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林与高山湿地中找源

2015-09-10 07:22薛小林
新湘评论·下半月 2015年3期
关键词:河源香炉湘江

薛小林

如果说按照官方最新公布的潇水的源头为湘江正源,那么湘江正源的具体地点在哪里?野狗岭、中河,还是坪原村上面的高山草甸?为了弄清湘江源的源头,我们决定实地了解一番,去中河。

香炉石,湘江最源头的三条河流,已不再自由流淌

去中河前,我们从蓝山县工商局副局长、蓝山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晓娟那里了解到,那边修了不少水库,“水系被改变了”,这一点在源头那幅石刻地图上都看得出。湘江源头的三条河流,已不再自由流淌。两年前,我的同事和湖南省人大环资委官员、民间环保组织绿色潇湘志愿者前往探访,就发现河上筑了不少坝。

2013年4月23日下午,竹林村三组村民、44岁的唐发旺带着我们从村里出发,出发时下了一点小雨。唐发旺在水库上游一个叫八仙下棋的地方为别人看守电站,我们要去中河源头,得先在唐的住处借宿一晚,第二天早起,唐做向导带我们去寻找河源,当天才能赶回。

由于前段时间的大雨,去往八仙下棋的路部分被冲毁,我们开车走了一段,只能乘坐唐发旺的摩托车。到一处冲毁的木桥处,只能步行,不过离唐的住处已经很近了。

公路大半在水库边走,唐的住处也在水库边,一处小水电的发电机房,水从依傍着大山谷的一处小山谷建坝蓄水而来,一所挂有荆竹林场香炉石工区、荆竹林场八仙下棋保护站两块牌子的平房,10多年前林场的办公旧址就在这里,现已外迁。

唐发旺告诉我,前几天下暴雨时,水涨到屋前的坪子。水库建成于七八年前,门前的水域仍可看到被淹的树木露出的头,但已枯干。因为下大雨,水上漂了很多杂物。

唐发旺半年前来到此处打工,给人看守发电机房,他的妻子在西边翻过山岭的另一条河看守电站,已干了两年。两人工作地相距两个半小时路程,但他们“差不多两个月没见面了”。为了发电时不烧掉机器,他每晚得睡在我在里面呆一会都觉得难以忍受、噪音轰鸣的机房里,“开始的半个月睡不着觉,现在习惯了”。

老板以每发一度电2分钱的报酬支付给唐,他每月能拿到2000元左右的工资,具体要看雨水多少,为了多发电,多拿到钱,他常去山上察看水情,并将各处汇集的溪水引往坝内,因而对山中水系非常熟悉。七八年前,他还曾带着四五个人,为森林公园修过上香炉山的游道。我们庆幸找对了人。

晚饭我们吃了唐做的竹笋、蕨菜,都是春时采来,前者存在冰箱里,后者用塑料瓶腌制储藏。天黑后唐上山抓回两只石蛙。

快上到香炉石脚平地的坡顶,石壁下的泉眼,是我们看到的最高的水源

第二天早上,我们吃了早饭,和唐发旺去找中河源。我们从唐住处沿公路往回走,蹚过一条水深至脚踝的河,脱掉鞋袜走过去,河水冰凉,由这条河流出的山谷上走。据唐称,此河是中河上游干流。事后我们才得知,山谷的名字叫“死人冲”,有点吓人。

唐带我们走入山谷的丛林中,河水在路下方喧响,越往里,路两边草木越茂盛,几乎掩盖了道路。草木被晨露和雨水沾湿,路面也越来越潮湿,有积水。唐在前面不断用刀砍开树枝。山中虽然树木葱茏,但已非原始森林,据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林场烧炭,原有的原始森林被毁。

走到一处河流交汇口,左上三分石,右上香炉石,二者水量相当。唐说前者较后者略长,约一里。后来我从蓝山国家森林公园工作人员高海波处了解的信息是,前者约长3公里。但唐告诉我们,后者海拔更高。我们溯前者走了一小段,又返回,上了香炉石。

上山路陡,是一条常被枯叶覆盖的潮湿坡路,松软、湿滑,是唐带人在七八年前修的,由于少人走,几近荒废,已难寻路迹。几乎就是在没有路的林木间攀爬穿行,要是没有唐带路,不知道往哪里走,也不知道如何走回。像唐这样熟悉情况、热心的人并不多见,我们再次感到幸运。路上遇到几条小溪,有时会踏过湿滑的石头,我跨过一小涧时,脚踩入水中,差点摔倒。

