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宪
【摘要】房地产泡沫是一种特殊的价格泡沫,它可以通过影响创造性劳动的配置对技术进步产生消极影响。文章对日本房地产泡沫的分析证实了上述问题的存在,同时,也发现了当前我国房地产泡沫对技术进步产生负面影响的证据,在当前,这一问题显得尤其严重。文章针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现实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房地产泡沫 技术进步 创造性劳动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出现了严重的房地产泡沫现象,随之而来的泡沫破灭给日本经济带来了沉重打击,日本从此陷入了长期经济萧条的泥潭。对比今日的中国,自2000年之后,房地产市场风生水起,地产价格迅速攀升。虽然自2014年初受宏观经济政策及形势的影响,部分城市房价开始下跌,但从整体情况来看,房价依然在高位运行。如此高的房价,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讨论,人们担心的是,中国当前的房地产泡沫与当年日本的房地产泡沫有众多的相似之处,而近年来的文献也指出,房地产泡沫会抑制创新活动,阻碍技术进步的展开。然而,由于担心房地产泡沫破灭带来的经济风险,新的房地产政策又重新采取了刺激市场需求的政策。在这种背景下,如何看待我国当前的房地产泡沫现象就成了一个不得不谨慎面对的问题。
房地产泡沫抑制技术进步的机理分析
资产泡沫能够导致经济运行的紊乱似乎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种紊乱有时候仅仅被认为是一种短期现象。但从长期来看,资产泡沫对经济的破坏作用可能更加严重,性质不同的泡沫也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房地产泡沫可以通过对技术进步产生消极影响进而对经济产生长远的危害。
从理论角度来看,人的劳动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创造性劳动和非创造性劳动。创造性劳动是技术进步的推动力量,在劳动总量一定的情况下,从事创造性劳动的数量越大,技术进步越迅速。对于微观个体而言,两种劳动都能带来收益,在均衡时,两种劳动的边际报酬相等,理性的经济人对两种劳动的配置将稳定在一个最优的比例水平上。当非创造性劳动或创造性劳动的边际报酬提高之后,均衡也将随之改变,人们将把更多的劳动投入边际报酬更高的劳动中去,直到二者的边际报酬重新相等。
从现实情况来看,房地产行业是一个典型的传统行业,其涉及的大量相关行业,如钢铁、水泥、建筑设计等构成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链,吸纳大量的劳动力。然而,在这个庞大的产业链上,吸收的劳动主要为非创造性劳动。尤其在信息技术时代,技术进步方向开始远离传统产业,技术创新体系逐渐向以推动信息技术进步为主的方向演进,人们的创新关注点也逐渐发生转移,在传统产业上取得技术进步的空间越来越小。当房地产出现价格泡沫时,必然导致整个产业链上劳动的边际回报率提高,从而改变原有的劳动力均衡配置,更多的非创造性劳动将转移到房地产相关行业中来,必然导致创造性劳动投入的相对减少,其结果将是创新乏力,技术进步速度放缓,这对于长期的经济增长是不利的。
除上述原因之外,在我国当前特殊的社会背景下,房地产价格泡沫通过住房贷款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青年人的创新活力。在当前,由于投资渠道的缺乏以及受到传统习俗的影响,青年人往往刚参加就业就开始考虑买房了。由于房地产价格的居高不下,其收入不足以支付数额巨大的购房款,因此不得不选择贷款买房。购房贷款是一种必须按月分期偿付的长期贷款,贷款时间最长可达30年之久。这种分期偿付的长期贷款给青年人带来了相当大的工作及生活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青年人的创新热情。而青年人是最有能力进行创新的群体,一旦青年人的行为趋向保守,对整个经济的活力将产生重大的影响。从此种角度来看,房地产价格泡沫的出现在当前我国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出现大量的青年人贷款购房现象,将导致未来一段时期内青年人创新活力的显著下降,从而对技术进步产生消极影响。
分析表明,房地产泡沫是一种特殊的价格泡沫,它能够对非创造性劳动产生刺激作用,对创造性劳动则产生抑制作用。这意味着不能将其与经济中的其他泡沫现象等而论之,例如股市泡沫和房地产泡沫对经济的影响可能是截然不同的。
日本房地产泡沫后的技术进步表现
