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价格走低,反将刺激全球增长

2015-09-10 07:22
南风窗 2015年19期
关键词:石油价格沙特阿拉伯油价

油价的暴力波动正在动摇全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去年油价腰斩,从每桶110美元暴跌至55美元,原因显而易见:沙特阿拉伯决定通过扩大产能增加其占全球石油市场的份额。但过去几周油价进一步暴跌—跌到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的所达到的低位—到底原因何在,对世界经济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标准解释是中国需求疲软,石油价格崩盘被广泛视为衰退的前兆,可能是中国衰退,也可能是整个全球经济衰退。但这几乎肯定是错误的,即使石油和股市之间的强相关性似乎确认了这一点。事实上这一相关性已跌至2009年以来的最低点,不仅中国如此,欧洲和大部分新兴经济体亦然。

石油价格预测之重要性确实令人印象深刻,不过却是作为反向指标:石油价格下跌从未正确预示过经济衰退。在最近所发生的所有油价腰斩现象中—1982~1983、1985~1986、1992~1993、1997~1998、2001~2002年—随之而来的都是全球增长加速。

反之,在过去50年中,所有全球衰退之前都发生了油价暴涨。最近一次在是2008年大崩盘之前的一年中,油价几乎上涨两倍;接着,油价在6个月的时间内暴跌至40美元,紧随而至的便是2009年4月开始的经济复苏。

对生产大宗商品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一个重要推论是工业金属价格—这才真正是经济活动的先行指标—极有可能在油价崩盘后上涨。比如,1986~1987年,金属价格在油价腰斩后的一年里实现翻番。

油价和全球增长的负相关性背后是一个强大的经济规律。由于世界每年要燃烧340亿桶石油,油价下跌10美元就意味着石油生产者向消费者让渡了3,400亿美元。因此,自去年8月以来油价下跌60美元意味着一年超过2万亿美元被再分配给石油消费者,所形成的收入刺激效应比2009年美国和中国财政刺激之和还要大。

总体而言,石油消费者会相当快地将新增收入花掉,而政府(它获得了全球石油收入的大头)常常通过贷款或减少储备为公共支出提供资金,因此油价下跌的净效应永远对全球增长起到积极作用。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今年油价下跌应能刺激2016年GDP提高0.5~1%,其中欧洲提高0.3~0.4%,美国1~1.2%,中国1~2%。

但如果中国等石油消费经济体明年增长有望加速,那么油价暴跌又是什么原因?原因不在于中国经济和石油需求,而在于中东地缘政治和石油供给。

沙特生产政策显然是去年油价腰斩背后的原因,而7月6日开始的新一轮暴跌就发生在取消伊朗国际制裁的协议达成几天后。伊朗核协议推翻了一个普遍存在的天真假设:地缘政治只能单向地推动石油价格。交易者突然想起,地缘政治事件也可以增加石油供给,而不只是减少石油供给—而在未来几年中还可能有进一步的地缘政治驱动的供给刺激。

利比亚、俄罗斯、委内瑞拉和尼日利亚等国的条件十分糟糕,很难想象它们的石油产量还会受到什么影响。相反,许多世界上产油量最大的地区深陷政治混乱,任何稳定迹象都可能迅速刺激供给。去年的伊拉克就是如此,而现在的伊朗更是将这一过程推到了新高度。

只要制裁被解除,伊朗承诺可以几乎立刻将石油出口量提高一倍,达到每天200万桶,到2020年还可以将出口量再翻一番。要实现这一点,伊朗需要将其总产出(包括国内消费)提高到每天600万桶,大致相当于20世纪70年代的巅峰产量。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石油开采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而伊朗石油储备更是规模巨大(世界第四,仅次于沙特阿拉伯、俄罗斯和委内瑞拉),回复40年前的产出绝对算不上困难的目标。

要为这一大致等于美国页岩革命所增加的产出的额外产量找到买家,伊朗不但需要和沙特阿拉伯进行激烈竞争,还需要面临伊拉克、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其他低成本产油国的竞争。所有这些国家也决心要将产出恢复至此前的巅峰水平,只要利用美国率先采取的新生产技术,它们将产量提高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上应该不是难事。

在这一新的竞争环境中,石油将像任何普通大宗商品一样交易,沙特阿拉伯的垄断将被打破,北美的生产成本将给长期价格带来每桶50美元左右的上限,原因我在1月已经讨论过了。

因此,如果你想理解油价的下跌,最好忘了中国消费,把目光集中在中东产量上。如果你希望理解世界经济,最好忘了股市,将目光集中在石油价格下挫永远刺激全球增长这一事实上。

本文由Project Syndicate授权《南风窗》独家刊发中文版。作者是Gavekal Dargonomics首席经济学家兼联席主席,著有《资本主义4.0》。

猜你喜欢
石油价格沙特阿拉伯油价
沙特阿拉伯MO面包房&咖啡吧
油价下半年还得涨
下半年油价还涨吗
油价涨了谁高兴
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剑指美国页岩油产业?
2019年上半年豆油价低
石油价格沉底
经济增长对石油需求及石油价格影响的计量分析
事件研究方法实证分析
沙特阿拉伯AL Masane VMS型多金属矿床的研究进展及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