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陈静
作为中国的第一夫人,彭丽媛身上所具有的,是来自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的韵味。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
彭丽媛在2014年的第一次“亮相”有些特殊——习近平发表新年贺词,地点是其办公室,从电视镜头里可以看到,他身后书架上错落摆放着6张照片,其中一张是他和彭丽媛1987年在福建东山岛的合影。那一年,他们新婚。照片里的彭丽媛25岁,红裙红鞋,笑容甜蜜。
27年后,彭丽媛陪同习近平出访时,每次亮相都能引起一片赞叹。2014年11月,在陪同习近平前往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出席G20峰会时,夫人们的合影一问世,微信朋友圈就被一个个点赞刷了屏:“还是彭麻麻的蓝旗袍最惊艳!”更有一些喜欢彭丽媛的网友,照着她的模样设计出了一系列“Q版彭丽媛”的漫画形象,又萌又美,在网上大受欢迎。
自从有夫人外交开始,各国第一夫人都致力于展示国家气质,而彭丽媛身上所具有的,是来自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的韵味。
“知音识曲,善为乐方”
32年前,中国唱片社为20岁的彭丽媛录制了单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她清脆的嗓音让这首歌从此家喻户晓。4年后,朋友要给彭丽媛介绍个对象,小伙姓习,大她9岁,是福建厦门的副市长。为考验对方,见面那天她穿了条又肥又大的军裤,没想到对方比她穿得还土气。习近平一开口,没问“现在流行什么歌”“出场费多少”,而是问了句“声乐分几种唱法”,彭丽媛回答后,他又老老实实地说:“很对不起,我很少看电视,你唱过什么歌?”“唱过《在希望的田野上》。”习近平“哦”了一声。“这歌我听过,挺好的。”
这种诚实,反倒打动了彭丽媛:“当时我心里一动。他纯朴又很有思想,这不就是我心中的他吗?”后来,习近平也告诉她:“和你相见不到40分钟,我就认定你是我的妻子了。”
在习近平成为国家领导人之前,国人对彭丽媛的了解,其实比对习近平更多。女高音歌唱家、军旅艺术家、中国第一个民族声乐硕士、总政歌舞团团长……在习近平成为国家领导人之后,她的音乐才华作用于外交舞台,迸发出新的火花。
2014年3月31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乐器博物馆,彭丽媛和王后玛蒂尔德停在一件“沛筑”前,彭丽媛把这种源自战国时期、宋代以后失传、最近才研制复原的击弦乐器作为国礼,赠送给比利时。一时间,“沛筑”这一古老的东方乐器,为比利时人所共知。
3月21日,在北师大二附中,彭丽媛陪同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走进书法课堂,看到中美两国学生正在练字,米歇尔跃跃欲试。彭丽媛向米歇尔示范如何握笔,并在学生们的邀请下挥毫写下“厚德载物”四个字。这个不在预定行程内的“突来一笔”,让人们见识了彭丽媛的书法功底。
8月16日,彭丽媛邀请出席南京青奥会开幕式的部分外方领导人夫人参观南京博物馆时,馆内正在制作一幅苏绣作品《丝绸之路》。彭丽媛绣制了作品正中心 一匹黑马的流苏飘带。刺绣老师评价说,她穿针引线的动作“流畅自然”。
书法象征才学,刺绣属于女红,二者共同组成了知书达理的中国女性形象。彭丽媛把它们嵌入外交舞台,巧妙激发了各国女性的心灵共鸣。
“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彼美孟姜,德音不忘。”《诗经》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与君子同行的女子,固然容貌美好,但更重要的是她美好的品德和声誉。
彭丽媛的温暖与爱心,由来已久。
“2006年的春天,我第一次见到你们,那时的你们都还那么小,那么弱,我一下子就能把你们抱起来。那时的你们因为疾病和歧视的双重打击,家境贫寒,生活艰难,在你们家中看到的场景至今历历难忘;你们孤楚的表情和无助的眼神在我脑海里多年挥之不去……我心酸、难过。从那时起,我就暗下决心,要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你们健康成长。”