日本的房地产泡沫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但如果考虑价格的变动因素,实际上在7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80年代中后期达到顶峰。虽然,在1992年开始破灭,但从相对价格来看,泡沫破灭后的日本房价依然维持在70年代初的水平,即在经济中仍保留了相当程度的泡沫成分,这种泡沫成为了一种具有可持续存在的“理性泡沫”,盘距日本经济中达数十年之久,对日本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房地产泡沫将导致创造性劳动投入的减少,从宏观角度来看,意味着科研人员数量的减少。从图1来看,这一现象的确在日本产生房地产泡沫之后出现了。20世纪70年代之前,日本的科研人数增长率是相当高的,达到10%左右。但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之后,科研人员数量的增长率明显大幅度下降,20世纪90年代之后基本在3%以下。
创新劳动报酬的降低,在另一方面也反映为劳动者对科研活动投入意愿的降低。从现实情况来看,微观个体进行创新活动时,一般配合投入相应的研究费用,当创新意愿降低时,个人所愿意承担的研究经费必然出现下降趋势。从图2来看,科研人员自己承担研究费用的增长率趋势与科研人员数增长率趋势大体一致。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由之前的20%下降到80年代的10%左右,进入21世纪后,下降趋势更为明显,甚至出现负增长现象。
上述现象说明,日本房地产泡沫出现之后,微观个体对科研活动的投入逐渐减弱,科研人员不愿在创造性劳动上投入更大精力,这一现象与前述逻辑相一致。创造性劳动投入的减少直接导致的后果将是技术进步速度的放慢,从日本历年专利申请数目的增长趋势可以看到这一变化。统计数据显示,日本的专利增长数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大幅度下降,在90年代初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局面。日本出现的这一状况也伴随着经济增长的衰落,自20世纪90年代始,日本经济始终处于低迷状态,到目前为止,日本经济也没有表现出强劲的回升态势。事实上,作为当今世界较为发达的经济体,日本经济的特征是在制造产业上有较明显的优势,即制造工艺水平较高,但是在创新活力方面表现一般。日本的技术创新更多的是对原有技术的升级换代,这种技术进步的特征是风险较小,即使新技术的开发失败仍然有原来的技术支持其生产行为,这种以改良而非革新为特征的技术体系恰好也与本文的理论逻辑相一致。
房地产泡沫导致人们对创新行为表现出犹豫的态度,认为既然非创造性劳动的报酬并不低,那就没必要投入大量的劳动进行创新。当创造性劳动投入减少时,创新的基础必然薄弱,那么又反过来提高了创新失败的风险,于是进一步抑制了人们创造性劳动的投入。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即使投入劳动进行创新,也将选择低风险的创新活动,无疑技术改良相对技术革新的风险要低的多,因此日本技术创新体系的特征整体上表现为以改良为主。在信息技术时代,这对于日本经济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我国房地产泡沫对技术进步影响的初步判断
我国房地产价格从2000年开始出现了迅速上涨的趋势,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一上涨趋势并没有结束的迹象。如前所述,当房地产泡沫产生时,将对人们的劳动投入产生替代效应,研发性劳动投入减少。
从研发经费投入主体的意愿来看,近年来,政府和企业对研究与试验发展资金经费支出的态度发生了明显背离。2006年之前,企业经费投入增长率明显高于政府的投入,基本维持在30%以上,但之后,企业投入部分增长率明显下降,下降至20%左右。而政府投入部分增长率基本保持不变状态,在20%上下浮动。这一情况反映了两大投资主体的偏好发生转变,企业相对政府对研发试验的投入热情降低。
由于我国特有的经济体制,政府在研发试验上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经济战略,对投资回报的敏感度较低。而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对于投资回报的敏感度较高,当研发试验行为带来的收益率降低时,势必降低其投入。政府与企业偏好的背离,恰恰反映了劳动力资源市场的原有均衡开始调整,企业减少研发经费投入的背后必然伴随着创造性劳动投入的减少。
房地产泡沫带来的大量超额利润开始诱导企业将大量精力投入到与房地产行业相关的产业链中。从现实情况来看,在城镇就业人员的结构中,从2000年开始,建筑业及房地产业从业人员大幅度上升,从2003年占总就业人员的8.7%快速上升到2013年的15%,年均增长10.5%,大大高于总就业人员3.7%的增长率。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员的比重始终维持在2%左右,就业总人数年均增长率4.5%。这说明,城镇就业人口的增长过程中,创造性劳动密集程度较低的房地产业吸引了大量的劳动人口,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创造性劳动投入的增长。