三人在一溪边小憩,唐发旺讲到自己的“孤独”,“过年都是一个人过的,要发电”,如果不是老婆、小孩偶尔来看他,或外面偶尔来人,他就一个人过。他15岁学会开车,去过云南电站工地开货车,“在我们村里开车算数一数二”,却患骨质增生,只能就近做一份小工。

前方遇一石窟,水穿石窟而出,跌入石涧,由汩汩而哗哗。旁边一面石壁,唐拔起一株长在上面的植物,只见细圆的根须,叫石樱桃,据说可治痨病(肺结核),“不怕千年痨”。石窟以上,水渐小,到一片低矮的林子上方,终于只见干枯的水道。

再往上走,是稍干燥一点的山路,山下是南竹林,上山路上原有不少乔木,已过渡到箭竹。再往上是灌丛和箭竹相间。到香炉石脚以至石上,渐至于以箭竹为主,杂以杜鹃等灌木。

我们在快上到香炉石脚平地的坡顶,见到石壁下的泉眼,这是我们看到的最高的水源。这和部分官方、民间人士的考察认知一致。香炉石脚路上的印痕,被唐发旺认出是麂子的脚印。前方的一片林子,唐称常有猴子出没,但我们无缘亲睹。

香炉石是一块整体石山,我初见还是有些惊讶,不知山名来由,但就形状和外部的光滑看,确实有几分像香炉。上山的路是沿着间或凿出的落脚处,在石壁、石坎和空隙间攀爬跳腾,往往靠抓住旁边的树枝维持身体重心,有几处难爬的陡险处,我们都是唐发旺在前面用木棍和手牵,借力爬上去的,有几处看似不可能的地方都上去了。

沿着光滑的斜石路面,穿过一处“岩屋”,唐发旺蹲在地上抽了支烟,爬上最后一个陡坎,上到了山顶。后来请教童潜明教授,我们才确定山顶那些大石头,是花岗岩“球状风化”的产物,最高处石面上的槽穴是冰臼。童教授称,山上有始于260万年前的第四纪古冰川痕迹。

山上除了石头,稍平一点的地方是低矮的箭竹林,夹杂有杜鹃等灌木,正在花期。远处望见三分石,一座尖尖岔开的石山。山下沿着山脊砍伐过的一线空地,是防火线,也是分水岭,后来我们听护林员高海波、森林公园纪委书记李志军说,香炉石、三分石之间,香炉石西南角,三分石脚下的一股流水,是中河源,也被他们认为是湘江真正的源头。

传说中的高山草甸:“据说这股水是向宁远方向流去了”

2013年5月30日,时隔一周,我们来到香炉石、三分石东边的坪原村,去看那片传说中高山草甸,找香炉石西南角、三分石脚的中河源。

高山草甸是不是野狗岭下黑冲源“石棺溪”更高的源头?二者有无关联?带着看看湘江源头水“最源头”的目的,同时也对几股源头水逐一考察,解开心中关于正源地点的疑问。

当地向导、57岁的坪原村五组(地名庙冲)村民吕训恒,带我们再次深入湘江源区。这是蓝山方向爬三分石最近、也是最常走的一条路,吕带县里的领导经常来。

这条路的前部分,也是宁远县到广东的古盐道,由此可到宁远的枫木铺。这一带“枫木铺”“高粱源”等地名曾在《徐霞客游记》中出现,376年前,为“户外运动的鼻祖”徐霞客足迹所至。

如今曾经的盐道淹没在杂草丛生中,走过老黄、张家登(音)等地名。张家登据说为一张姓人家开的路边店,可以吃点心,现无踪影。

翻过山岭,上到一个叫茅坪的地方,即传说中的高山草甸所在地,海拔1269米。这里虽然不是山顶,却也算是较高处了,这一带是山上的一个谷地,有小山包、大石,其中有一块“像雷从中劈开”的石头。山中确实有一块平地,前面望见三分石——当然是那种看上去很近,要走半天的距离。

显然此处是一块湿地,长满草,据说里面是烂泥湖,脚容易陷下去。我们靠近中间流水时,从上面走过,草下是淤泥,有水,鞋进了水。快速走过时似乎漫水更深,脚下吱吱直响。

草甸一旁更高的地方,据说也有一块平地,叫“打烂碗”,相传是石达开驻兵之地。“这一带打了72个灶”“有很多砸烂的碗碎片,现在还可以找到”,流传至今的一个信息是,据说石达开在当时曾经孤注一掷不留退路,命令将士将锅碗瓢盆通通砸烂。但那里不顺路,我们没有去。

溪流从草甸高处流向中间一块低洼地,跌落,发出哗哗的水响,汇聚成更大的流水而去。据说这股水是向宁远方向流去了,而我们从坪原村上来那个山谷的水,则是汇入蓝山县城舜水河。