这是2014年11月,彭丽媛给安徽阜阳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一封信。信里,她回忆了当年的初相见。那时,她接受卫生部的邀请,成了一名预防艾滋病宣传员,前往安徽阜阳,见到了阜阳市艾滋病贫困儿童救助协会的200多个孩子。其中一个叫高俊的5岁小男孩,父母都因感染艾滋病去世了,一直被叔叔婶婶圈养在猪圈里。彭丽媛听到高俊的遭遇,忍不住落了泪。她把小高俊抱在怀里,喂饺子给他吃。自此,高俊一直管彭丽媛叫“彭妈妈”。
2014年,彭丽媛还担负起了一项新的公益事业。3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授予她“促进女童和妇女教育特使”荣誉称号。
在外交中,有些事由国家元首去做,可能过于正式;由民间出面,或许又不够隆重。这时第一夫人的出现,恰好介于领导人正式外交和民间外交之间,既能亲和大国关系,增进私交情谊,又有弹性和余地。正因此,彭丽媛的感召力和号召力非他人所能及,而她的温暖与爱心,更让她在“习式外交”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她和荷兰王后的“郁金香外交”芬芳迷人,和丹麦女王的“童话外交”温馨动人,和斯里兰卡总统夫人的“光明外交”真挚感人。2014年9月17日,彭丽媛和斯里兰卡总统夫人施兰蒂出席“爱的回馈——中斯友好光明行活动”。为了感谢斯里兰卡多年来向中国捐赠千余枚眼角膜,中国医疗小组组织了回馈之行,给斯里兰卡1000名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施兰蒂当场表示,再向中方捐赠10枚眼角膜。在彭丽媛的精心安排下,10枚眼角膜被迅速运往厦门眼科中心,10名患者第一时间接受了角膜移植手术。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如果问中国人为什么喜欢彭丽媛,答案或许有很多,但有一点会是相同的:她是一位自立、自强的女性,从来没有“拼爹”“拼老公”,全靠自己的实力和奋斗成就一番事业,从平民而至第一夫人。她的经历是对“中国梦”的最好诠释。
彭丽媛1962年出生在山东菏泽的郓城县。其父是县文化馆馆长,母亲是县剧团的演员。尽管童年时很清贫,却没有妨碍彭丽媛对音乐的热爱。14岁时,听说山东省“五七”艺术学校(现山东艺术学院)中专部恢复招生,她赶紧收拾行李去济宁赶考。她当时唱了两首歌,一首《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一首《南泥湾》。最后,那个考区招了四五个学生,彭丽媛名列其中。
在山东艺术学院,她师从著名的声乐教育家王音璇,主攻民族唱法。1980年,济南军区政治部前卫歌舞团把她“挖”了过去。1981年,彭丽媛收到了中国音乐学院寄来的进修通知书。在中国音乐学院期间,同学送了她一个外号“三点一线”,就是“琴房——宿舍——食堂”。
上世纪80年代,她成名了,但没有“拼名气”,派她去云南老山前线慰问演出,她立马就出发,一路唱到了离前沿阵地只有4米远的猫耳洞里。
尽管是名扬全国的歌唱家,但彭丽媛把家庭和事业的关系处理得很好。离开舞台,她就乐于做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妇。
2014年的国际舞台上,彭丽媛和习近平一起留下了许多感人的细节。在印度,彭丽媛应印方之邀坐到秋千上,她试着荡了几下,便拍拍身边的空座,让习近平也坐上来,两人并肩荡起秋千。在北京APEC峰会合影时,彭丽媛向着镜头挥手致意,转头看了习近平一眼,习近平便与夫人节奏一致,挥起手来,这默契的一幕立即在网络上爆红。
他们不再是遥不可及的领导人夫妇,他们和许多普通中国夫妻一样,从基层走来,从生活的考验中走来,共同拥有平淡而温暖的幸福。琴瑟和鸣、夫妻和美、家庭和睦,这便是“夫人外交”之于中国人的另一层意义——从领导人的身上,感知传统价值观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