这种劳动就业结构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技术进步的速度。图3显示了自2005年以来,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项目数及产值的增长率开始出现下降趋势。这说明,与日本房地产泡沫类似,我国房地产泡沫对技术进步的消极作用已经初步显现,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对我国的警示意义及政策建议
首先,房地产泡沫对技术进步的抑制效应,会增加“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的成本。新常态的一个典型特征是经济增长从高速增长阶段逐渐过度到中速增长阶段,经济增长方式也必将发生巨大变化。在这一过程中,技术进步及其深化将起到关键作用。而房地产泡沫对技术进步的消极影响,将直接导致新常态下经济运行成本的居高不下。
其次,房地产泡沫与中等收入陷阱相互固化,形成一个超稳定均衡状态。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形成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缺乏一个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产业能级既无法顺利提升,也无法通过创新驱动创造持续不断的需求。而房地产泡沫使技术创新活力更加弱化,从而与中等收入陷阱相互强化,形成一个超稳定状态。当前,我国基本告别短缺经济,而技术创新体系也不发达,因此,存在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房地产泡沫的出现可能使这种风险大大增加。
最后,房地产泡沫的存在会加剧城市化的成本。当前我国的战略方向之一是通过城市化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如果房价居高不下的话,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时,一方面农民难以拥有足够的收入支付过高的房价,另一方面城市化过程中涉及到的拆迁与补偿费用也必将高涨,这将导致城市化的成本极其昂贵,并最终影响城市化战略的顺利实施。
显然,在当前经济转型进入攻坚阶段时期,房地产泡沫的存在无疑更加剧了我国经济运行的风险,那么如何避免重蹈日本经济的覆辙,将房地产泡沫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立足长远,正确认识房地产泡沫的危害性。当前,相当一部分观点认为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会给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因此要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同时,部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也严重依赖于房地产经济,导致地方政府也有动机去维持居高不下的房地产价格。然而,从长远来看,房地产泡沫有可能演化为一种可持续存在的“理性泡沫”。因此,需要在观念上正确认识房地产泡沫的危害性,同时也要认识到,相对来讲,当前我国的房地产价格泡沫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如果能够及时将其剔除掉,对经济造成的长期影响可以有效控制。
第二,以“相对破灭”替代“绝对破灭”。不容否认的事实是,当前我国的房地产经济在一定程度上绑架了银行系统,一旦贸然将其捅破,可能对金融系统带来较大的冲击,因此可以考虑以相对破灭代替绝对破灭。通过宏观调控,使房地产价格的上涨速度低于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实现房地产价格的相对下降。
第三,抑制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增加房地产市场的有效供给。从现实情况来看,房地产泡沫的产生与当前我国市场投资渠道缺乏有关,沉淀下来的大量国民收入进入房地产行业进行投机,房地产逐渐脱离商品住宅的使用属性,成为单纯的投机品。当房地产转变为投机品的时候,房地产市场的真实供应实际是下降的,在刚性需求的拉动下,房地产价格于是居高不下。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如完善相关税收制度、考虑房产税、提高二手房屋的交易税等,将作为投机品的房地产转变为用来消费的商品住宅,从而使有效供给增加,抑制房价上涨。
(作者为上海政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资产泡沫选择错位、中等收入陷阱与新常态下的产业战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5BJL050)
责编/张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