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应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

2015-09-10 07:22徐沛东
新湘评论·下半月 2015年3期
关键词:先觉先行者音乐创作

徐沛东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

在文艺座谈会上亲耳聆听习总书记“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这一段话,感到总书记对文艺创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既深受鼓舞,又感受到重任在肩;既让我想起中国音乐创作的历史,也令我看到了中国音乐发展的未来。

近百年来,每个历史时期,无论是救亡图存,还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无论是改革开放,还是新世纪来临,音乐创作常常能成为时代的序曲,开文化风气之先,有的是奋进的号角,有的表达了大众的心声,有的扬起社会希望的风帆,有的反映时代的审美追求,《义勇军进行曲》是如此,《黄河大合唱》是如此,《在希望的田野上》也是如此。这是因为,作者都是有底蕴有理想有担当的音乐家,他们熟悉社会,了解人民,植根中华文化的土壤,又具有敏锐的艺术眼光和独到的创作意境,可以察觉到历史的方向,可以走在时代的前列,可以倡导出一代乐风。

我以为风气有两种,一种是肤浅的、表面的、暂时的,一种是深层的、本质的、长期的。所谓时代风气是后者,前者不代表时代,只是一阵风而已。艺术家要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应该拥有什么样的追求?我认为,艺术家不但要扎根祖国大地、体味人民生活、准确把握时代的航向,同时还要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拥有高超的专业水准,更重要的是,创作必须以人民为中心,以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为己任。作为音乐人,就要让来源于人民、属于人民的音乐文化,最终回馈人民、惠及人民。

什么是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我认为,作为音乐作品,应该通过音乐艺术表达深厚的民族情感、传递时代的声音、延续悠久传统的文化精髓、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近些年,音乐界就创作了一大批这样的作品,包括交响乐、合唱、影视歌曲等。其特点就是不空洞,有感而发,震撼心灵,给人以启迪,让精神得到升华,凡是大家传唱的、舆论评价较高的、能够成为精品的,无一不属于这种作品。我在多年的创作实践中写出了一些歌曲,传唱久远,但与习总书记的要求还有距离。不过我始终想反映信仰之美、崇高之美,也努力记录时代的脚步,无论创作什么风格的作品,都没有离开民族音乐的旋律,都在歌颂民族英雄、吟唱爱国情怀、表现历史风云、表达生命之美,从《我热恋的故乡》《篱笆墙的影子》《苦乐年华》,到《亚洲雄风》《爱我中华》《大地飞歌》《中国永远收获着希望》等,无不如此。对这些题材,对民族的音乐传统,我恐怕一辈子都难舍难分,这些大概就算是我的音乐创作要素吧。目前我最大的愿望就是静下心来,全身心投入创作,争取多写一些无愧于时代的佳作。

我们正处于一个改革创新的时代,音乐无所不包,反映时代本来就是我们的使命。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节奏和风尚,音乐恰恰最能体现这种节奏和风尚,但要写出佳作就必须远离口号、舍弃那些生硬的概念,扎扎实实地在生活中寻找切入点,在具体的意象中发现美的火花,而且从形式到内容、从创作理念到技术手段都要创新,这需要功夫,需要耐心,需要社会责任感,如果浮躁、跟风,功名心切,恐怕就只能产生平庸之作了。近些年音乐创作进步飞快,传播形式也在不断出新,音乐界只有准确把握时代脉搏,高扬民族精神,深入人民生活,才能始终立于时代前列,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才能创作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杰作。

猜你喜欢
先觉先行者音乐创作
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
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风·松》音乐创作初探
春睡梦先觉——纪念高剑父诞辰一百四十周年展
戏曲音乐创作应把握的三重风格——以朱绍玉戏曲音乐创作为例
时代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
何其三
从两篇音乐创作评论引发的思考
托布秀尔音乐创作简析
大健康产业的先行者
努力做全面深化改革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