与否将直接影响责任教育的效果。目前部分教师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追名逐利,把精力放在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知名度上,日常工作中积极性不高,备课不认真、上课敷衍了事,言行不一,高高在上,对学生漠不关心,学生也对这样的老师敬而远之,这种不良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必然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因此,要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必须着眼于教师师德素质的提高。

教师要想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首先要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教师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渊博的学问、高洁的人格、娴熟的教学技能,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国家和社会负责的态度,对待本职工作要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教学内容要丰富翔实,教学语言要风趣形象,教学方式要活泼生动,要形成自己独特的富有吸引力的教学风格,既做学生学业上的严师,又做生活中的益友,用自己乐观的生活态度、饱满的精神状态去感染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影响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育规律,充分利用课程固有的教学内容、教育契机,把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融合在一起,言传身教,因势利导,时时、处处、事事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使学生在受教育中的过程中达到精神的升华和认识的飞跃,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在此方面,学校要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使教师充分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

总之,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状况及社会责任感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促使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在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方面,学校应重视挖掘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强化相关学科的渗透效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更新教育内容,转变教育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责任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充分发挥大学校园在德育方面的主阵地作用,建立长效机制,同时加强与学校、家庭、社会的合作,多方面齐抓共管,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社会公民,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责任感大学生学校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学校推介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责任感油然而生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