此处海拔和野狗岭下黑石冲的“石棺溪”海拔皆在1200米左右,且此水向北流向宁远,和“石棺溪”为上下游的可能性不大。

寻找中河源:中河和大桥河谁是湘江真正的源头?依旧有疑问

由此西行,向三分石走,却绕到三分石后面,这里是一条狭长溪谷,水从两边高处汇向中间,也是流到宁远去了。这个谷地大地名叫茅坪,是坪原村3个村民小组的集体林地,有一万多亩,曾是原始森林,上世纪70年代,当地村民烧炭伐木,致使今日难见大树,路旁还有烧炭留下的窑洞。

山谷往西,更高处的目的地是老鼠尾,离开三分石方向,向香炉石方向走。到中午时分,我们本来打算在穿过竹林的路中央,一片开阔地上吃便餐,天空却下起雨来。

吕训恒告诉我们,前方有个山洞可避雨,我们往前走,山路荒芜,直接从一条小溪中蹚水而过。我和吕走在前面上了岸,进入没顶的灌丛杂草中,吕带我来到一处凹陷的石壁下,即吕说的“山洞”。据说此洞已在老鼠尾范围了。

我听到摄影师朱辉峰在叫我,说背干粮等物的宣传部工作人员杨雄春不见了。吕返回去找,我留在山洞,洞在一处高处落入的溪涧旁,溪中有巨石,还有一棵老树,我看到入口路边有一条粗大的虫子,是阴凉处的生物,让人初看疑心是蛇,心里毛毛的。

大约过了一刻钟,杨雄春终于被找到。原来是他走在后面,掉了队,没走我们上岸的地方,沿溪走了一两里,吕训恒叫他时,听到声音时杨摔了一跤,相机和手机都沾水了,无法使用。杨背的户外包虽不重,但体积很大,身体易失去平衡。

我们在山洞吃中餐,休整了片刻,随后爬上老鼠尾,这条山谷的另一端,像老鼠的尾巴,左右山体和香炉石地貌类似。走在前面的吕训恒看到路边有一条“竹叶青”,停住了,我很怕蛇,吕告诉我他也很怕蛇,我们从路另一边迅速避开了。朱辉峰给这条相逢的生物拍了照,据说头是三角形的,一看就是毒蛇。

翻过岭进入死人冲,即那天我们和唐发旺走入,却上了香炉石的山谷。岭下不远就是出水处,一片矮乔木,旁边一条沟,由枯干而渐至丰润,越往下水越大,以至于山下溪中水响如雷,最宽处河道有六七米,一条岔路,右上三分石,左下八仙下棋。

时间已到下午3点多。据吕称爬三分石最晚两点要下来(否则天黑来不及下山),本来很想爬一下三分石,时间、天气都让我和这处名胜的缘分只能留到下一次。

我们在山下时,还找到一条差不多大的小河与前水交汇,据说来自胶子冲。胶子冲翻过山,在防火线下面,亦即在分水岭以南,水往南流,那么胶子冲的水和死人冲最高处的水,谁更长更大,是中河的源头水?中河和大桥河谁是湘江真正的源头?

据蓝山国家森林公园纪委书记李志军介绍,徐霞客当年爬三分石,没上,至中途折返,在山脚下看到五涧纵横,交汇一处。李称,徐所在位置很可能就是现在的三分石脚,是一处地名,看到的很可能是中河源,亦即他认为的潇水源、湘江正源。李只是不解,徐当年的发现为何没被后世采纳或参考。李强调他的观点“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综合我们的实地考察访问所得,结合文献资料,我们得出如下认识:湘江源发源在五岭之一萌渚岭最高峰畚箕窝和另外两座山峰三分石、香炉山一带的山区,三座山峰呈三指形,之间区域犹如手掌,湘江正源潇水即发源于环手掌内外的区域,目前官方权威部门已将潇水定为湘江正源,广西兴安海洋河定为湘江西源,但潇水三源(大桥河、中河、凌江河)究竟哪一条河是湘江正源源头,官方公布为大桥河的野狗岭,即香炉山以东,亦即“掌外”的区域,但也存在一种说法,认为“掌内”的中河源头更适合定为湘江正源发源地。不管是否被采纳,此种说法都可作为一种参考,让我们对湘江源头更广大的区域有更深认识。

猜你喜欢
河源香炉湘江
程家玉
湘江渡
山西岚河源省级湿地公园湿地恢复技术措施
悠然湘江上
SL流量计在特殊河段的应用——以河源水文站为例
香炉的养鼻之道
广东河源万绿湖库区的“双音话”
湘江等
许愿的香炉